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解读农用地整理的意义

解读农用地整理的意义

【摘要】:农用地整理是土地整治的主要工作,通过农用地整理,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对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开展农用地整理,有利于保障粮食和农副产品安全。

农用地整理是土地整治的主要工作,通过农用地整理,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对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农用地现状和土地潜力来看,土地整治主要依靠农用地整理。耕地整理是农用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耕地整理是通过土地平整,田、水、路、林的合理布局,农田灌排设施配套和土壤改良,从而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耕地质量与土地产出率,即增加耕地潜力。基于增加耕地潜力这一目标,耕地整理的对象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利用率较低的耕地,表现为地块规模较小,布局散乱,且地块中分布较多的其他闲散地;②产出率较低的耕地,表现为由于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而导致的单位面积的产量低下;③利用率和产出率都较低的农用土地,这是最值得整理的对象。

开展农用地整理,可以挖掘后备土地资源利用的潜力,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主要表现为:通过田块调整,结合平坟、填沟、整理零星宅基地、晒谷场和废弃闲散地块等增加耕地面积;通过沟渠和田间道路调整、改造和完善等,减少沟渠和田间道路占地面积,从而增加耕地面积;通过中低产田改造,以及园地、林地、草地和水面的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开展农用地整理,通过农田灌排设施配套和土地平整,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合理布局田、水、路、林、村,有效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与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释放农业生产潜力。

开展农用地整理,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农用地整理,走集约用地之路,节流与开源并举,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通过兴修水利设施,改良灌排系统,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配合有机肥投入,促进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农用地整理,可以进一步实现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不仅可以稳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而且还能扩大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开展农用地整理,对农村村庄进行改造,把散居的村民向中心村集中,除可以节约土地,调整出耕地外,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区建设。主要表现为: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治安管理,有利于农村教育和科技推广,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开展农用地整理,有利于保障粮食和农副产品安全。通过农用地整理,挖掘农用地潜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后备耕地资源和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产量;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多种经营和农业生态建设,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养殖业和林果业,保障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总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