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水北调西线隧洞与国外工程比较

南水北调西线隧洞与国外工程比较

【摘要】:就隧洞来说,秘鲁马赫斯调水工程要建总长100km的隧洞,南非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隧洞总长200km,而澳大利亚雪山工程隧洞总长145km。在马赫斯调水工程的隧洞工程中,最长的一条隧洞为14.9km,为南美之最。隧洞进水口也将作为二期工程施工的输水隧洞进水口。从表10-2中可以看出,国外已建输水隧洞与我国西线工程的隧洞在长度上不能相提并论,在西线工程的施工中,这些隧洞的施工难度要比国外的大得多。表10-2国外调水工程隧洞的基本数据

就隧洞来说,秘鲁马赫斯调水工程要建总长100km的隧洞,南非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隧洞总长200km,而澳大利亚雪山工程隧洞总长145km。现将上述三项工程已建的主要隧洞列成表10-2。

在马赫斯调水工程的隧洞工程中,最长的一条隧洞为14.9km,为南美之最。输水隧洞和渠道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衬砌,隧洞为马蹄形断面,渠道为矩形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达35cm。在靠山渠道,可能有土石滑落处,则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变明渠为暗渠。连接隧洞的渡槽采用钢结构,槽身做成和隧洞断面相同的马蹄形,其原则是宁可多投资也要把工程做好。虽然工程运行多年,但外观整齐,混凝土表面光洁。尽管工程穿行于人烟稀少的荒原,施工非常困难,由于工程质量好,运行正常。1998年厄尔尼诺气候异常,多年不见的暴雨袭击秘鲁,带来很大灾害,但马赫斯调水工程经受住了考验,灌溉供水照常发挥效益。

为了建好马赫斯调水工程,仅输水工程就提出7条线路方案,进行综合研究比选,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技术经济上进行多方案比较,最后选择了迂回曲折,避开了复杂地质条件和埋深大、高地应力的长隧洞方案,创造出隧渠相间,长洞短打的施工条件,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南非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的引水隧洞全长200km,其中一期工程A施工部分长82km,即卡齐坝至穆埃拉水电站的引水隧洞45km,穆埃拉水电站尾水池通向南非边境的卡利登河的引水隧洞15km,以及穿过国境到阿什河的引水隧洞22km。

卡齐坝至穆埃拉水电站引水隧洞进水口布置在卡齐坝上游16km处的右岸。隧洞进水口也将作为二期工程施工的输水隧洞进水口。各进水口都安装有闸门,以便隧洞排水。进水口处布置有多个取水点,以保证无论在什么季节和任何库水位下都能取到优质水。

引水隧洞所穿越地区的地质条件较差,既有比较坚硬的玄武岩,也有较差的砂岩、页岩和粉砂岩。因此,隧洞施工难度较大。隧洞采用大型掘进机开挖。隧洞全程采用30cm厚混凝土衬砌。在有些覆盖层较薄的地段,还采用钢板衬砌。隧洞于1992年开始开挖。1997年建成。

澳大利亚雪山工程共建成12条隧洞,总长约145km。雪山工程上游段共9座水库实际上是靠这12条隧洞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南北两条双向引水的引水渠。

从表10-2中可以看出,国外已建输水隧洞与我国西线工程的隧洞在长度上不能相提并论,在西线工程的施工中,这些隧洞的施工难度要比国外的大得多。当然,随着西线工程研究的深入,经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西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会进一步优化

表10-2 国外调水工程隧洞的基本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