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优化方案

水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优化方案

【摘要】:信息化管理是水土资源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加强水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水土资源信息服务社会化,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水土资源信息网络,实现水土资源信息共享,是水土资源现代化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土资源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和利用,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又为整个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强大动力。

水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信息,只有及时掌握大量有效信息,才能驾驭整个管理过程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信息化管理是水土资源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加强水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水土资源信息服务社会化,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水土资源信息网络,实现水土资源信息共享,是水土资源现代化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建立起水土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努力提高信息工作的水平。加强水土资源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和利用,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又为整个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积极推进水土资源信息应用和传播工作,对于提高全民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实施管理中应用较多的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通过应用卫星遥感手段实时监测水土资源状况,为水土资源规划、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水土保持提供全面、实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等先进的手段,了解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真实情况,搞清楚每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可以增加多少耕地。

水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水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项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水土资源管理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水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工作方式的现代化。

信息化不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它不仅涉及庞大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支持以及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交换,而且涉及科学规范的管理以及以此为基础而构建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信息系统。

例如,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意味着调查评价作业方式的变革和纸介质工作方式的摒弃,相应的工作规范、标准也都必须随之改变,工作人员的素质也需要相应提高。数据库是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赖以运行的基础,是调查评价工作由手工作业转为现代化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最大差距之处。

基础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的任务。政务管理信息化更是如此。建设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理清、规范各种管理关系,优化管理模式,形成清晰、科学的管理流程。这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传统手工作业方式所形成的观念束缚以及现代化管理模式形成过程中的种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都是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严重困难。因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复杂系统工程,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要在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抓住重点,逐步推进。

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化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项目报件电子化,建立电子项目库,实现对文本数据、矢量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向项目管理的无纸化办公过渡。

(2)通过项目相关资料的网络共享,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协作办公。可以共享的项目资料包括项目原始申报材料、中期检查成果、竣工验收成果和项目后评价所形成的成果。通过给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实现有条件的信息资源共享。

(3)建立灵活的查询、统计机制,提高项目日常管理的效率

(4)通过建立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库,根据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借助于空间信息技术和土地开发整理综合知识库,实现对项目的科学评价,根据专家系统的原理,得出对项目的审查结论,并能够自动生成一定格式的项目审查意见书。

(5)根据项目审查意见和其他因素,根据专家系统的原理,系统能够自动编制项目计划和预算

(6)建立3S技术辅助决策子系统,将3S技术作为辅助项目决策、项目动态监测、项目竣工验收和项目后评价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