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15一般山丘区河川径流构成示意图13.16岩溶山丘区径流形成示意为了便于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一般山丘区和岩溶山丘区的径流特征要有所了解。......
2023-08-23
地下水是指地下水体中积极参与水循环过程,而能不断得到更新的具有利用价值的那部分地下水,是地球上整个水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地下水与地表水一样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以往的地下水分析评价中,经常运用前苏联学者普洛特尼柯夫所提出的地下水静储量、调节储量、动储量和开采储量四大类。实践证明,上述4个概念不能全面反映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各个方面。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于1979年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角度提出了“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三个基本概念。
1.补给量
补给量是指通过边界层进入含水系统的水量,它包括大气降水入渗量、侧向地下水流入量、地表水渗入量、其他含水层越流补给量、人工增加的补给量等。
一般来说,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既受外界补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又因排泄基准或开采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补给量是动态的变量。只有在补给源、排泄基准面或开采量相对稳定时,补给量才接近为一个常数。此外,同一地区的补给量还因是否处于开采条件下而有不同,如单纯处于天然补给排泄状态下,天然补给量只与上述补给种类的自身强度有关。而在开采条件下,增大了地下水开采影响半径的水力坡度,因而促进地下水流加速,增大地下水循环强度,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开采补给量都大于天然补给量。
2.储存量
储存量是指储存于稳定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在含水层中处于季节水位变动带内的地下水量,是补给量的一部分,不应计入储存量内。
潜水含水层中,储存量的变化主要反映为水体积的变化,所以称为“容积储存量”(Q容储)。
式中:V为潜水含水层内水位变动带以下的体积;μ为含水层的给水度。
承压含水层中,通过开采减压能释放出来的水量称为“弹性存储量”(Q弹储)。
式中:F为含水层的分布面积;h为承压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测压高度;s为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
3.允许开采量
允许开采量是指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允许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量。其允许界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因开采而引起环境恶化、发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现象。
(2)地下水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μ为地下水给水度;Δh为地下水安全降深变幅;F为开采区面积。
地下水是在不断补给和消耗中形成和发展的,天然状态下,地下水补给和消耗处于不断变化的动平衡中;人工开采后,地下水从天然动态向开采动态转化,达到开采条件下的新平衡。所以在开采前后,任何时刻任何地段的地下水,普遍地由补给量、储存量和排泄量三部分组成。
有关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第3版)的文章
图13.15一般山丘区河川径流构成示意图13.16岩溶山丘区径流形成示意为了便于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一般山丘区和岩溶山丘区的径流特征要有所了解。......
2023-08-23
“三水”相互转化,统一评价的原则。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不单是对其水资源量进行计算,还要针对其供水的要求进行水质评价。对地下水资源开发环境效应评价主要是针对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负效应和正效应,评价的内容包括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起的或可能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三类,并包括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两个方面。......
2023-09-18
地下水评价的目的是在于计算并阐明各种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及其地区分布,分析开发利用的前景,为工业、农业和生活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内容,是要求搞清地下水的各种补给量、排泄量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再根据对供水的要求,评估地下水的变化趋势,提出对策建议。一般说来,水平衡法和相关统计法具有普遍适用意义。全国性的区域或流域水资源评价均采用水平衡法。......
2023-08-23
通过走访当地群众作调查并作详细的记录。对于地下水已被开发利用的地区,要采取访问与调查相结合进行机井和民井的调查,并根据精度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机井、民井标在图上。......
2023-09-18
不能利用开采方案取出的这部分水资源就属于目前尚难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局域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所要求的精度高,一般要求达到B级或C级精度,有多年开采动态资料的地区要求达到A级精度。......
2023-09-18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47.6亿m3。13.6.3.4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长江流域现状条件下地水下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情况,就12个二级区而言,以洞庭湖的493.2亿m3为最大,以鄱阳湖区的372.6亿m3次之,岷沱江的266.6亿m3再次之,而以太湖区的53.1亿m3为最小。......
2023-08-23
图2-16钻孔注水试验示意图钻孔注水试验是野外测定岩(土)层渗透性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其原理与抽水试验相似,仅以注水代替抽水。用式和式求得的K值比用抽水试验求得的K值一般小15%~20%。在不含水的干燥岩(土)层中注水时,如试验段高出地下水位很多,介质均匀,且50<h/r<200,孔中水柱高h≤1m时,可按式计算渗透系数K值:式中,h为注水造成的水头高度,m;其余字母意义同上。......
2023-0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