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系统优化方案

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系统优化方案

【摘要】:我国的水功能区划采用二级体系,即一级区划、二级区划。图5.1水功能区域分类系统一级功能区划对二级功能区划具有宏观指导作用。在水功能一级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二级区划分类与指标体系,在开发利用区进一步划分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共七类水功能二级区。

水资源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它以流域为单元,由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几个相互依存的组分构成的统一体,每一组分的变化可影响其他组分,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开发利用也会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水资源还具有多种功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用途广泛,可用来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养殖、娱乐及维持生态等。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各用途间往往存在矛盾,有时除害与兴利也会发生矛盾。因此,必须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实行综合利用,才能做到最合理地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并且把所有用户的利益进行最佳组合,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水功能区划在宏观上从流域角度对水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总体控制,合理解决地区间的用水矛盾。在总体功能布局确定的前提下,再在重点开发利用水域内详细划分多种用途的水功能区,以便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

我国的水功能区划采用二级体系,即一级区划、二级区划。一级区划是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问题,主要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长远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级区划主要协调各市和市内用水部门之间的关系,见图5.1。

图5.1 水功能区域分类系统

一级功能区划对二级功能区划具有宏观指导作用。一级功能区分四类,包括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功能区划在一级功能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分七类,包括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按照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体系的统一要求,全国选择1407条河流、248个湖泊水库进行区划,共划分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等水功能一级区3122个,区划总计河长209881.7km。在水功能一级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二级区划分类与指标体系,在开发利用区进一步划分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共七类水功能二级区。在全国1333个开发利用区中,共划分水功能二级区2813个,河流总长度74113.4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