首页 理论教育卫星ATM网络数据链路层协议

卫星ATM网络数据链路层协议

【摘要】:最后,将若干个卫星ATM信元封装到卫星链路帧的净荷中。

根据是否采用星上交换,可将星上ATM网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采用“弯管”转发方式的卫星,这是一种透明的ATM卫星网络,星上对ATM协议不进行任何处理,所有的交换协议处理由关口站和网络控制站完成;另一类采用具有星上处理功能的卫星,在该网络中,信息交换由星上ATM交换机完成,控制功能则由星上ATM交换机和星上或地面的控制网络共同完成。基于星上交换的卫星ATM网络组成如图2-9所示,各类用户及子网通用网间互联单元(IWU)接入卫星ATM网络。

图2-9 基于星上交换的卫星ATM网络组成

在基于星上交换的空间信息网络中应用ATM技术,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在卫星用户构造方面,卫星ATM信元格式设计、信元的保护和差错控制、多址接入方式、信道编码方案、带宽资源的统计复用、系统同步问题、呼叫准入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均需要关注;在星上载荷方面,星上ATM交换结构设计、星上缓存管理、星上调度和星上拥塞控制等均需要关注。

2.1.3.1 卫星ATM信元设计

标准ATM信元结构是基于误码率相当低的光纤信道设计的,在高误码率的星间无线信道环境下,会导致较高的信元丢失率。针对星间信道的特点,借鉴无线通信中的ATM信元结构,有几种不同结构的无线ATM信元可能被采用,其中欧标Eurocom2000信元和ThomsonRITA2000信元就是常用的两种无线ATM信元,其信元结构如图2-10(a),(b)所示。相对于标准信元,这两种无线ATM信元结构增强了对信元头或整个信元的纠错能力,但同时也降低了传输效率。卫星信道属于无线信道,但误码性能一般要好于地面无线信道,同时使用卫星信道进行传输,传输效率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综合考虑卫星信道的误码率特性、传输效率及标准ATM信元的兼容性,结合仿真分析和工程实践,图2-10(c)给出了一种卫星ATM信元及卫星链路帧结构。

图2-10 典型ATM信元与空间信息网络ATM信元结构

该结构不包含一般流量控制(GFC)字段,使用可纠正两个错位的校验码来提高信元头的纠错能力。考虑到卫星ATM网络的规模相对有限,通常情况下所支持的虚路径标识(VPI)/虚信道标识(VCI)数目是足够的。基于星上ATM交换的卫星系统中ATM网关与星载ATM交换机之间点到点连接中,卫星链路帧的分组头只包含同步字段,用于帧定界,不包含源/目的地址等信息。同时,卫星分组净荷由若干卫星ATM信元组成,以提高卫星信道的利用率。

2.1.3.2 卫星ATM信元交换流程

基于星上处理的卫星ATM网络采用星地一体化的信元交换模式,由ATM网关和星载ATM交换机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卫星ATM星地交换系统。其中,用户卫星ATM网关主要负责业务的接入,星载ATM交换机根据卫星ATM信元头中的VPI/VCI标识进行判别,并实现卫星ATM信元的转发。下面以IP业务的接入为例,简要介绍卫星ATM信元交换的流程。

(1)ATM网关本地维护一个IP地址和VPI/VCI标识的映射数据库,数据库包含了整个卫星ATM网络中ATM网关的IP地址、到达这些用户卫星ATM网关的VPI/VCI标识等详细信息。

(2)用户卫星ATM网关收到本地的IP数据后,根据IP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寻找相应的VPI/VCI标识,在AAL5适配层,将IP包装为会聚子层协议数据单元,然后分割为多个48 B的分段,并将分段分别装入不同卫星ATM信元的载荷区中,根据前面寻找的VPI/VCI设置信元头的虚路径标识VPI。虚拟通道标识VCI信元丢失优先权(CLP)和载荷类型标识(PTI)等参数,产生信元头差错控制(HEC)。最后,将若干个卫星ATM信元封装到卫星链路帧的净荷中。

(3)承载ATM信元的卫星链路帧通过卫星信道发送到星载ATM交换机中,星载ATM交换机根据ATM信元头中的VCI/VPI标识进行判别并实现卫星ATM信元的转发。用户卫星ATM网关从星载ATM交换机接收IP数据时按反过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