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冷却系统设计原则:避免干涉现象,保持冷却平衡

冷却系统设计原则:避免干涉现象,保持冷却平衡

【摘要】:冷却系统的设计,影响因素多并且复杂,主要设计原则如下。1)冷却系统设计应在推出机构前完成,从而避免冷却管路与推杆孔相互贯穿。2)定模与动模应分别冷却,保证冷却平衡。型芯布置冷却回路的空间小,还有推出机构的影响,型芯冷却系统必凹模冷却系统复杂。6)浇口处加强冷却。9)合理确定冷却水管接头位置。10)冷却系统的水道尽量避免与模具上其他机构发生干涉现象,设计时要整体考虑。

冷却系统的设计,影响因素多并且复杂,主要设计原则如下。

1)冷却系统设计应在推出机构前完成,从而避免冷却管路与推杆孔相互贯穿。

2)定模与动模应分别冷却,保证冷却平衡。型芯布置冷却回路的空间小,还有推出机构的影响,型芯冷却系统必凹模冷却系统复杂。

3)尽量保证塑件收缩均匀,维持模具的热平衡。

4)冷却水孔的数量越多,孔径越大,则对塑件的冷却效果越均匀,如图9⁃1所示。图9⁃1a开设5个大孔比图9⁃1b开2个小孔的冷却效果好。根据经验,一般冷却水孔中心线与型腔壁的距离应为冷却水孔直径的1~2倍(常为12~15mm),冷却水孔中心距为水孔直径的3~5倍,水孔直径一般为8~12mm。

5)尽可能使冷却水孔至型腔表面的距离相等,当塑件壁厚均匀时,冷却水孔与型腔表面的距离应处处相等,如图9⁃2a所示。当塑件壁厚不均匀时,壁厚处应强化冷却、水孔应靠近型腔、距离要小,但也不应小于10mm,如图9⁃2b所示。

6)浇口处加强冷却。一般在注射成型时,浇口附近温度最高,距浇口越远温度越低,因此要加强浇口处的冷却,即冷却水从浇口附近流入。图9⁃3a所示为侧浇口的循环冷却水路,图9⁃3b所示为多浇口的循环冷却水路。

978-7-111-48534-6-Chapter09-7.jpg

图9⁃1 热传导与水孔数目的关系

978-7-111-48534-6-Chapter09-8.jpg

图9⁃2 冷却水孔的位置

978-7-111-48534-6-Chapter09-9.jpg

图9⁃3 浇口处加强冷却的形式

7)应降低进水与出水的温差。如果进水与出水温差过大,将使模具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尤其对流程很长的大型塑件,料温越流越低,对于矩形模具,通常沿模具宽度方向开设水孔,使进水与出水温度差不大于5℃,如图9⁃4b所示。

978-7-111-48534-6-Chapter09-10.jpg

图9⁃4 降低进水与出水的温差

8)合理选择冷却水道的排列形式。对于收缩大的塑件(如聚乙烯)应沿收缩方向开设冷却水孔。图9⁃5所示为四方形塑件中心浇口的情况,收缩沿放射线和与放射线垂直的方向进行,所以应将冷却水从中心引入,向外侧进行螺旋式热交换,最后流出模外。

对于不同形状的塑件,冷却水孔的排列形式也有所不同。图9⁃6a所示为薄壁扁平的冷却形式,图9⁃6b为中等深度壳形塑件的冷却形式,图9⁃6c为深腔塑件的冷却形式。

9)合理确定冷却水管接头位置。为不影响操作,进出口水管接头通常设在注射机背面的模具同一侧。

10)冷却系统的水道尽量避免与模具上其他机构(如推杆孔、小型芯孔等)发生干涉现象,设计时要整体考虑。

11)冷却水管进出接头应埋入模板内,以免模具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如图9⁃7所示,最好在进口和出口处分别打出标志,如“IN”(进口)和“OUT”(出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