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业面源污染地域广泛且不易监测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多个不同的污染者,干流、支流附近的农田对流域面源污染的总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2023-08-07
1.人均水土资源占有量少
我国平均降水量约6×1012m3,水资源总量为2.81×1012亿m3,相当于全球年径流总量47×1012m3的6%,居世界第6位。但按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2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因此,我国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在我国2.81×1012m3的水资源总量中,长江占34%(约占9600亿m3),珠江占16%,西南和东南诸江河占30%,而黄河只占2.4%,海河只占1.1%。从北方的缺水形势来看,我国可以说是“贫水国”。
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约20亿亩,只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3.88%,而印度、丹麦、法国、德国等国的耕地在总土地中占的比重都在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全国20亿亩耕地,只占世界同类耕地的7%,居世界第4位。人均耕地面积933m2(即1.4亩),远低于世界人均2867m2(即4.3亩)的占有水平(表1.7)。同时分布上又很不平衡,约85%的耕地集中于仅占全国土地面积44%的东部季风区22个省(直辖市)内,其中大部分分布于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的西部各省、自治区,其耕地只占全国耕地的15%,耕地只占这些省(自治区)土地总面积23.3%,总的来说,我国人均耕地不仅少,而且分布也过于集中。
表1.7 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面积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
2.水土资源不匹配
由于我国所处地理位置,每年夏、秋季都有太平洋和孟加拉海湾来的东南风,带来大量雨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输送。冬春季节,西伯利亚寒流干旱少雨,自西北到东南走向,常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形成大面积干旱。年平均降水量自东南的1600~1800mm,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到200mm以下,如从400mm年降水量为分界线,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约有45%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形成了成片的沙漠、戈壁和干旱的黄土高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是南多北少,相差悬殊,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基本上是水少地方耕地多,水多地方耕地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西南诸河等四片,面积占全国的36.5%,耕地占全国的36%,水资源量却占全国总量的8l%,人均占有水量为4180m3,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6倍;亩均占有水量为4130m3,为全国平均值的2.3倍。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4个流域片,总面积占全国的18.7%,接近南方四片的1/2,但水资源总量仅为2177亿m3,相当于南方四片水资源总量的10%。而北方四片土地多属平原,耕地占全国的45.2%,人口占全国的38.4%,其中尤以海滦河最为突出,人均占有水量仅为430m3,为全国平均值的16%,亩均占有水量仅有251m3,为全国平均值的14%,可见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很明显。水资源分布均匀与否,对国民经济布局和发展影响很大,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对工农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3.年内和年际降水不均匀
我国降水量和径流量在年内、年际间的变化幅度都很大,并有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出现的特点。这种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如东北松花江哈尔滨站水文记录,1916—1928年连续13年为枯水年,径流量比常年少40%;1960—1966年为连续丰水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32%。又如淮河蚌埠站,丰水年(1921年)径流量为718亿m3,是枯水年(1978年)径流量的26.7倍。
从全年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南方各省汛期一般为5—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2/3的水量都以洪水和涝水形式排入海洋,而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年降雨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的70%~80%。这种高度集中的降水,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而在冬春季节少雨,又往往干旱缺水。我国水资源时程分配极不均匀,是造成水旱灾害出现频繁,农业生产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虽然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上分配极不均匀,这是不利的一面;但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的雨热同期也是有利的方面。在每年6—8月,大部分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雨季也同时来临,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热和水两个重要条件,如无异常降雨,即会形成风调雨顺、农业取得丰收的自然气候条件,有助于解决中国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
4.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少,平原盆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6%,丘陵占10%,山地高原占64%,而且许多海拔在2000m以上。寒漠、冰川有2万km2;沙漠、戈壁约110万km2;石质山面积约43万km2。所以我国土地面积中有20%在开发利用上是有困难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广阔的丘陵、山地,复杂而多变的山地气候,也为我国发展多种果林、药材等经济林木以及开发牧场提供了场所。
5.水土资源污染
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95.4亿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t、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85.1亿t。中国主要流域水质状况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丧失使用功能的水)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这些流域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其中:辽河、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全国地下水水质状况堪忧,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潜水为主的浅层地下水和以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监测对象的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9.1%,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0%,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6%,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2.5%,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8.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发展,大量的“三废”物质通过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形式进入土壤。同时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污水灌溉,不仅使土壤板结、土地退化,还对农作物及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污染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已经遭受污染土地的准确统计数字,但有人估计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粮食减产数量每年大约在100亿kg,约占我国粮食产量的3%,相当于我国近年来每年进口的粮食总量。
6.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水利部,2013年5月),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共有土壤侵蚀面积294.91万km2。其中水利侵蚀面积129.32万km2,占总土壤侵蚀面积的43.85%;风力侵蚀面积165.59万km2,占总土壤侵蚀面积的56.15%。水土流失不仅对农业、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对水利、交通、工矿事业等带来巨大危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相继实施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整治等大型生态工程。2014年对黄土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区域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生态状况成良好态势,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治理形势仍很严峻。
我国盐碱土主要在黄淮海平原、东北西部、河套地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滨海地带,估计总面积20万km2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7.93%;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30.0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12%。实际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20.37万km2,占沙化土地面积的11.8%。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与第四次监测(2009年)相比有明显好转,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但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形势依然严峻。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4以上和1/6以上,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国需要完成10万km2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也就是每年需要治理2万km2。沙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破坏容易恢复难。有明显沙化趋势的30.03万km2土地,如果保护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已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中,初步治理的面积占55%,极易出现反复,后续巩固与恢复任务十分繁重;还有28万km2的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亟待封禁保护。
有关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第3版)的文章
绿洲为沙漠所挟持或包围。内陆干旱区绿洲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塔里木盆地绿洲为50mm左右,个别地方在10mm以下。绿洲自身极易发生土地荒漠化与沙化。干旱区的山区是产流区,平原绿洲是水资源的利用消耗区。由于降水稀少,绿洲赖以存在的水资源主要依靠山区或上游地区的来水。水资源在绿洲利用过程中转化频繁复杂。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最大威胁来自人类缺乏自律的活动。......
2023-06-24
在人均消费额方面,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者在海外逗留期间的人均消费开支,已超过海外来华旅游者在华停留期间的人均消费额。以2010年的情况为例,我国居民赴香港旅游的规模为2309.90万人次,赴澳门旅游的规模为1611.24万人次,两者合计约占居民出境旅游总量的68%。表8-11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向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2023-11-21
在统计的149个国家中,列第109位,属于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大部分水资源量集中在汛期以洪水的形式出现,资源利用困难,且易造成旱涝灾害。......
2023-06-21
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内容多而庞杂,需要分层次分析清楚。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分,需要进行以下分析。一次供需分析是指初步摸一摸供需情况的底,并不要求供需平衡和提出实现平衡的方案计划,而二次供需分析则要求平衡和提出实现平衡的方案计划。据此有人称二次供需分析为供需反馈。......
2023-06-30
我国的合同法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发展过程。总结我国合同法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凡是在我国承认并发展商品经济的时期,合同立法就发达;反之,合同立法就停滞,甚至被取消。合同法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法律形式,并且是基本法律。其三,《合同法》妥当处理了合同自由与合同正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兼顾公平与效率、交易安全与交易便捷几项价值,目标崇高。......
2023-07-25
二,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的背景分析:现代化,信息化与全球化本文是对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其中,“当前”、“特征”是关键词。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公共领域之所以能表现出本文所论的诸多特征,是在特有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中相应产生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共领域内部渐变的结果。......
2024-01-10
这些说明我国零售行业的投资环境良好。二、我国零售行业的开放发展历程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然垄断到局部竞争,再到国际化竞争的历程。......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