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印度调水灌溉项目:解决世界粮食短缺的巨大贡献

印度调水灌溉项目:解决世界粮食短缺的巨大贡献

【摘要】:印度已建和在建调水工程的灌溉总面积达到2100万hm2,已规划的“全国水网”研究方案,年调水量将达2500亿m3,可新增灌溉面积400万hm2。调水灌溉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从而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11],1997年世界耕地总面积为15.1亿hm2,而灌溉总面积为2.5亿hm2。当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为21亿t,世界平均为1.4t/hm2;其中从灌溉土地上收获的谷物产量达7亿t。灌溉不当导致土地盐碱化[13]。

就世界上绝大多数调水工程来说,因调水而增加的灌溉面积是可观的,如原苏联已建调水工程的年调水总量达861多亿m3,因调水灌溉年增加灌溉面积达600多万hm2;美国年调水总量达362亿m3,因调水灌溉年增加灌溉面积约200万hm2。印度已建和在建调水工程的灌溉总面积达到2100万hm2,已规划的“全国水网”研究方案,年调水量将达2500亿m3,可新增灌溉面积400万hm2。巴基斯坦调水灌溉总面积达到1704万hm2,埃及调水灌溉总面积约为100万hm2。加上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其他国家调水灌溉面积,世界上总的调水灌溉面积应超过5559万hm2。调水灌溉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从而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增长与相应的粮食短缺和环境容量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然而,印度和原苏联因调水灌溉而使矛盾得到转化或解决。印度萨尔达萨哈亚克调水工程,使卡克拉河-恒河平原每年灌溉面积增加60多万hm2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原苏联中亚地区被称为灌溉农业的摇篮,调水灌溉后使农田灌溉面积由190万hm2增至550万hm2棉花年产量由113万t迅速提高到850万t,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部分地区变成繁茂葱翠的绿洲

在理论上,往缺水地区调水,水的经济价值应由消费者愿意付给多少而定。实际上,调水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间接通过收成好坏来估算。通常这类效益之所以估算错误,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世界市场上农产品的物价走势。农产品价格高,调水灌溉的经济效益就好;相反,农产品价格低,调水灌溉的经济效益就不好。

美国西部地区,特别是科罗拉多河流域[9],气候干燥,日照充沛,特别适合种植农业的发展[9],是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修建了一系列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是,这里大部分土地是种植廉价的农作物(特别是饲料作物和谷类饲料作物),年收入常常不超过100美元/hm2,连所花的调水费用都得不到偿还,因此近年来该地区拒绝效益低下的用水,而把调来的客水转向浇灌价格昂贵的特种作物甚至转向城市和工业用水。对于干旱地区经济作物与农业用水的比价关系,美国凯尔索(Kelso),莫里斯(Maurice)[10]等作了许多研究,读者可自行参阅,这里不一一枚举。

从世界范围来看,相对于其他调水用途来说,为农业灌溉而调水的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尽管灌溉使粮食产量有很大提高,然而许多大型调水灌溉工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近年来调水灌溉工程的公共投资减少和调水灌溉系统运行性能较差。调水灌溉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是:

(1)灌溉用水量大,而相对来说农产品的价值较低。据统计[11],1997年世界耕地总面积为15.1亿hm2,而灌溉总面积为2.5亿hm2(占耕地总面积约16.6%)。当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为21亿t,世界平均为1.4t/hm2;其中从灌溉土地上收获的谷物产量达7亿t(占总产量的1/3)。灌溉土地的谷物产量平均为2.8t/hm2,是世界平均值的2倍。应该说灌溉的效果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农产品价格低廉,灌溉用水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翻倍。一是因为灌溉用水的能源消耗和管理费用巨大;二是灌溉用水量大,灌溉用水量占世界淡水资源利用总量的2/3。

(2)灌溉用水效率低下。据报道[12],灌溉部门水的利用率仅为0.45,也就是说,有50%多的灌溉引水在到达作物之前就损失掉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0.25~0.4。20世纪80年代初,在苏联的中亚各国,调水灌溉的用水效率仅为0.55。80年代末,苏联决定对中亚的调水渠道和灌溉系统进行改造。到1992年原苏联解体后,中亚只有少量的调水渠道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渠道水的利用率提高到0.8左右。近年来,由于咸海水位的下降,中亚各国再次提出调水渠道的改造问题,并已开始逐步实施。不提高水的利用率,就不可能增加粮食产量,进而增加调水的经济效益。

(3)灌溉不当导致土地盐碱化[13]。由于调水渠道的渗漏和调水灌溉不当,导致土壤水盐比例失衡,使土地盐渍化。这在世界上也有许多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