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塑料制件壁厚的推荐值和成型校核

塑料制件壁厚的推荐值和成型校核

【摘要】:热固性塑料制件的壁厚一般为1~6mm,最厚不超过13mm。热塑性塑料制件的壁厚一般为2~4mm,因热塑性塑料易于成型薄壁制件,所以壁厚可达0.25mm,但以不小于0.6~0.9mm为宜。制件的最小壁厚与塑料材料的流动性有关,表34为热固性塑料制件的壁厚推荐值,表35为热塑性塑料制件的壁厚推荐值。图310所示为塑件壁厚2.5mm时,在常规成型条件下不同塑料的壁厚t与流程L的关系曲线。该曲线用于校核塑件成型的可能性。

塑料制件的壁厚是最重要的结构要素,应满足强度、结构、质量、刚度及装配等各项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上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在装配时能够承受紧固力。

3)在成型时熔体能够充满型腔。

978-7-111-48534-6-Chapter03-13.jpg

图3⁃5 塑件紧固用凸耳

a)不合理 b)合理

4)在脱模时能够承受脱模机构的冲击和振动。

壁厚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壁厚过大则用料太多,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增加成型时间和冷却时间,延长成型周期。对于热固性塑料还可能造成固化不足,另外也容易产生气泡、缩孔、凹痕和翘曲等缺陷。制件的壁厚太薄,则刚性差,不耐压,在脱模、装配、使用中容易发生损伤及变形。另外,若壁厚太薄,型腔中流道狭窄,流动阻力加大,造成填充不满,成型困难,如图3⁃6所示。

978-7-111-48534-6-Chapter03-14.jpg

图3⁃6 塑件壁厚

塑件壁厚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壁厚均匀,充型、冷却收缩均匀,形状性好,尺寸精度高,生产率高。如果塑件壁厚不一致,则会因固化或冷却速度不同而引起收缩不均匀,从而在塑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导致塑件产生翘曲、缩孔甚至开裂等缺陷。若塑件结构必须有厚度不均匀的情况时,则应使其变化平缓,避免突变,否则易变形。

为达到制件壁厚均匀,可采用如下方法。

1)对厚壁进行掏空,如图3⁃7a和图3⁃7b所示。

2)合理增加(薄壁处)或减少(厚壁处)壁厚,如图3⁃7c所示。

3)当出现不同的壁厚而无法避免时,则可采用倾斜方式使壁厚逐渐变化,如图3⁃6b所示。

4)采用加强肋减小制件壁厚。

978-7-111-48534-6-Chapter03-15.jpg

图3⁃7 塑料制件壁厚设计

塑料制件壁厚大小主要取决于塑料品种、制件尺寸及成型工艺条件。热固性塑料制件的壁厚一般为1~6mm,最厚不超过13mm。一般热固性塑料的小型件壁厚取1~2mm,大型件壁厚取3~8mm。热塑性塑料制件的壁厚一般为2~4mm,因热塑性塑料易于成型薄壁制件,所以壁厚可达0.25mm,但以不小于0.6~0.9mm为宜。如果壁厚取得过小,装配紧固时将对塑件的强度和刚度产生影响。设计电器产品制件时,其壁厚的选择与绝缘性能有关。另外,在脱模顶出过程中,较小的壁厚会使塑料制件受到变形的损伤。为提高塑料制件的刚度,通常不是采用增加塑料制件壁厚的方式,而是采用增设加强肋或以形体的刚性结构设计来满足。

制件的最小壁厚与塑料材料的流动性有关,表3⁃4为热固性塑料制件的壁厚推荐值,表3⁃5为热塑性塑料制件的壁厚推荐值。

3⁃4 热固性塑料制件的壁厚推荐值 (单位:mm)

978-7-111-48534-6-Chapter03-16.jpg

3⁃5 热塑性塑料制件的壁厚推荐值 (单位:mm)

978-7-111-48534-6-Chapter03-17.jpg

(续)

978-7-111-48534-6-Chapter03-18.jpg

有时,为了使可能产生的熔接痕处于适当的位置,设计时可有意改变塑件的壁厚,如图3⁃8所示,为了保证塑件制件顶部质量,增大顶部厚度,使熔体流动畅通,避免熔接痕产生于顶部。

此外,壁厚与流程有密切的关系。所谓流程是指熔料从进料口起流向型腔各处的距离。确定流程的长度L如图3⁃9所示。大量实验证明,各种塑料在常规工艺参数下,流程长短与塑件壁厚成比例关系。塑件的壁厚越大,则允许的流程越长。

图3⁃10所示为塑件壁厚2.5mm时,在常规成型条件下不同塑料的壁厚t与流程L的关系曲线。该曲线用于校核塑件成型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满足曲线关系,则需增大壁厚t或改变浇口位置或数量,以缩短流程L来满足成型要求。

978-7-111-48534-6-Chapter03-19.jpg

图3⁃8 为避免产生熔接痕而采取不均匀壁厚

a)不合理 b)合理

978-7-111-48534-6-Chapter03-20.jpg

图3⁃9 流程长度的计算

978-7-111-48534-6-Chapter03-21.jpg

图3⁃10 壁厚t与流程L的关系曲线

塑件的壁厚也可根据与流程之间的经验公式来确定,见表3⁃6。

3⁃6 根据流程计算塑件壁厚的经验公式 (单位:mm)

978-7-111-48534-6-Chapter03-22.jpg

注:若成型工艺采取一定的措施,适当提高模具温度、料流速度、注射压力、成型温度等,最小壁厚还可以比上述数值小一些,表中t为壁厚,L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