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产品设计准备工作

产品设计准备工作

【摘要】:产品设计准备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未来产品的性能、质量、市场、成本和利润。产品的使用性能、使用费用和产品的制造费用三者并不是一致的,它们的综合结果就表现为产品设计的经济效果。产品制造费用,即企业制造该产品所耗费的一切费用,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式中 C——产品的制造费用;CT——产品的

1.产品设计准备的程序和内容

产品设计准备的任务是把科研成果发展为新产品。产品设计准备是企业制造技术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阶段。产品设计准备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未来产品的性能、质量、市场、成本和利润。国际上有许多企业甚至巨型企业,往往因一种产品开发决策的失误、设计准备工作的欠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导致企业的破产。有更多的企业则因产品开发成功、设计准备周全、及时地向市场推出了性能优良、价格低廉、适销对路的产品,因而使企业兴旺发达、突飞猛进。所以,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十分重视产品设计准备,无论是新产品开发,还是老产品改造都是涉及企业生命攸关的大事。

产品设计准备的内容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制造技术特点、产品开发的策略和未来的制造规模等许多因素,但产品设计准备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对任何企业产品大体上都是共同的或类似的,产品设计准备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如下:

(1)编制设计任务书 编制产品设计任务书的目的,主要是要正确地解决产品的选型问题。为了使企业决策者能接受新产品,首先要科学地回答两个问题:

1)本企业应发展什么样的产品?

2)为什么要发展这种产品?

为此,设计任务书中必须明确新产品的用途、适用范围、使用条件、使用要求、基本的质量标准、主要技术参数、设计原则、基本结构和特征以及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分析等,并且要对发展该新产品进行简略的技术与经济论证。

编制好设计任务书的关键,在于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及技术情报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对该产品当前市场需求量的调查研究和长期需求量的预测,确认该产品的发展前景。并具体掌握市场对该产品的性能、结构、外观、耐用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的意见和要求。通过技术情报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已达到的水平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确认本企业产品目前存在的差距、应吸取的科技成果和突破的技术难关。

(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任务是将已批准的产品设计任务书具体化,并对新产品进行详细的技术与经济分析。主要回答在技术上能否或如何实现产品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目标,能取得哪些具体的技术与经济效果。为此,在技术设计阶段需要通过一定的科学试验、计算和分析确定重要零部件、组件的结构、尺寸和技术条件及经济指标等,在此基础上画出新产品总图,部件、组件装配图,传动和控制系统图,电气原理图等。对于某些复杂产品的重要部件或工艺,在制造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模拟件试验或中间试验,以取得必要的技术数据。

这一阶段工作的关键在于控制所设计产品的功能和成本。因此,在这一阶段开始之前,根据产品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市场调查结果,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并将产品的目标成本按产品各组成部分功能的重要性分解下达到各设计组,采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和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的方法,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和功能控制。以保证未来的新产品不仅具有优良性能和质量,并且具有低廉的成本,从而获得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长的生命力。

(3)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产品技术设计的要求,绘制出试制和制造用的全套图样和技术文件,解决怎样可靠而又经济地实现新产品的功能问题。为此,在工作图设计阶段要提供可使制造使用的零件图、部件图、总图、零件明细栏、产品说明书等。

这一阶段工作的关键在于通过加强工作图的标准化审查和工艺性审查,提高设计经济性。通过标准化审查尽量提高产品系列化、部件组件通用化和零件标准化程度,使图样和技术条件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质量,减少设计、试制、采购的工作量,扩大制造和采购的批量,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和加快产品的制造技术准备工作。通过工艺性审查、尽量提高产品设计的工艺性,使产品更加符合本企业的制造技术条件,更加便于制造,以便用较少的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促进制造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产品成本

工作图是企业制造的依据,因此在审查、修改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会签制度和管理办法。工作图经过批准印发后,任何人包括设计师都无权擅自修改图样。对图样的任何修改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以免造成混乱和不应有的损失。

2.产品设计的经济效果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品都要作为商品参加到流通过程中去接受市场检验。因此,在新产品投入生产之前,必须精确计算制造该产品所需的成本和企业可能获得的利润。在我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老牌国有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太重视利润的核算,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状况正在逐步改变。目前虽然对产品成本和企业利润已比较重视,但多半仍属“事后再算”类型。

从管理的角度,新产品的成本应当在产品的设计准备阶段就加以控制。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我国人工费用较低,在产品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能源等的费用占产品全部成本费用的60%~90%,而这些费用大都是在产品设计工作中确定的。所以,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大潜力就在产品设计工作中,如果在这个阶段对产品成本不加控制,这是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的表现之一。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工费用和原材料费用都在不断上涨,也可以说处于动荡之中,难以确定。因此,对企业的产品设计者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经济头脑。

现代经营观念认为,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只是企业经营的开始。企业经营的真正重点,是要使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到满意。这就不仅要求产品在使用性能上完全满足用户的需要,并且要求产品的使用费用最少。

产品的使用性能、使用费用和产品的制造费用(制造成本)三者并不是一致的,它们的综合结果就表现为产品设计的经济效果。

(1)产品设计的效果指标 产品设计的效果可以用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来衡量。

产品设计的数量指标主要是指该产品的生产效率、材料利用率、能源消耗指标等;产品设计的质量指标主要是指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对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影响程度,对提高企业技术和经济实力的作用等。

(2)产品设计方案的社会劳动消耗 通常来说,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一切耗费都是社会劳动的耗费。它由两个部分所组成:产品制造费用和产品使用费用。

产品制造费用,即企业制造该产品所耗费的一切费用,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C——产品的制造费用;

CT——产品的设计试制费用,在单件小批制造时,一次摊入成本,在成批制造时分期摊入成本;

CM——产品的材料费,可以参照同类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折算修正;

CL——基本制造工人工资;

α——车间费用占前述两项费用的百分比;

β——企业管理费占前述两项费用的百分比。

产品的使用费,指用户使用该产品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一般只需计算不同方案之间使用费用的差额即可。该差额可用下式计算:

ΔCR=C1-CiN (9-2)

式中 ΔCR——不同方案年使用费用差额;

C1——第1方案的使用费用;

Ci——第i方案的使用费用;

N——产品的年产量。

(3)经济效果的分析方法 由于产品制造费用是一次投入的,使用费用则是逐年投入的,因此不能简单相比,而应采用折现法(即将以后逐年投入的费用折算成现值进行比较)或用追加投资回收期法进行分析。所谓追加投资回收期,就是以使用改革方案后的年使用费用的节约额来补偿追加投资的期限。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Rt——追加投资回收期;

C1C2——原方案和改革方案的投资额;

CY1CY2——原方案和改革方案的年使用费用。

设企业规定的追加投资回收期为RC。当RtRC时改革方案即可被采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可根据产品特点和技术比较政策规定标准的追加投资回收期RC

需要说明的是,只根据Rt的大小来判别是不够的,还应计算在不同设计方案下,企业的投资利润率进行比较。两者综合考虑后,做出的抉择才是明智的。

当各改革方案使用效果不同时,应把各改革方案按照决定产品基本功能的主要技术参数折算成相同效果后,再进行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