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非常关注调水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多篇研究报告[23~25]阐述和分析了这些调水工程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作用及后果。近年来,还建立了研究萨克拉门托和圣华金河流三角洲和旧金山湾的生态作用模型。洛斯瓦克罗斯大坝高58m,是耗资4.5亿美元的洛斯瓦克罗斯工程的组成部分。洛斯瓦克罗斯工程除了具有提供丰富的水源等众多优点外,还有生态环境综合效益。......
2023-06-30
综合现已收集到的资料,自世界各国大量兴建调水工程以来,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39]。
(1)输水沿线及受水区土地大面积沼泽化、盐碱化。早期的调水工程大多是以灌溉为目的。如果忽视了排水系统的配套,加之供、输、配水系统的水量损失和蒸发,一旦土壤地下水位超过地下水临界深度,将导致盐类在土层中重新分配和积累,作物根系层盐分浓度聚积,土壤结构破坏,营养元素损失,水土及水盐平衡失调,灌区生态平衡打破,灌溉不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土壤水盐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密切影响到土壤的盐渍化程度,是形成水浸、沼泽化、潜育化、盐渍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灌溉过量,造成土壤状况恶化,使已改良的盐碱地重新返盐——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世界灌溉农业的经验证明,灌溉系统几乎都没有各方面都非常令人满意的状态。在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和苏丹等国家,渠道沿途(干渠-配水渠-田野)的水量损失达到50%~60%。在中亚,灌溉系统的有效系数平均为0.55,用水量比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量要大得多。
大量渗漏水补给地下水,渠道两侧可能发生盐渍化。在灌区灌排工程实施和管理不善时可能导致大面积沼泽化和盐渍化。
巴基斯坦[40,41]由于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每年使53000hm2土地盐渍化而退耕。根据官方资料,1981年520万hm2灌溉土地(占适用土地的35%)被严重盐渍化,且不能用于耕种。沼泽化土地总面积[35]估计为690万hm2。根据巴基斯坦专家的计算,每年因盐渍化和沼泽化而造成的农产品损失达到总收获量的20%。在20世纪70~80年代,根据美国和世界银行专家的建议,巴基斯坦为解决西水东调工程给印度河平原灌区沼泽化、盐渍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实施了“斯卡普”计划:一方面采取水利措施(开挖排水渠道和打井等)降低地下水位,另一方面结合农业生物、土壤改良等措施防治土地渍涝和盐碱化,恢复土壤的肥力。总体上加大了农业的基建投资。例如,在1974~1985年,恢复了570万hm2土地的产量,用去了54亿卢比。经过20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
印度[5]多年来大面积灌溉土地的后果表明,在旁遮普邦、哈利亚纳邦、北方邦、戈达瓦里河和克里希纳河的三角洲附近和其他一系列地区地下水水位逐渐升高,旁遮普邦约有150万hm2土地被沼泽化。在戈达瓦里河和克里希纳河的河口,土地的沼泽化造成了疟疾病的增加。恒河流域萨尔达萨哈亚克调水灌溉系统的运行导致灌溉土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严重恶化,虽然这个灌溉系统还没有满负荷投入运行。在1973~1976年所进行的观测表明,50%的灌溉面积已经沼泽化或者正处于沼泽化的边缘。为了终止沼泽化的作用,在旁遮普邦需要开挖4500km的水平排水明沟和钻50万眼排水井。在采取这些措施后,恢复了土壤的肥力,增加了粮食产量。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河谷的南部和西南部以及亚利桑那州,防止灌溉土地的盐渍化和进行排水也曾是非常尖锐的问题。
埃及属干旱地区,调水灌溉采取低效率的漫灌,每年因土壤盐渍化损毁耕地3万hm2,成为埃及生态农业的最大威胁。伊拉克萨萨尔调水工程灌溉初期底格里斯河水含盐度250mg/L,幼发拉底河水含盐度高达678mg/L,引水后灌区产生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
(2)调水会涉及较大范围的淹没和复杂的移民迁建问题。在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时,免不了要兴建输水渠道和大型调节水库,这将造成较大淹没,使大面积农田受损,野生生物生长环境被破坏,淹没区人民的房屋、土地、财产遭受损失,被迫搬迁,变更职业。移民迁入地区将增加土地负担,处理不当时将造成毁林、水土流失、恶化地区生态环境并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淹没使土壤排水不畅,嫌气状态下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与环境不利。加拿大丘吉尔-纳尔逊调水工程因过量调水造成淹没,有毒物质使鸟类和麝香鼠栖息地受害;丘吉尔-马尼托巴调水工程,先期规划不周,使2000hm2土地被淹,人们对移民产生了心理压力,影响了移民安置。印度鸟凯-卡克拉帕尔工程因规划不合理淹没森林面积达22260hm2,土地面积600km2。印度还有许多调水工程因移民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萨达尔萨罗瓦调水工程因工程巨大,需要大量移民和对自然生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曾一度停工,后来经印度最高法院裁决才恢复建设。原苏联从北方和西伯利亚河流向南方和中亚的调水工程因其对自然生环境影响的不确定而停止兴建。
(3)水污染问题。在跨流域调水工程范围内有许多污染源,如不对其采取净化措施,就会调来污染的水。为满足跨流域调水计划用途的要求,提供不同等级水质的水,需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水污染。如:改善污废水收集系统,控制污染物排放,建蓄水池使污染物沉淀和有机污染物降解。除技术措施外,为有效控制水质,政府需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并有一个强有力的水权威机构保证立法的实施。调水灌溉产生富营养化不良影响。水浸使土壤中有机质分解,点源和非点源污(废)物排入,在浅水面2m处产生富营养化。原苏联在研究从伯朝拉河—维契格达河调水进入伏尔加河支流卡马河时发现,在库区周围形成大面积淹没区,工厂污水排放造成的“水华”和富营养化物质,使伏尔加河下游的鱼类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4)河口咸水入侵问题。在水量调出区的下游及河口地区,因下泄流量减少,如调度不当将引起河口咸水倒灌,水质恶化,破坏下游及河口区的生态环境,使入海河流的河口地区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海水倒灌,径流不足还影响到用水和经济发展。原苏联在研究北水南调工程时,发现从涅瓦河调水,使得斯维尔河径流量减少,导致拉多加湖无机盐总量和生物性堆积物增加,水质恶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调水工程大量引用萨克拉门托河与圣华金河淡水,流入旧金山湾的淡水减少了33%,海水入侵,使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5)传播疾病问题。不同地区调水可能会产生特定的不同影响,如可能因调水引发疾病,像疟疾、脑炎、血吸虫病等,影响人类健康,为此,应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免不利影响。调水灌溉过量,容易产生和传播寄生虫和水生物病害,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更为严重。美国调水灌溉工程.因缺乏综合治理而传播一种蚊蝇,使脑炎病猖獗一时;从密西西比河至得克萨斯州大规模调水,灌溉水含盐量高,影响到淡水鱼类,水禽、野生生物生存和栖息地水环境。南非奥兰治河调水灌溉失当引发血吸虫病发病率增高;加里森调水灌溉工程使鱼类寄生虫增加,鱼类大量死亡。
有关国外调水工程的文章
美国非常关注调水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多篇研究报告[23~25]阐述和分析了这些调水工程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作用及后果。近年来,还建立了研究萨克拉门托和圣华金河流三角洲和旧金山湾的生态作用模型。洛斯瓦克罗斯大坝高58m,是耗资4.5亿美元的洛斯瓦克罗斯工程的组成部分。洛斯瓦克罗斯工程除了具有提供丰富的水源等众多优点外,还有生态环境综合效益。......
2023-06-30
跨流域调水工程改善了缺水地区的生态状况和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缺水地区工业的发展,使得缺水地区自然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利用,从而改变了缺水地区的经济结构,增加工农业净产值,提高抗旱或防洪效益。总之,调水工程对缺水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德国巴伐利亚州调水工程根除了阿尔特米尔河中游10年一遇的洪灾。德国在巴伐利亚州调水工程的所有水库上,成立了3个分别以水库名冠名的公司。......
2023-06-30
在1989~1997年间,印度的许多机构和研究人员对萨达尔萨罗瓦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萨达尔萨罗瓦工程及其下游地区的鱼类保护提出了适宜的政策。综上所述,截止到2000年,对于萨达尔萨罗瓦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印度的许多研究所和个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和分析了各种环境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减轻不利的影响。......
2023-06-30
在美国对调水反映最强烈的往往是气候干旱和灌溉农作物发达的地区,也是最耗水的地区,例如科罗拉多河下游,西得克萨斯平原和新墨西哥州的东部。这些地区为美国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珍贵的特种作物品种。例如[8],在1944~1964年期间,美国西部灌溉的发展伴随着农场旱作经济的迁移以及新开垦土地上作物产量的相应下降,结果出现了土地脱离灌溉资源的现象。综上所述,为农业灌溉调水的经济效益是很低的。......
2023-06-30
通过有计划地建设长距离调水工程,给缺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大促进了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水东调工程大型水库的建设,汛期削减洪峰滞蓄洪水作用显著,发挥了很大的防洪效益。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改善了巴基斯坦水资源配置状况,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效益显著,工程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受到普遍赞誉。......
2023-06-30
地理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经纬度、海拔、地貌特点以及土壤环境等因素,气象条件主要是温度、光照、雨量等。朱碧岩等认为,水稻齐穗后20d是稻米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及其对环境因素影响反应的主要敏感时段。......
2023-06-20
由此可见,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地层大气湍流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机械动力因素和热力因素。整个对流层中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100 m,但这是总趋势,实际上在贴近地面的低层大气中,气温的垂直变化远比上述情况复杂得多。它们不仅受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影响,还受天气形势、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