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桥梁建养关键技术丛书:长虹跨越之路

桥梁建养关键技术丛书:长虹跨越之路

【摘要】:目前已建成的苏通大桥、江阴大桥、杭州湾大桥、西堠门大桥、万县长江大桥等一大批桥梁,在跨径、技术难度和建设质量方面均处于世界同类桥梁前列。长大桥梁建设技术是体现一个国家桥梁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套书作为长大桥梁建设关键技术的代表,期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促进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为先进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长大桥梁建养关键技术丛书”主编。

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桥梁建设不断向大跨、重载、新材方向发展,高铁桥梁、大跨公路桥梁、跨海大桥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截至2016 年底,我国有公路桥梁80 余万座、铁路桥梁20 余万座,桥梁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已建成的苏通大桥、江阴大桥、杭州湾大桥、西堠门大桥、万县长江大桥等一大批桥梁,在跨径、技术难度和建设质量方面均处于世界同类桥梁前列。同时主持或参与建设的一批国际知名桥梁工程,如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巴拿马运河三桥、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新奥克兰海湾桥等,也荣获了多项著名国际大奖。

长大桥梁建设技术是体现一个国家桥梁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自主建设的基础上,我国桥梁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技术、建设管理、安全保障和新材料新装备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各种大跨径梁式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大型桥梁建设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编委会遴选了近年在重大工程特大跨度悬索桥、跨海长大桥、多塔斜拉桥、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大跨度人行桥、大比例变宽度空间索面悬索桥、新型城市桥梁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和技术,围绕长大桥梁的设计创新理论、施工创新技术、建设难点的突破、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运营期维修养护等方面,以学术专著的形式介绍这些技术难度较高的长大桥梁在设计、施工、监测与养护,以及结构与振动控制理论、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

丛书中涉及和介绍的一些创新成果在国内均属于首创,有的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例如,由广西大学郑皆连院士研发并首先应用和推广的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施工技术,是现代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主流施工方法,也极大地推动了拱桥的建设。在此基础上,针对500 米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面临的挑战,郑皆连院士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大型钢管混凝土结构真空辅助灌注管内混凝土技术、500 米级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制造安装成套技术,研发了全隔离和全防腐的吊杆拉索,形成了500 米级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制造、施工核心技术。湖南大学针对大跨度人行桥的抗风及人致振动等动力问题,提出的大比例变宽度空间索面悬索桥体系以及开发的新型电涡流阻尼减振技术,在多个超大跨度人行桥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结合嘉绍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经验,在多塔斜拉桥适宜结构体系及关键装置、超大型深水基础、超高组合桥塔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以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徐恭义为首的桥梁设计团队,通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镇江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等悬索桥工程的建设,在特大跨度悬索桥设计、施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多年来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领域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其成果被应用于7 座长江大桥在内的国内30 余座大桥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中。天津城建院在城市桥梁结构体系及细部构造等方面的创新,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应用,也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

桥梁建设虽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创新设计理念、耐久性、高性能材料、标准规范、专业化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尚需突破。这套书作为长大桥梁建设关键技术的代表,期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促进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为先进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的今天,更需要专家和学者重视创新技术的总结、推广和应用。丛书在研讨策划、组织、编写和审稿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大型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学会协会的大力支持,许多专家在百忙之中给丛书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想法。尤其是亲自参与书稿编写工作的专家学者,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技术成果的总结出版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017 年11 月

陈政清先生,湖南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工程专家。“长大桥梁建养关键技术丛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