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塑件上的孔:通孔、不通孔与螺纹孔的开设与成型方式

塑件上的孔:通孔、不通孔与螺纹孔的开设与成型方式

【摘要】:塑件上的孔有通孔、不通孔、形状复杂的孔和螺纹孔等。1)塑件上各种孔的位置,应尽可能开设在不减弱塑件的机械强度的部位,也应力求不增加模具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孔的形状宜简单,复杂形状的孔,模具制造较困难。表310 孔径与孔深的关系注:1.d为孔的直径。图326 塑料制件通孔的成型方法图326a所示为将型芯的一端固定来成型,采用该方法在孔的另一端与模具接触部位会有飞边,难以修整。

塑件上的孔有通孔、不通孔、形状复杂的孔和螺纹孔等。对于这些孔的设置有以下要求。

1)塑件上各种孔的位置,应尽可能开设在不减弱塑件的机械强度的部位,也应力求不增加模具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孔的形状宜简单,复杂形状的孔,模具制造较困难。孔与孔之间(孔间距)、孔与壁之间(孔边距)应有足够的距离,见表3⁃9,孔径与孔的深度也有一定关系,见表3⁃10。如果使用上要求两个孔的间距或孔边距小于表3⁃9中规定的数值时,如图3⁃23a所示,可将孔设计成图3⁃23b的结构形式。

3⁃9 热固性塑料孔间距、孔边距与孔径的关系 (单位:mm)

978-7-111-48534-6-Chapter03-37.jpg

注:1.热塑性塑料为热固性塑料的75%。

2.增强塑料宜取大值。

3.两孔径不一致时,则以小孔之孔径査表。

3⁃10 孔径与孔深的关系

978-7-111-48534-6-Chapter03-38.jpg

注:1.d为孔的直径。

2.采用纤维状塑料时,表中数值系数取0.75。

978-7-111-48534-6-Chapter03-39.jpg

图3⁃23 塑件孔间距或孔边距过小时的改进设计

2)塑件上紧固用的孔和其他受力的孔,应设计出凸边予以加强,如图3⁃24所示。固定孔建议采用图3⁃25a所示的沉头螺钉孔形式,一般不采用图3⁃25b所示的沉头螺钉孔形式。如果必须采用图3⁃25b所示的形式,则应采用图3⁃25c所示的形式,以便设置型芯。

978-7-111-48534-6-Chapter03-40.jpg

图3⁃24 塑件上孔的加强

978-7-111-48534-6-Chapter03-41.jpg

图3⁃25 塑件上固定孔的形式

3)塑件上的通孔可用一端固定的型芯成型,也可用两端分别固定的对接型芯成型。不通孔则用一端固定的型芯来成型。

978-7-111-48534-6-Chapter03-42.jpg

图3⁃26 塑料制件通孔的成型方法

图3⁃26a所示为将型芯的一端固定来成型,采用该方法在孔的另一端与模具接触部位会有飞边,难以修整。同时,此结构只固定了型芯的一端,当型芯较长时,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图3⁃26b所示为由两个均只有一端分别固定的型芯来成型,成型过程中在它们的对接缝处会产生飞边,而要修整这一类型的飞边比图3⁃26a所示的情况更加难处理。在进行该类孔的设计时,应将其中一个型芯的尺寸设计得比另一个型芯的尺寸大0.5~1mm,这样可避免因两轴不同轴造成的安装和使用上的困难。由于图3⁃26b中型芯采用了分段形式,各段型芯较短,因而增加了型芯的稳定性。图3⁃26c所示为采用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导向支承的型芯来成型,这种结构设计使型芯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性,从而保证了同轴度要求。此种成型通孔的方法在目前较为广泛采用,但在长时间使用后导向部分因磨损会引起导向误差,以致在型芯与导向孔配合处产生溢料。

4)对于与熔体流动方向垂直的孔,当孔径在1.5mm以下时,为了防止型芯弯曲,孔深以不超过孔径的2倍为好。

5)有的斜孔或形状复杂的孔可采用拼合的型芯来成型,以避免侧面抽芯,简化模具结构,如图3⁃27所示。

978-7-111-48534-6-Chapter03-43.jpg

图3⁃27 塑件上形状复杂孔的成型方法

a)塑件形状 b)成型方法

6)互相垂直的孔或斜交的孔,在压缩成型中不宜采用,在注射成型和压注成型中可以采用,但两个孔的型芯不能互相嵌合(图3⁃28a),而应采用图3⁃28b的结构形式。在成型时,小孔型芯从两边抽芯后,再抽大孔型芯。需要设置侧壁孔时,应考虑尽可能使模具结构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