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复杂,宜直接进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内陆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采用水资源总量扣除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方法。......
2023-08-23
1.保证率曲线的绘制
(1)统计历年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系列资料,进行频率计算。
(2)分别统计两资料系列的统计参数(均值变差系数Cv、偏差系数Cs)。
(3)按统计计算的Cv、Cs=2Cv(或Cs=3Cv…)等,依选取的分布函数(如Pearson-Ⅲ型),按该三参数查现成的概率表,再分别绘制不同的理论频率曲线。理论频率曲线要同经验频率曲线按相同的坐标绘制在一起。
(4)把理论与经验频率曲线拟合最好的参数Cv、Cs(它同Cv是倍数关系)作为评价用保证率曲线参数。
(5)按选定参数计算出不同地表水可利用量、不同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的保证率,并分别绘制保证率曲线。
(6)把上述两保证率曲线叠加,即将相同保证率的地表水可利用量同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相加,得到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绘制叠加后的保证率曲线,以此作为评价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依据。
2.不同保证率下可利用总水资源量的确定
根据给出的枯水年(保证率P=87.5%~95%)、偏枯水年(P=62.5%~87.5%)、平水年(P=50%)、偏丰水年(P=12.5%~37.5%)、丰水年(P>12.5%)的年型,利用叠加后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保证率曲线,可以查得相应年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应结合地区实际需要和现有引水取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而确定,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确定,对于评价水资源余缺和建立开源工程,以提高供水能力等许多实际问题,以及评价地区性缺水或有否开源潜力,预测发生水源危机都具有现实意义。
有关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第3版)的文章
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复杂,宜直接进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内陆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采用水资源总量扣除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方法。......
2023-08-23
一定时段内的区域水量平衡公式为式中:P为降水量;R为河川径流量;E为总蒸发量;Ug为地下潜流量;ΔU为地表、土壤、地下的蓄水变量。潜水蒸发可以由地下水开采而夺取,故把它作为水资源量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料条件的限制,直接采用式和式计算区域水资源总量比较复杂,而是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计算,再扣除两者的重复计算量来计算水资源总量。......
2023-06-30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在世界各国中比较靠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却只有世界平均的1/4,从而水资源问题十分严峻,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我国海域内共有6500 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和海南岛分别有35700km2 和34000km2,是我国最大的两个海岛。......
2023-11-05
该书列出了世界6大洲和26个自然经济区的水资源量及潜在可利用量。而到2002年11月,世界人口增加到62.91亿,8年时间世界人口增加了7.01亿,而人均水资源量下降为6795m3,亦即由于人口的增加使人均水资源量减少了855m3。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水资源量的下降幅度会更大。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拥有水资源的数量差别很大。......
2023-06-30
在多年平均的条件下,上式水量平衡方程可改写为其中地表蒸发ES,在目前条件下,尚不能全部为人们所利用,因此如果将区域水资源总量定义为当地降水量资源扣除目前尚不能利用的部分ES,即为水资源总量,故有当地下水面向深层越流的数量可以忽略时,水资源总量即为河川径流量加上潜水蒸发量,因为潜水蒸发量是可以通过地下水的科学开采而夺取的。在未能夺取潜水蒸发之前,河川径流量即为区域水资源总量。......
2023-08-23
在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规划工作中,水的供需分析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对于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这一对矛盾,客观推动矛盾不断发展的主要方面是用水的不断增长,而供水则处于被动地位。在调查工业用水时应注意水的重复利用率的调查分析。在用水和供水情况调查中,应当对现有各类用水方式是否合理,有无节水潜力以及各类用水定额作出评价,以作为进行供需形势展望的基础。......
2023-11-05
总体上,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两部分。南方平原区地下水的计算面积为183904km2,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为405亿m3,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为292亿m3,占72%;地表水体渗漏补给量为113亿m3,占28%。该区内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为6762亿m3,其中河川基流量占97.6%。表1.2各流域片山丘区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及其重复计算量成果表续表3.水资源总量我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7115亿m3,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为8287.6亿m3。......
2023-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