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抽芯运动避让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抽芯运动避让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摘要】:抽芯运动避让法是利用垂直抽芯机构的运动,来避让注塑件形体上存在着的隐性“障碍体”,或利用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来避让弓形高“障碍体”和凸台“障碍体”的方法。在24mm×60°锥台里面有直径为22+0.180mm、深7.7mm圆柱孔的型芯,可利用垂直抽芯机构的抽芯去除隐性“障碍体”,才能再进行注塑件的30°斜向脱模。斜销1控制滑块3的运动,使得型芯4产生抽芯运动,从而可以避让注塑件上弓形高“障碍体”②的阻挡作用。

抽芯运动避让法是利用垂直抽芯机构的运动,来避让注塑件形体上存在着的隐性“障碍体”,或利用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来避让弓形高“障碍体”和凸台“障碍体”的方法。

978-7-111-45548-6-Chapter03-10.jpg

图3-7 行李箱锁主体部件注塑模的斜向脱模及垂直抽芯运动避让“障碍体”

a)手柄 b)手柄注塑模 c)零件图

1—平垫板 2—平推板 3—轴 4—滚轮 5—斜垫板 6—斜推板 7—弹簧 8—小顶杆 9—大顶杆 10—限位销 11—顶杆 12—齿轮轴 13—齿轮 14—型芯齿条 15—键 16—齿条 17—圆柱销

【例3-7】 如图3-7所示,行李箱锁主体部件的斜向脱模,会使得成型直径为ϕ22+0.180mm、深7.7mm圆柱孔的型芯成为新的隐性“障碍体”,因此需要注塑件在脱模之前,对该型芯进行垂直抽芯,去除隐性的“障碍体”。垂直抽芯机构如图3-7b所示。在ϕ24mm×60°锥台里面有直径为ϕ22+0.180mm、深7.7mm圆柱孔的型芯,可利用垂直抽芯机构的抽芯去除隐性“障碍体”,才能再进行注塑件的30°斜向脱模。垂直抽芯机构的齿条16随着动、定模的开模运动产生向上的直线移动,齿条16带动着齿轮13在齿轮轴12上转动,进而带着型芯齿条14向下直线移动,这样即可完成直径为ϕ22+0.180mm、深7.7mm圆柱孔型芯的垂直抽芯运动。反之,动、定模合模时,型芯齿条14复位。键15用于防止型芯齿条14的转动,圆柱销17用于防止齿条16的转动。

【例3-8】 注塑件上的弓形高“障碍体”,如图3-8a中的①和②所示。①为注塑件左侧的弓形高“障碍体”,②为注塑件右侧的弓形高“障碍体”。模具避让注塑件上弓形高“障碍体”的方法,如图3-8b所示。斜销8与9控制着滑块5与11的运动,使得型芯6、7与型芯10产生抽芯运动,从而实现了对注塑件上弓形高“障碍体”①的避让。②为注塑件右侧的弓形高“障碍体”,如图3-8a所示。斜销1控制滑块3的运动,使得型芯4产生抽芯运动,从而可以避让注塑件上弓形高“障碍体”②的阻挡作用。在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避让了弓形高“障碍体”①和②之后,注塑件才能够顺利脱模。

【例3-9】 注塑件上的凸台“障碍体”,如图3-9b中的①和②所示,①为注塑件弯钩两侧的凸台“障碍体”,②为注塑件的弯钩“障碍体”。模具避让注塑件凸台“障碍体”的抽芯机构,如图3-9a所示,模具采用斜销3与4控制滑块1与滑块7的抽芯运动,使型芯2、5及6产生抽芯,从而实现避让注塑件的弯钩“障碍体”②和弯钩两侧的凸台“障碍体”①。

978-7-111-45548-6-Chapter03-11.jpg

图3-8 注塑件上弓形高“障碍体”的抽芯运动避让方法

a)注塑件上弓形高“障碍体”与模具抽芯机构 b)模具抽芯机构

1、8、9—斜销 2—镶嵌件 3、5、11—滑块 4、6、7、10—型芯

①—注塑件上左侧的弓形高形式“障碍体” ②—注塑件上右侧的弓形高形式“障碍体”

978-7-111-45548-6-Chapter03-12.jpg

图3-9 注塑件上凸台“障碍体”的抽芯运动避让法

a)模具的抽芯机构 b)注塑件上凸台“障碍体”与模具的抽芯机构

1、7—滑块 2、5、6—型芯 3、4—斜销

①—注塑件弯钩两侧的凸台“障碍体” ②—注塑件的弯钩“障碍体”

注塑件的“障碍体”要素对模具结构方案制订和加工的影响是最大的,并且贯穿于其整个过程。在确定模具结构方案时,首先要对注塑件的“障碍体”要素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隐形“障碍体”要素更需要进行认真和细致的分析。在找出注塑件上所有的“障碍体”要素之后,再采用相应的模具结构措施去解决注塑件上所存在的“障碍体”要素问题。可以想象一下,前面的例子若有一处“障碍体”要素没有找到,或者没有采取措施去消除它,注塑件还能够成型和脱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