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拓展知识:弯曲模试模与调整

拓展知识:弯曲模试模与调整

【摘要】:利用定位块及定位钉的弯曲模,假如试冲后发现位置及定位不准确,应及时调整定位位置或更换定位零件。表3-8弯曲模在调试过程中常见的弊病及调整方法续表

(一)弯曲模的安装与调整方法

弯曲模的安装方法基本上与冲裁模相同,其在安装过程中的调整方法可按下述进行:有导向装置的弯曲模,调整安装比较简单上模与下模的相对位置,全由导向零件决定。

上、下模的相对位置一般用调节冲床连杆长度的方法进行调整,应使上模随滑块到下止点位置时即能压实工件,又不发生硬性顶撞或在下止点发生“顶住”或“咬住”的现象。

在调整时,上、下模的间隙要均匀。对于无导向装置的弯曲模,要用测量间隙或用硬纸板衬片调试的方法来保证。如果事先做好试件,就把试件放在模具工作位置上进行调整。

上模在冲床上的上、下位置,在粗略的调整后,再在上凸模下平面与下模卸料板之间垫一块比毛坯略厚的垫片,垫片一般是毛坯厚度的1~1.2倍(或用样件)。用调节螺杆长度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用手转动飞轮(或按钮),直到使滑块能正常地通过下止点而无阻滞或盘不动(顶住或咬死)的现象为止。这样在盘动数周后,就可以最后固定下模进行试冲。试冲合格后,可将各紧固零件再紧固一次并再次检查,然后再投入生产使用。

(二)弯曲模调试要点

1.弯曲模上、下模在压力机上的相对位置调整

对于有导向的弯曲模,上、下模在压力机上的相对位置,全由导向装置来决定;对于无导向装置的弯曲模,上、下模在压力机上的相对位置一般由调节压力机连杆的长度方法调整。在调整时,最好把事先制作的样件放在模具的工作位置上(凹模型腔内),然后调节压力机连杆,使上模随滑块调整到下极点时,即能压实样件又不发生硬性顶撞及咬死现象,之后将下模紧固。

2.凸、凹模间隙的调整

上、下模在压力机上的相对位置粗略调整后,再在凸模下平面与下模卸料板之间垫一块比坯件略厚的垫片(一般为弯曲坯料厚度的1~1.2倍),继续调节连杆长度,一次又一次用手搬动飞轮,直到使滑块能正常地通过下死点而无阻滞的情况下为止。

上、下模的侧向间隙可采用垫纸板或标准样件的方法来进行调整,以保证间隙的均匀性。间隙调整后,可将下模板固定、试冲。

3.定位装置的调整

弯曲模定位零件的定位形状应与坯件相一致。在调整时,应充分保证其定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利用定位块及定位钉的弯曲模,假如试冲后发现位置及定位不准确,应及时调整定位位置或更换定位零件。

4.卸件、退件装置的调整

弯曲模的卸料系统行程应足够大,卸料用弹簧或橡皮应有足够的弹力;顶出器及卸料系统应调整到动作灵活,并能顺利地卸出制品零件,不应有卡死及发涩现象。卸料系统作用于制品的作用力要调整均衡,以保证制品卸料后表面平整,不至于产生变形和翘曲。

5.弯曲模在调试过程中常见的弊病及调整方法

弯曲模在调试过程中常见的弊病及调整方法见表3-8。

表3-8 弯曲模在调试过程中常见的弊病及调整方法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