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活用水的特点及管理方法

生活用水的特点及管理方法

【摘要】: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包括农民家庭生活用水和家庭牲畜用水。我国生活用水大致有以下主要特点。我国生活用水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较少、生活水平低,用水量较小。为了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生活用水,尤其是饮用水,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包括居民家庭用水和公共用水(含商业建筑业流动人口环境、旅游用水等)。农村生活用水包括农民家庭生活用水和家庭牲畜用水。我国生活用水大致有以下主要特点。

(1)比重不大但增长较快。我国生活用水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较少、生活水平低,用水量较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年总用水量和人均用水量逐步增加,全国每年以平均3%~6%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生活用水量已达794亿m3(其中城镇生活占77%),已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17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82L/d。

(2)对用水保证程度要求高。水作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它的供应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人们的基本生活用水一旦得不到保证,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生活用水要求有较高的保证程度。即使在大旱的年份,也必须首先确保人们的基本饮用水的供应。

(3)对水质要求高。为了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生活用水,尤其是饮用水,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国家都规定了饮用水水质标准,我国也于1985年颁布了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该标准对生活饮用水的基本要求是:感官性状好,要求对人体感官无不良刺激和厌恶感;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对肌体无害,对人体组织不产生急性或慢性的毒害影响和变异;流行病学安全,即要求水中不含有病原体,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为此,对饮用水在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细菌学和放射性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控制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