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注塑件侧面抽芯机构的优化设计

注塑件侧面抽芯机构的优化设计

【摘要】:注塑件侧面的四个“型孔与型槽”,共采用了四处水平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来进行成型与抽芯。倾斜角较大时则抽芯速度较快,但对滑块的压紧力小。采用图5-12b的B—B剖视图所示的变角外抽芯机构,是因为注塑件为斜向脱模,所以不可以在分型面Ⅱ—Ⅱ之间采取内抽芯机构的结构。因为采用了两个分型面,故应采用三模板结构的模架。

注塑件侧面的四个“型孔与型槽”,共采用了四处水平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来进行成型与抽芯。

1.水平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

如图5-11的AA剖视图所示,A处及B处均为双型芯水平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如图5-11的BB剖视图所示,C处也是水平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当开、闭模运动VKBM在中模板与动模部分的分型面Ⅱ—Ⅱ之间进行时,可以同时完成A处、B处及C处抽芯机构型芯的抽芯及复位运动VCHFW

2.水平变角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

如图5-11的BB剖视图所示,D处是水平变角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其特点是,变角斜导柱13设置在定模部分,变角滑块14安置在中模板变角滑块压板15组成的滑槽中,型芯11直接插在中模镶块10的槽中。当开、闭模运动VKBM在定模部分与中模板的分型面Ⅰ—Ⅰ之间进行时,可以完成D处抽芯机构两型芯11的抽芯及复位运动VCHFW。值得注意的是,分型面Ⅰ—Ⅰ与分型面Ⅱ—Ⅱ之间存在着空间差,模具的开、闭模运动VKBM在分型面Ⅰ—Ⅰ与分型面Ⅱ—Ⅱ之间进行时,便出现了时间差。

978-7-111-45548-6-Chapter05-28.jpg

图5-11 注塑模侧向孔的抽芯机构分析及结构

1、2、11—型芯 3—圆柱销 4—滑块 5—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6—斜导柱 7—限位销 8—弹簧 9—滑块压板 10—镶块 12—垫板 13—变角斜导柱 14—变角滑块 15—变角滑块压板

A—左侧双型芯水平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 B—右侧双型芯水平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 C—后侧水平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 D—前侧水平变角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

3.水平变角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与开、闭模运动的先后排序

注塑模的开、闭模抽芯与变角水平抽芯运动的分析,如图5-11的BB剖视图所示。成型注塑件80mm×46mm×37.5mm和32.5mm×46mm×37.5mm深槽的镶块10,以及成型2×10mm×6mm×51mm长方形孔的型芯11,如果同时进行抽芯,由于型芯11的长度超过51mm,在型芯11刚开始移动时,镶块10就会与型芯11产生运动“干涉”现象而导致型芯11折断。需要指出的是,模具开模时,分型面Ⅰ—Ⅰ先于分型面Ⅱ—Ⅱ被打开,而闭模时后于分型面Ⅱ—Ⅱ闭合,这是分型面Ⅰ—Ⅰ与分型面Ⅱ—Ⅱ的位置差转换成时间差的原因。为了避开这种“干涉”现象,如图5-11的BB剖视图所示,变角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应设置在分型面Ⅰ—Ⅰ之间,分型面Ⅰ—Ⅰ在开启时,变角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先完成型芯11的抽芯运动,分型面Ⅰ—Ⅰ的闭合使得型芯11滞后进行复位。由于镶块10和型芯11设置在分型面Ⅰ—Ⅰ之间,分型面Ⅰ—Ⅰ最先开启时,随分型面的开启型芯11最先完成抽芯运动。闭模时,分型面Ⅰ—Ⅰ最后闭合,使得型芯11最后复位。对镶块10和型芯11的抽芯和复位运动做这样的安排,充分利用了分型面Ⅰ—Ⅰ与分型面Ⅱ—Ⅱ之间存在着的开、闭模空间距离,将其转换为了两处抽芯运动的时间差,有效地避免了镶块10与型芯11之间的运动“干涉”现象。如图5-11所示的ABC三处水平抽芯机构,也都设置在分型面Ⅱ—Ⅱ之间。同样,由于分型面Ⅰ—Ⅰ与分型面Ⅱ—Ⅱ的开、闭存在着时间差,又由于变角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与三处水平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的抽芯运动都是独立进行的,所以这四处抽芯运动也就存在着先后的顺序,即D处先完成抽芯运动,ABC三处后完成水平抽芯运动;ABC三处先完成复位运动,D处后完成复位运动。

4.水平变角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的特点

采用变角斜导柱与变角滑块,是因为该处所需要的抽芯距离长达75mm。倾斜角较小时抽芯速度较慢,但其揳紧滑块时能够自锁。在抽芯距离长时,斜导柱的长度也要长。倾斜角较大时则抽芯速度较快,但对滑块的压紧力小。当抽芯距离相同时,变角斜导柱的长度可以短一些。由于抽芯距离很长,不管倾斜角大还是小,变角斜导柱的长度都会较长。结合倾斜角大与小的特点,采用变动倾斜角,即可减小斜导柱长度,又可实现自锁。

成型注塑件2×10mm×6mm×75mm长方形孔的抽芯机构,如图5-12a的BB剖视图所示。采用图5-12b的BB剖视图所示的变角外抽芯机构,是因为注塑件为斜向脱模,所以不可以在分型面Ⅱ—Ⅱ之间采取内抽芯机构的结构。因为采用了两个分型面,故应采用三模板结构的模架

978-7-111-45548-6-Chapter05-29.jpg

图5-12 注塑件斜向脱模机构与注射模垂直抽芯机构、活块抽芯分析及结构

a)对象零件分析 b)注塑模结构分析

1—平推垫板 2—平推板 3、22—轴 4—滚轮 5—斜推垫板 6—斜推板 7—弹簧 8—小推杆 9—大推杆 10—镶块 11—型芯 12—垫板 13—变角斜导柱 14—变角滑块 15—压块 16—圆柱销 17—齿条 18—键 19—型芯齿条 20—齿轮 21—舵轮 23—回程杆 24—限位销 25—圆柱销 26—活块

注:978-7-111-45548-6-Chapter05-30.jpg—抽芯去除隐性“障碍体”的注塑模结构方案分析;978-7-111-45548-6-Chapter05-31.jpg—显性“障碍体”注塑模结构方案分析;978-7-111-45548-6-Chapter05-32.jpg—脱模方向上存在着隐性“障碍体”;978-7-111-45548-6-Chapter05-33.jpg—活块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