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鞍需设计双向组合转向构造以满足缆索的安装。图6-26空间缆索主鞍6.3.1.2主鞍有限元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索鞍结构的计算分析模型。......
2023-07-01
6.3.2.1 索夹受力特点
空间缆索结构的自锚式悬索桥在体系转换中(即由空缆状态到成桥状态的施工过程),由于主缆在纵、横、竖三个方向都要发生位移,因此索夹在纵、横、竖三个方向也要发生位移,同时,从空缆状态到成桥状态,索夹会发生转动。常规悬索桥上使用的索夹不能转动,满足不了空间缆索结构的悬索桥对索夹能够转动的要求,需研发能适合空间缆索结构悬索桥在施工过程中对索夹转动性能要求的新型索夹。
6.3.2.2 索夹试验
1)试验内容
主缆紧缆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主缆的直径和空隙率,为索夹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一般位置空隙率为20%±2%,索夹位置空隙率为18%±2%,通过对高强螺柱副张拉紧固的实际操作试验,掌握张拉高强螺柱副的特性。
索夹体机械性能试验:通过试验检验高强螺柱副施加设定的紧固力P = 850 kN 时,索夹体机械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索夹体危险截面处应变是否在塑性范围。通过试验检测索夹体的安装尺寸,检验索夹体安装是否顺利,索夹体安装紧固后其圆柱体外径尺寸是否可以安装索夹转动体,且转动体能否转动。
索夹体抗滑试验:通过对索夹体施加轴向力,测定索夹高强螺柱副的紧固力和主缆与索夹间摩擦力的关系。测定索夹体每个螺柱副加载850 kN 的紧固力后,索夹体与主缆之间的摩擦力是否达到最小抗滑力4 980 kN 要求。
索夹转动体的机械性能试验:通过试验检测索夹转动体内径为475 mm、索夹体圆外径为472 mm时安装是否顺利。模拟索夹转动体与索夹体配合安装后,给索夹转动体加载3 倍吊杆拉力(6 114 kN)时,索夹转动体是否发生塑性变形和破坏。索夹现场试验如图6-30 所示。
2)试验结果
(1)通过主缆紧缆试验确认,索夹体的主缆孔直径为392 mm 时,可达到主缆设计空隙率要求(即主缆一般位置的空隙率Vc=21.7%,在20%±2%范围内;主缆在索夹处的空隙率Vc=17%,在18%±2%范围内)。
图6-30 索夹现场试验
(2)索夹体机械性能试验表明,高强螺柱副在施加设定的紧固力P =850 kN 时,索夹体机械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索夹体危险截面处未出现塑性变形。索夹体安装顺利,索夹体安装紧固后其圆柱体外径尺寸可以确保索夹转动体安装,且索夹转动体可转动。
(3)索夹体抗滑试验表明,索夹高强螺柱副加载850 kN 的紧固力后,主缆与索夹的摩擦力为5 952 kN,大于该索夹要求的最小抗滑力4 980 kN,主缆与索夹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179,大于设计时的取值0.15,满足要求。
(4)索夹转动体的机械性能试验表明,索夹转动体内径为475 mm、索夹体圆柱外径为472 mm时安装顺利。索夹转动体与索夹体配合安装后,给索夹转动体加载3 倍最大吊杆拉力时,索夹转动体没有发生塑性变形和破坏。
有关城市桥梁设计创新与实践的文章
撑杆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钢箱梁的跨径,对于改善结构局部乃至整体的受力状态均比较有效。撑杆构件是改善该桥受力状态的关键构件,其处理方法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其在受压并承受一定水平剪力的同时,可能承受较大拉力。通过观测模型变形及应力分布,研究该撑杆的受力机理。通过试验,得到检测数据,对比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图4-26撑杆加载试验......
2023-07-01
根据不同的设计条件,应对每个支座进行特殊设计。与此同时,进行同尺寸支座及锚固构造试验,验证支座设计的安全性,进而保证桥梁整体结构体系的安全性。试验分析内容如下:支座及柱脚板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支座在120%设计荷载下,支座及锚固构造未见异常,满足《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的规范要求。......
2023-07-01
图6-31常规悬索桥的传统吊杆结构对于富民桥这种新型的空间缆索结构悬索桥而言,由空缆状态到成桥状态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悬索桥的吊杆能够移动、伸缩调整及转动较大的角度,因而传统的悬索桥所采用的吊杆形式已无法满足,有必要研制一种新型吊杆结构——底座式空间缆索结构吊杆。由于空间缆索结构悬索桥要求吊杆能够按照施工需要进行转动和伸缩。由分析结果可知,新型底座式吊杆结构的底座应力满足规范要求。......
2023-07-01
本试验装置由循环管道、加水装置、加药装置、加示踪沙装置、取样装置、泵、流量计、闸门和排水口组成。图8-1试验装置 俯视图;有机玻璃管侧视图;有机玻璃管截面图循环管道置于距地面1m 的水平面上,稍有坡度以便排水。有机玻璃管段集中了加水装置、加药装置、加示踪沙装置和5个取样装置,是试验中主要的操作、观察区。加药装置采用医用注射器针头插入管道中心线处。每次试验完毕后,管道均冲洗三次以上。......
2023-06-22
在1935 年的《试验设计法》一书中,费歇尔对“试验设计”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6]正交试验设计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依据试验目的,选定评价指标,并确定因素及其对应的水平。由于正交试验设计具有试验次数少、效率高、应用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使其在工农业等众多科学研究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推广。综上所述,可知正交试验设计是改进优化算法的一种有效手段。......
2023-09-26
杰索普指出,结合这五个方面并利用这三个方法,能够克服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长期存在的经济决定论、经济还原论与阶级还原论倾向,能够克服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国家观的局限,能够建立起跨越资本理论与阶级理论之间鸿沟的桥梁。......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