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权交易第一案的发生,主要就是政府之间协商谈判的结果,虽然整个交易符合市场交易的形式要件。美国水权交易的第一案是发生在私人之间的纠纷,法院作为居中裁判者给出了中立的判决结果。中国水权交易的实践显示,地方政府不仅是管理者,也是水权交易的主体。中、美、澳三国具有不同的水权交易形式。这种交易方式及其效果,既与美国水权交易的多模式形成对比,同时也与中国同样单一的水权交易方式......
2023-07-01
美国、澳大利亚都属于联邦制国家,虽然联邦政府可以基于公共利益的发展需要,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统一规划,但这种宏观层面的规划,并不能改变各州依据各州制定的水法,开展水资源管理、水价制定、水权配置、水权交易等行为。这就要从联邦和各州两个层面,来理解水权交易的具体实践过程,探究域外水权交易的启示。
政府从宏观上确立了水权交易的发展方向和制度框架。水权交易以实现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为核心目的,美国的水权交易实践中,农户构成了水资源出卖方的主体,水资源从农业领域向工业领域转移。那么,在实现水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如何避免有损公平、侵害公共利益及城市扩张的问题,构成了支持水权交易行为要直面的难题。而逐利是资本的本性,自由放任的市场会形成资源的聚集效应,水资源向高效行业和领域转移,从而侵犯普通民众的水权。[18]此时,政府的介入成为必然的选择,水权交易并不是政府管制的真空地带。美国的水权交易和澳大利亚的水权交易实践中,在水权交易管理方面,政府都确立了基本指导理念和制度框架。澳大利亚政府编制的“水改革框架”,是指导各州开展具体水务实践的制度规范。美国西部水权交易的发展过程中,涉及洲际之间的河流及水资源管理问题,主要由联邦政府进行规定。比如国会制定《荒野法》(wilderness act)的目的在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各州的水资源管理行为,包括水权交易行为也应该遵守《荒野法》所确立的立法目的。其他国家的水权交易实践也证明了政府管理是水权交易的安全阀门。[19]
有序的水权交易要求权属明确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首先,权属规定要明确,水资源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具体的权利内容要明确。这就涉及具体的水量、使用时间及使用方式的规定。美国各州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方式中,都以明确具体的权利界定为基础。同时,规定了权利义务主体各自享有的具体权利义务内容。其次,水权交易程序要公开透明,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在水资源规划问题上,澳大利亚各地水资源规划强调“透明的规划过程”,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具体而言,水资源的规划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成立咨询委员会;论证水资源的有效量和水资源的其他消费量;评价最小环境用水量;制定资源共享协议等。在水分配和水权方面,州政府也执行严格、科学的水权和水分配系统。维多利亚政府建立了全州水资源管理数据库,无偿提供给公众和社区。通过数据库,公众可以了解到用水户的需水量、每个客户的用水情况及水文历史资料等内容。[20]第三,水权交易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澳大利亚,水权的取得、变更、中止及其权责范围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护。[21]加州的水权交易中,为了减少交易对环境和第三者的不利影响,通过法规和行政手段来进行约束,比如对水质作出明确的规定。[22]《维多利亚水法》对于水权的类型及不同水权的使用期限、水权的优先顺序等都进行了规定。根据规定,批发水权和取水许可证通过申请获得,而灌区负有保证农户用水权的义务。
水权交易市场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维护、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的管理、洪水预警系统建设等都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既涉及对地表水权交易的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问题,同样涉及地下水权交易的监测和环境保护举措。废水的利用与转换同样需要进行技术投入与开发。美国西部实行的退水买卖就是借助相关技术处理废水,将其用于农业灌溉或用作工业系统的冷却水。当通过水权交易,将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时,需要利用技术控制水资源的微生物指标,降低其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水权交易市场建设,需要加强水资源监测设施、水资源调度设施、水资源预警设施、节水设施等的建设和管理。缺乏良好的工程体统和技术支持,水权交易难以有序开展。正因此,水权交易行为中,都会对涉及水利工程建设的事项进行专门规定,清晰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节水设施建设纳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之列,是水资源日益紧缺背景下的必然之举。节水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拓宽了水权交易的市场。澳大利亚通过节水举措,应对水资源危机。比如采取输配水管道化、大力发展家庭水箱优化用水等。农业用水向工业用水转移的过程中,鼓励高效农业和节约用水,要求大力推广节水举措。澳大利亚不断采用新的节水灌溉方法,把12 厘米的滴水管埋入地下,把水和肥料溶液直接滴灌在西红柿等作物的根部,避免水资源流失,还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同时降低肥料对土地的污染。仅靠个人主动改变行为模式和习惯,节约用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通过工程设施建设,客观上形成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当然,节水工程和设施的建设,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主体的用水习惯并不冲突。
探究域外经验是为了服务于中国水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希冀通过对域外经验的分析,获得水权交易有序进行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就水权交易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水权交易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形成了不同种类的交易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经验。但是,域外经验再丰富,毕竟是适合当地的制度创举和具体措施,并不一定符合中国水权交易发展的需要。域外水权交易的宝贵经验是否具有可执行性,还必须在认识中国水权交易市场的实际形态和所面临的约束情况下,进一步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中国水权交易市场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涉及中国现有水权交易市场的实证分析,包括有较大影响的水权交易事件分析,比如东阳—义乌水权交易,以及中国水权交易所的具体实践,还包括水权交易纠纷的典型分析;同时还必须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展开中国水权交易的机制分析,通过机制分析厘清中国水权交易的内在机理,厘清水权交易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域外水权交易的实践和启示,探索如何完善中国水权交易市场。
有关水权制度研究——以水权权属关系为中心的文章
中国水权交易第一案的发生,主要就是政府之间协商谈判的结果,虽然整个交易符合市场交易的形式要件。美国水权交易的第一案是发生在私人之间的纠纷,法院作为居中裁判者给出了中立的判决结果。中国水权交易的实践显示,地方政府不仅是管理者,也是水权交易的主体。中、美、澳三国具有不同的水权交易形式。这种交易方式及其效果,既与美国水权交易的多模式形成对比,同时也与中国同样单一的水权交易方式......
2023-07-01
美国水权交易之所以主要发生西部地区,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东西部之间地理自然环境差异导致的水资源保有量及降水量之间的明显差异。通过对中、美、澳三国水权交易形式的分析发现,水权的流转主要发生在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之间,水资源的基本流向,是从农业用水向工业用水转换。中国水权交易所公布了包括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处置办法、纠纷调解办法在内的交易制度规范。......
2023-07-01
取水权交易发生在享有取水权或者具备取水许可申请条件的主体之间。水权交易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完善“准市场”机制,需要重新定位政府在水权交易中的位置。水权交易平台公布的信息显示,流域内部行政区域之间的水权交易,以及跨流域水权交易行为,水权转换同样是水权交易的主要形式。......
2023-07-01
水资源短缺的西部各州的发展刺激了美国水权交易的发展,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水权交易状况代表了美国水权交易的历史。1859 年,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确立了水权交易的合法性。通过对美国水权交易的简单梳理发现,美国水权交易的历史悠久,交易形式多样,同时还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其次,美国各州适用不同的水权交易方式。由于水资源保有量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各州都发生水权交易行为,但交易发生的方式差异甚大。......
2023-07-01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及水资源保有状况,自治区开展水权交易的基础是节余水交易,特别是农业节水交易。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水权收储转让中心在内的省级交易平台也都确立了基本的交易规则和制度。[29]但由于缺乏涉及水权交易的基本法律规范,中国水权交易所、省级水权交易平台及省级以下地方水权交易平台制定的各项具体制度难以得到有效实行。......
2023-07-01
建设中国水权交易市场,既需要尊重中国水权交易的实践经验,同样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良好制度举措。政府在水权交易市场上的身份错位,容易导致强制交易,还会滋生交易的外部性问题,并损害第三方利益。中国政府在水权交易市场的定位,应该以管理者和监督者为导向,不再作为水权交易主体而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犹他州在实施该项交易方式时,并未限定水权交易的内容。......
2023-07-01
2000 年,11 月24 日,浙江省东阳市和义乌市签订了有偿转让水权协议。东阳—义乌的水权交易行为既要保证义乌的供水量,同时必须以不减少东阳的既有供水量为条件。审视东阳—义乌的水权交易实践及其后续的多种影响,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本次水权交易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2023-07-01
2014 年7 月,水利部明确在宁夏、江西、湖北、内蒙古、河南、甘肃、广东7 个省份分别开展水权确权和交易试点。水权交易双方根据市场因素,协议定价,实践中一般不得超过正常水价的3 倍。水权改革过程中,突出了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部门职责,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工作和水权交易试点完成情况纳入到政府责任考核范围,形成了行政高压的态势。[27]宁夏水权交易试点工作同样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023-07-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