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交流电弧电流过零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交流电弧电流过零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摘要】:在电流趋于零时,因电弧电压的变化,弧隙两端的电容将使电弧电流波形再次发生畸变,使电弧电流与电弧电压不一定同时经过零点。若以电弧电流零点相对应于电弧电压零点所处时刻来分析,电弧电流趋于零的现象存在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情况:1.超前过零电弧电流的零点出现在电压零点之前。弧柱中绝缘介质的形成时刻,将会影响电弧电流零点附近的现象。

电压恢复过程和介质强度恢复过程与线路参数和灭弧装置有关,并与弧隙在电流过零时的物理过程有关。要了解电弧的熄灭过程,尚须研究弧隙在电流过零前后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这里只做简要叙述。

978-7-111-33929-8-Chapter06-56.jpg

图6-14 具有电弧的电路

前面分析时因假定电弧电压为常数且电容很小,因而忽略了电容电流ic的影响。但电弧电压并不为常数,尤其在小电流阶段内,由电弧电压的变化而引起的流过电容的电流ic将不能忽略。由图6-14所示电路,可写出如下关系:

ih=iL-ic (6-39)

978-7-111-33929-8-Chapter06-57.jpg

当交流电流趋于零时,iL的数值很小,当978-7-111-33929-8-Chapter06-58.jpg足够大以致ic的数值能与iL相比拟时,ic对电弧电流ih的影响就不能不考虑。因为在某一瞬间,当ic达到iL的数值,即ic=iL时,则ih=0,此时电弧电流即被突然转移到电容中去,使电弧熄灭。这通常在弧隙消游离作用较强时发生。

由于弧隙两端存在有电容,电容既可以吸收电流又可以放出电流,因此ih过零的时刻可发生在iL过零时刻之前或之后,这主要取决于弧隙消游离的变化速率,而ih过零的先后又可反过来影响弧隙过零时的物理过程。

在电流趋于零时,因电弧电压的变化,弧隙两端的电容将使电弧电流波形再次发生畸变,使电弧电流与电弧电压不一定同时经过零点。若以电弧电流零点相对应于电弧电压零点所处时刻来分析,电弧电流趋于零的现象(或简称电流过零现象)存在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情况:

1.超前过零

电弧电流的零点出现在电压零点之前。在电流零点瞬间,弧隙上仍具有一定的电压值。而在电流过零后,出现电压零点。如图6-15a所示。图中a点为ih的零点;b点为电流过零瞬间的电弧电压值;c点为电弧电压的过零点。

978-7-111-33929-8-Chapter06-59.jpg

图6-15 两种电流过零现象的原理图

a)超前过零 b)同时过零

2.同时过零

电弧电流与电压同时过零点。如图6-15b所示。图中0点为电流与电压共有的零点,随后,在弧隙恢复电压uhf的作用下,立即出现弧后电流ip。弧后电流是指电流和电弧电压过零、瞬态恢复电压开始上升之后流过弧隙的电流。

从电弧内部物理过程来看,电弧是一个等离子体的导电通道,其电导只在燃弧时存在;而熄弧后,间隙变为绝缘介质。在电弧电流趋于零时,由于强烈冷却等原因,电弧将因热游离停止而熄灭。通常,特别是在开断过程中,整个弧柱的冷却情况不会绝对均匀,只要在弧柱的某一部分变成绝缘介质层,通道的电导消失时,间隙就呈现绝缘介质的状态。随着绝缘层的扩展和游离质点的消散,间隙的介质强度再逐渐恢复。

弧柱中绝缘介质的形成时刻,将会影响电弧电流零点附近的现象。若在电流零点前,因灭弧装置的作用,使间隙的电导预先消失,电弧电流为零,电流转移到电容中,此时间隙上就会有一定的电压值,从而出现超前过零现象。若在电流零点前,散失功率小,弧隙热游离没有停止,仍有一定的电导,那么电弧电流将按交流电路所决定的特性过零,此时弧隙两端的电压将和电流同时过零。在过零瞬间,尽管弧隙上没有电场的作用,但由于热惯性,残余弧柱中的游离气体在短时间内仍然会维持一定的游离程度,弧隙电导并不消失。因此过零后,在恢复电压作用下,弧隙中就会立即出现弧后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