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比较跨流域调水的目标

比较跨流域调水的目标

【摘要】:各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都是通过协调水、土资源配置的矛盾,实现水与各种资源之间最佳的空间配置,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目前来看,该水库达到了改善水质、提高供水可靠度的双重目的。专家认为,我国的南水北调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在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燃眉之急的同时,帮助这些区域改善与恢复地表、地下及沿海的水环境及其相关的生态系统,这才是南水北调的长远与根本目标。这些重大举措,是成功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基础。

各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都是通过协调水、土资源配置的矛盾,实现水与各种资源之间最佳的空间配置,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水资源在空间与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与土地、人口等资源严重不相匹配,受水地区属于严重的资源性缺水。

(2)水资源严重制约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3)由于水资源短缺导致地区生态与环境严重恶化。

(4)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能给受水区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实现水、土、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社会、经济与环境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

(5)由于跨流域调水工程属于特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广、技术难度大,国家和地区应具备相应的建设与管理能力。

这些都是国内外调水工程的目标所在,是同样的,几乎没有差别,至少主观上是这样。当然,对于具体的调水工程,各有各的主要目的,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就实际效果来说,国内外绝大部分调水工程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澳大利亚的雪山工程不仅在水力发电上取得巨大经济效益,而且灌溉引水增加一倍多,灌溉水不收水费;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使巴基斯坦由粮食进口国变成粮食出口国;俄罗斯的莫斯科运河不仅使莫斯科变成连通五海(白海、波罗的海、黑海、里海和亚速海)的港口、取得巨大航运效益,而且促进了莫斯科工业和市政建设的全面发展;斯塔夫罗波尔调水工程使俄罗斯的南部地区变成了俄罗斯的粮仓;加拿大的詹姆斯湾调水发电工程不仅满足本国的电力需要,而且向美国出口电能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多项调水工程不仅使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大大改善了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生态环境状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国外也有极少数调水工程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美国中央河谷工程和加州水道工程都是以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萨克拉门托河为取水水源,而且调水量又比较大,这样使得萨克拉门托河泄入旧金山湾的入海流量大为减少,致使海水上溯较为严重,不仅导致对旧金山湾的水质和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导致旧金山湾地区的土地盐渍化,使孔特拉科斯塔县的居民供水成了问题。为了缓解调水工程对旧金山湾生态环境的影响,美国不得不耗资15亿美元,在旧金山湾建成洛斯瓦克罗斯水库。目前来看,该水库达到了改善水质、提高供水可靠度的双重目的。据此,有人担心,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都是从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引水,会不会出现类似于美国萨克拉门托河的情况,给长江下游带来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实比较一下长江和萨克拉门托河的基本情况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余km,流域面积180万km2,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m3/a,是中国第一大河,按长度和年径流量均占世界大河第三位。而萨克拉门托河发源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锡斯基龙县境内克拉加斯山脉海拔4317m的沙斯塔山附近[4],全长615km,总流域面积约为7.02万km2,多年平均流量856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70亿m3。首先,从径流量来看,长江的水资源量是萨克拉门托河的35.6倍。其次,从取水量来看,我国南水北调三条线路共从长江取水448亿m3/a,占长江水资源量的4.67%,即便将来有一天从长江调水1000亿m3/a,也只占长江的10.4%;而美国中央河谷工程和加利福尼亚州水道工程现在从萨克拉门托河取水122亿m3/a,占萨克拉门托河水资源量的45%,而远景(中央河谷工程扩建后取水100亿m3/a,现为70亿m3/a)取水152亿m3/a,占56%。这样看来,现在萨克拉门托河将近一半(将来占一大半)的水资源量被调走,其下游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应当是正常现象。而我国长江的调水比重要小得多,不会出现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更何况我国专家已制定出当长江大通水文站的流量小于9000m3/s时停止调水的方案。

这里有一点应引起有关领导和专家们的重视,那就是中线工程是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且加高丹江口大坝,增加水库蓄水需要移民20万~30万人,这在国外的调水工程中还没有先例。此外,目前汉江尚没有与长江联通,从汉江调出100多亿m3的水对汉江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这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问题。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做了许多研究,提出了一些措施,但一旦这些措施短时间不能落实怎么办?此外,中线工程沿线和用水区没有足够大的调节库容也是一个问题,这对中线工程的运行和调节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人们担心旱季要用水的时候水还是不够用,仍然是远水不解近渴。

专家认为,我国的南水北调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在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燃眉之急的同时,帮助这些区域改善与恢复地表、地下及沿海的水环境及其相关的生态系统,这才是南水北调的长远与根本目标。保护生态是南水北调的重要目标,南水北调必须统筹兼顾,不仅要考虑北方受水地区用水的需要,也要考虑南方取水地区的生态用水需要。因为受水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提高是基于取水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降低,考虑不足将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根据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突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的现状,政府对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三先三后”的原则,并且有关部门已经制订出相应的规划措施。在资金和力度上,也是下了很大决心。例如,为保证在三峡工程建成以后长江水质保持稳定和改善,中国政府将在未来的7年里,投资392亿元用于三峡库区及上游水域水污染的防治。这些重大举措,是成功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