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焊接制造流程-优化检验时间

焊接制造流程-优化检验时间

【摘要】:上述三部分彼此结合在一起,构成企业的整个制造过程。缩短检验时间 检验是焊接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管理者应特别注意制造过程中的停滞时间,研究停滞产生的原因,力求消灭和减少停滞时间。

焊接产品是以焊接为主要连接手段的工业产品,其制造过程和任何工业产品的制造一样,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制造过程。在工厂或车间里,通过人们的劳动使原料或半成品的形状和质量不断地按照人们的意图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之为制造过程(生产过程)。那么,以焊接作为主要连接手段的焊接产品的制造,也同样需要经过一定的制造过程。因此,我们把各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用以焊接为主要连接手段,按照已设计好的图样要求去制成焊接产品的生产过程称为焊接制造过程。

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除了进行一些直接改变工件几何形状和性质,并把它们装配成产品的主要过程之外,还有一系列间接的辅助过程,如原材料的准备、材料及零部件的运输、设备装备的包装等。因此,制造过程具体的定义应是:制造过程是把原材料变成成品的直接和间接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1.制造过程的分类

如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的制造过程一般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根据各部分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划分为以下三部分:

(1)基本制造过程 对构成工业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进行直接工艺加工的过程称为基本制造过程。例如,机械制造企业中的下料、装配、铸造、锻造、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技术检验等过程;纺织企业中的纺纱、织布和印染等过程。基本制造过程是企业的主要制造活动。

(2)辅助制造过程 辅助制造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制造过程的正常运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性制造活动的过程。如为基本制造过程提供能源动力、制造工具和设备的维修与维护等。做好辅助制造过程对于产品制造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辅助制造过程,也就不会有高效的基本制造过程。

(3)制造服务过程 为保证产品制造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提供的各种服务性工作统称为制造服务过程,如后勤供应工作、包装运输工作、售后服务、技术培训、人事管理等。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它和其他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联系。

上述三部分彼此结合在一起,构成企业的整个制造过程。其中,基本制造过程是主导部分,其余各部分都是围绕着基本制造过程进行的。

2.制造过程的时间组织

制造周期是指制造某一数量的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制造周期按产品结构,可以分为零部件制造周期和产品制造周期。如果从产品交货期起,逆工艺顺序方向,依照各零件的制造周期计算各个零部件制造投入期后,最初零件的投入期就是产品制造投入期。因此,制造周期是确定产品各工艺阶段的投入期和产出期的主要依据。该周期的长短,反映了企业的制造技术水平和制造管理水平。制造周期一般由加工时间、检验时间、搬运时间和停滞时间所组成。

缩短制造周期的途径:

(1)缩短加工时间 加工时间是制造周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加工,只有劳动对象的运输、检验和停滞,劳动对象就永远不会改变其形状、尺寸、物理化学性质而使其成为产品,制造过程也就不成其为制造过程。为了实现制造合理化,缩短制造周期,应把制造周期中的检验、搬运、停滞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增加加工时间在制造周期中的比重。

增加加工时间所占的比重,这是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能够给劳动对象增加使用价值的工作上,但并非加工时间越长越好。相反地,应当改进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和劳动组织,减少工序的加工时间。例如,改进和简化产品及部件的结构,提高结构设计的工艺性;采用先进的、高效率的焊接设备、装备和工艺方法等。

(2)缩短检验时间 检验是焊接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它不能给劳动对象增加使用价值,因此希望这部分时间尽可能地减少。但是,如果不加分析地减少,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加强质量管理,改进检验组织和检验方法,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检验时间,主要的途径有:合理设置检验点和配备检验人员;采用高效率的专用或自动化检验工具;加强各工序的自检,实行检验人员巡回检验,减少集中送检;在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实行抽样检验以代替全数检验。

(3)缩短搬运时间 在制造过程中,搬运时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可忽视。搬运也不能给劳动对象增加使用价值,而只能给产品增加制造成本。因此,应尽量减少零部件的搬运。减少搬运时间耗费的主要途径如下:

1)合理进行制造分工,以减少搬运次数。搬运是制造分工的结果,分工越细,越有可能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采用专用的机床设备和工具,减少加工工时。但是分工越细,发生的搬运越多,因此要考虑制造分工对搬运的影响。

2)尽量按工艺顺序布置机器设备,以减少搬运距离和次数。

3)使搬运和加工在时间上重合。

4)采用机械化连续运输装置及先进的搬运方法。

(4)缩短停滞时间 停滞是物料没有被加工、被检验、被运输,而仅仅被搁置在某处,让时间白白地流逝。停滞对于制造完全是一种损失浪费。在制造过程中,停滞时间在总时间耗费中所占的比重有时高达90%,然而人们为了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往往在压缩加工时间上下工夫,而忽视了减少停滞时间。停滞之所以被忽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不像加工、检验、运输那样有人和物的运动状态。人们很少关心也很少知道经过的停滞时间的数量。管理者应特别注意制造过程中的停滞时间,研究停滞产生的原因,力求消灭和减少停滞时间。

影响制造周期长短的因素较多,因此,要精确地确定生产周期是比较困难的。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比较有效。常用的方法有:

(1)产品调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重复制造产品的制造周期,或同类产品的制造周期。其步骤是:首先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调查各项作业(工序)的实际生产日程;其次在调查实际日程的基础上,与生产计划部门和现场负责人员一起协商。这样决定的产品生产周期不可能很合理,应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逐步修改,使之逐渐合理。

(2)工序流动曲线法 该方法多用来决定大量生产的产品在某一工序上的生产周期。由于某一时间生产的产品品种一定,生产连续不断,工序上在制品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产品在工序上停留时间的长短。工序上保持一定数量的在制品是为了预防由于机械故障、计划不周、外协件或上道工序不能按时完工等现象而造成工序停工。

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可以调整工序之间发生的生产不均衡现象。但是在制品过多将会延长生产周期,减少有效的工作面积,增大失散和损坏在制品的可能性。基于这种认识,实地调查每天流经同一工序上的同一在制品的数量,可以计算出产品在该工序上的停留时间即生产周期。

(3)经验估算法 这是用于决定单件生产的产品制造周期的方法。单件制造的产品,其重复性极低,制造的连续性差。一般缺少可供计算制造周期用的统计数据。其制造周期的确定,常用已有经验估算。可以找对各个制造过程熟悉的技术人员和制造人员了解制造情况,同时根据企业技术的进步来估计制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