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及水资源保有状况,自治区开展水权交易的基础是节余水交易,特别是农业节水交易。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水权收储转让中心在内的省级交易平台也都确立了基本的交易规则和制度。[29]但由于缺乏涉及水权交易的基本法律规范,中国水权交易所、省级水权交易平台及省级以下地方水权交易平台制定的各项具体制度难以得到有效实行。......
2023-07-01
水资源短缺的西部各州的发展刺激了美国水权交易的发展,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水权交易状况代表了美国水权交易的历史。1859 年,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确立了水权交易的合法性。在McDonald v.Bear River and Auburn Water and Mining company[2]案中,加州最高法院最终确立了,水(水权)作为商品可以买卖。从此,开启了美国水权交易的历史,并逐步确立了水权交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加州水权交易为代表,美国水权交易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从19 世纪后期(1857 年始)到20 世纪70 年代,虽然通过判例确立了水权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但实践中水权交易发展缓慢,也并未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规范。发展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加州政府有意识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水权交易行为。但整个80 年代,水权交易量并不大,只占全州用水量的0.5%。[3]繁荣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加州水权交易进入繁荣阶段。以1991 年“旱季水银行”成立的契机,加州水权交易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仅加州政府直接购买和加州水银行成交量就超过了1980 年的10 倍。2014 年的数据显示,加州水市场的成交量占全州用水总量的3%,其中38%~41%的交易量都发生在同一县或区域内。[4]
美国水权交易在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交易方式,王小军的研究指出,[5]美国水权交易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种:水权转换、水银行租赁、干旱年份特权和优先权放弃协议、用水置换、临时性再分配、退水买卖、捆绑式买卖等。水权转换是指出让人通过转让水的使用权,而获得受让人出资改造水利设施或者支付其他对价的行为。这种形式主要用于改造用水设施,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从而为城市用水提供资源储备。水银行租赁是指援用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原理,通过购买、租赁多余水量,将其出售或出租给需求方的行为。与水权转换比较,水银行租赁行为属于附时间的短期交易行为。干旱年份特权和优先权放弃协议是指遇到干旱年份,为了保证优先用水,城市在支付了对价后,可以优先利用灌溉用水。用水置换是指当先占优先权人的水权不能实现时,为了更好利用水资源、保护先占优先权人的用水利益,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后,该水权人通过置换,与其他水权人交换水权的行为。临时性再分配是指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允许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发生的有效期限在1 年以内的水权交易行为。退水买卖是指水权人将使用过的水经过必要程序处理为退水,并将其出售给有需求的用水主体的行为。捆绑式买卖是指通过购买包含有水权的土地而获得水权。[6]不同的水权交易形式在美国西部各州有不同程度的适用。比如干旱年份特权协议在加州、犹他州适用较广;用水置换在科罗拉多州较普遍。
通过对美国水权交易的简单梳理发现,美国水权交易的历史悠久,交易形式多样,同时还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美国水权交易行为多发生在中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可以交易的判决之所以发生在加州,也是因为随着加州的经济发展,水资源争夺越来越明显。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美国各州适用不同的水权交易方式。由于水资源保有量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各州都发生水权交易行为,但交易发生的方式差异甚大。以水银行租赁方式为例,水银行作为水资源的存储单位,通过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循环系统运行。丰水季节,将富余水注入地表以下,地下储水层成为银行的“金库”。[7]正因此,水银行租赁的交易方式,一般以流域为单位,发生在同一流域的州范围以内。第三,水权交易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8]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权交易的发生首先是基于水资源短缺之下,经济发展的直接刺激作用,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水权主体有意识地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使用效率。[9]另一方面,结合各种科技水平,丰富水资源的利用途径,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退水买卖就是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经过处理之后,用于其他途径(水上运输、设备冷却等),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第四,水权交易行为出让方多是农业主体,而水权受让方多是城市用水主体。水权转换、干旱年份特权和优先权放弃协议、捆绑式买卖等水权交易方式,都是为了满足城市用水发展的需要。在城市逐渐扩展,农业所占经济比重日益下降的情况下,第二、第三产业用水需求日甚,并且由于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税收,水资源的“农转非”成为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农业用水向城市用水、工业用水、服务业用水转换。
有关水权制度研究——以水权权属关系为中心的文章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及水资源保有状况,自治区开展水权交易的基础是节余水交易,特别是农业节水交易。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水权收储转让中心在内的省级交易平台也都确立了基本的交易规则和制度。[29]但由于缺乏涉及水权交易的基本法律规范,中国水权交易所、省级水权交易平台及省级以下地方水权交易平台制定的各项具体制度难以得到有效实行。......
2023-07-01
澳大利亚开始了水权改革,联邦政府立法规定水权与地权分离,明确水资源是公共资源,由州政府行使所有权。水权独立于地权,成为法律上单独被保护的权利,为澳大利亚水权交易实践提供了制度基础。澳大利亚水权交易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征。即使是流域内的水权交易,也同样需要正视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的各种状况。发生在墨累—达令流域永久水权交易试点项目,只有具备高安全性许可证的灌溉者才能参加示范项目的试点工作。......
2023-07-01
2014 年7 月,水利部明确在宁夏、江西、湖北、内蒙古、河南、甘肃、广东7 个省份分别开展水权确权和交易试点。水权交易双方根据市场因素,协议定价,实践中一般不得超过正常水价的3 倍。水权改革过程中,突出了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部门职责,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工作和水权交易试点完成情况纳入到政府责任考核范围,形成了行政高压的态势。[27]宁夏水权交易试点工作同样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023-07-01
取水权交易发生在享有取水权或者具备取水许可申请条件的主体之间。水权交易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完善“准市场”机制,需要重新定位政府在水权交易中的位置。水权交易平台公布的信息显示,流域内部行政区域之间的水权交易,以及跨流域水权交易行为,水权转换同样是水权交易的主要形式。......
2023-07-01
中国水权交易第一案的发生,主要就是政府之间协商谈判的结果,虽然整个交易符合市场交易的形式要件。美国水权交易的第一案是发生在私人之间的纠纷,法院作为居中裁判者给出了中立的判决结果。中国水权交易的实践显示,地方政府不仅是管理者,也是水权交易的主体。中、美、澳三国具有不同的水权交易形式。这种交易方式及其效果,既与美国水权交易的多模式形成对比,同时也与中国同样单一的水权交易方式......
2023-07-01
建设中国水权交易市场,既需要尊重中国水权交易的实践经验,同样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良好制度举措。政府在水权交易市场上的身份错位,容易导致强制交易,还会滋生交易的外部性问题,并损害第三方利益。中国政府在水权交易市场的定位,应该以管理者和监督者为导向,不再作为水权交易主体而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犹他州在实施该项交易方式时,并未限定水权交易的内容。......
2023-07-01
2000 年,11 月24 日,浙江省东阳市和义乌市签订了有偿转让水权协议。东阳—义乌的水权交易行为既要保证义乌的供水量,同时必须以不减少东阳的既有供水量为条件。审视东阳—义乌的水权交易实践及其后续的多种影响,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本次水权交易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2023-07-01
政府责任困境是指政府在水权配置的行为中,难以有效兼顾所应该承担的具体责任而产生的责任困境。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政府在水权分配中的责任困境不仅包括规范层面影响政府承担责任的问题,还包括具体的水事纠纷、水量分配过程中,政府所面对的责任困境。政府承担的政治责任困境表现在,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与责任承担模糊。以长江水利委员会官网公布的主要职责为例。......
2023-07-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