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总体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充分考虑规划措施实施的序列,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当地经济技术水平及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别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分年度实施方案。提出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下一级规划。1)分区研究土地利用方向。......
2023-06-30
首先,应明确土地利用地区开发利用方向,要求和达到的目标,根据土地的自然特征、危害情况,确定治理开发主攻方向和途径。
其次,应制定规划项。根据其开发的主攻方向,按其措施的适宜性和可行性,确定主导措施和综合配套措施。
最后,应制定开发指标和规划设计标准。
7.1.2.1 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方式是在一定自然、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的土地利用种类,根据表6.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共分为12个一级类。根据地区规划的目的,以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应尽可能详细、准确地描述土地利用方式。有些土地资源,在规划初的利用方式就是明确的(例如耕地),也有一些土地资源,研究开始时,其土地的将来用途尚不清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方式,特别是城郊结合处的土地利用模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应采用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动态预测方法,根据不同的规划标准,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科学的分类。随着调查的进展和新的定量数据的获得,可对预测结果进行不断的补充、完善。
7.1.2.2 土地适宜性等级分析
根据土地利用方式,按实测或预测的土地生产力或经济报酬进行评价。例如农用土地,土地的自然条件及质量分级与按经济指数表示的土地性能具有确定的数量关系,可以按土地的自然特性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指标。在建立土地适宜性等级指标过程中,应确定哪些因素是决定等级的主导性因素,哪些是非主导性因素,应用德尔菲(Delphi)法或层次分析给各因素排序或赋予权重,最后综合分析,给出土地适宜性等级评价。
7.1.2.3 水土平衡分析
土地开发整治与水资源规划密不可分。洪、涝、旱、渍各种水灾害都将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开发及其效益的发挥。水土平衡分析内容包括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土地资源对水环境的承载力、区域经济对水土资源的供需要求,确定可供水量以及实际需水量,实行以水定土,水土平衡的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在水资源紧缺地区,要规划蓄、引、提、调等工程措施对水资源进行时空再分配,合理确定水土资源的开发规模与限度。
7.1.2.4 工程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方式,对工程进行规划,工程规划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对以土地资源为载体的开发工程项目(如工业区、交通、农业开发等)进行初步规划,确定土地利用数量、范围、工程投入产出、工程效益及土地报酬率等。
(2)对土地资源本身进行规划,这是土地资源计算的重点。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方式调整的可行性、合理性分析;调整后土地资源的补偿措施;土地资源保护工程规划等,例如对农业开发工程,其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土地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
2)农业种植模式及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3)土地利用与低产田治理规划。
4)居民点及道路交通工程规划。
5)农村防护林带规划。
6)水土保持及生态农业工程规划。
7.1.2.5 工程量分析
对规划工程进行工程量和投资概算分析。根据规划图纸及设计书,参照有关概预算定额标准,进行工程量分析。并估算出工程造价,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也可根据已建工程的经济指标,采用扩大指标法进行工程投资分析。
7.1.2.6 环境评价和经济评价
1.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包括对现有土地资源及工程开发建成后土地资源环境生态因子的预测与评价。例如工业项目可能产生的废气、废水及废弃物对土壤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或危害;土地非农业化开发后对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或影响等。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项目或工程,应按影响程度的不同,考虑边界条件,分别划分重点影响区、影响区和非影响区,并提出相应的土地资源保护的对策和工程措施。
对农田灌溉工程,其环境评价应包括有利和不利两部分,其有利部分应包括洪涝、旱、渍水旱灾害的控制,作物生长环境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等;不利影响应包括由于灌溉可能引起的次生盐碱化,井灌区地下水位下降、灌溉引起的土壤侵蚀,回归水及地下水污染等内容。农田灌溉工程环境评价应结合土壤肥力、水源条件、农业生产现状、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等内容全面分析、综合评定。
2.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社会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为土地级差标准提供经济定量标准。进行土地经济评价时,应满足经济可行性条件。
(1)将土地因素作为独立变量。在进行土地经济评价时,应将其他非土地因素固定下来,从而计算土地的投入产出经济指标,准确地反映土地因素对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考虑市场价格的变化。土地经济评价所依据的因素如价格、市场容量等随市场需求而波动,因此,土地的经济评价是一项动态评价,应注意即时反映市场价格水平。
(3)贴现分析。土地经济评价指标,除了包括单位面积总产值、纯收入、利润等静态指标外,还应包括土地投资及效益的贴现分析、土地工程的动态经济效果指标分析。
(4)综合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应结合自然、社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应考虑投资报酬的风险率及不确定因素。
有关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第3版)的文章
编制总体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充分考虑规划措施实施的序列,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当地经济技术水平及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别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分年度实施方案。提出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下一级规划。1)分区研究土地利用方向。......
2023-06-30
历时性考察,课程编制方式的尝试先后共有四种,蕴涵于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阶段之中。因此说,固定化的视角是这种编制方式的主要缺陷。正是得力于改造式课程编制方式的出现,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改革才出现“质”的改观,课程的本质不再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线性罗列式组合,而是融入了不同视角、参考标准的框架、不同群体的不同伦理内容,从而使学生得以认识和理解美国整个社会的本质、发展历史、前景以及复杂性。......
2023-11-18
此版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苏联专家提出的社会主义城市规划方法编制,是新中国成立后兰州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是中国第一批重点城市制定规划的高潮年。因此,为了配合新工业区的建设,各个城市迅速开始着手城市规划的编制。2)创造性的编制工作方法现学城市规划理论有了资料和技术力量,兰州市城市总体初步规划的编制工作就正式开始了:资料汇集成册,各项规划图纸也开始分项设计绘制。......
2023-09-27
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投标人应当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主要依据,也是中标后签订施工合同的主要依据。如果修改招标文件的时间距投标截止时间不足15天,则应相应推后投标截止时间。真题实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招标文件的编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2023-08-18
土地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规划附件。7)土地政策、法规,及相应的规定、标准。2)项目的总体布局及各项工程规划。3)各类用地指标调整计算。实施规划的措施。包括规划的有关技术问题、规划的协调情况及其他必要问题的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要求如下。4)图例:应符合规范要求。2)耕地规划平衡表。4)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7)乡(镇)规划前后各类用地面积表。......
2023-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