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

如何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

【摘要】:土地资源承载力也被称为土地人口容量、土地承载力、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等。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测算可分为两部分:①根据规划期的生产条件计算土地生产潜力;②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根据与规划期相应的物质生活水平,计算出土地资源承载人口的数量,即土地资源承载力。由于第二步的计算比较容易,可以认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产潜力。调查结果可为土地资源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是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的依据。

土地资源承载力也被称为土地人口容量、土地承载力、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等。土地资源承载力,指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它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①土地生产潜力;②膳食营养水平。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测算可分为两部分:①根据规划期的生产条件计算土地生产潜力;②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根据与规划期相应的物质生活水平,计算出土地资源承载人口的数量,即土地资源承载力。由于第二步的计算比较容易,可以认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广泛涉及资源、环境、人口以及发展变化等各个方面,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含了社会、经济因素,既着眼于现状,也要考虑未来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研究课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的基本思路可归纳为图6.1。

图6.1 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的基本思路

1.土地资源分析

土地资源分析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特性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的调查与分析。

(2)土地特性分析。对影响土地利用的土地特性进行调查,包括对土壤、气候、地貌、水资源、植被等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可为土地资源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是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的依据。

2.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基础。在土地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质量高低进行评定,评价土地适宜性和适宜等级。

3.确定投入水平

根据区域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预测未来该区域的经济投入水平高低状况。

4.土地生产潜力计算

这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核心。根据气候生产潜力、土壤生产潜力以及农业技术因子来计算土地生产潜力,从而使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联系起来。

5.确定生活水平

食物消费水平的确定衡量人们对食物的消费水平,可采用实物方法如粮食、水产品、鱼、肉、蛋等,也可采用能量标准转换方法,如热量、蛋白质、脂肪等。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地的消费传统和消费结构来进行食物消费水平的预测。

6.计算土地人口承载力

在掌握土地生产潜力的基础上,便可依据生活水准的要求计算土地人口承载力。

7.对策与措施

通过上述步骤的分析研究,探讨人口适度增长、资源合理利用、能源保证供应、环境逐步改善、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