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纳尔逊河与萨斯喀彻温河水系的引水灌溉工程

纳尔逊河与萨斯喀彻温河水系的引水灌溉工程

【摘要】:纳尔逊河流域位于马尼托巴省北部,是北美洲最大的水系之一,从温尼伯湖湖口起河长660km,注入哈得孙湾,落差217m,流域面积107万km2。图5-3纳尔逊河水电站及跨流域引水位置图大型灌溉工程有圣玛丽灌溉工程和南萨斯喀彻温河工程。此外,为开发纳尔逊河流域的水能资源,在流域内多处河段进行了梯级开发。丘吉尔河位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和马尼托巴省北部,是加拿大的主要河流。在勒特河上建成容量为45亿m3的水库,以调节纳尔逊河的供水。

纳尔逊河流域位于马尼托巴省北部,是北美洲最大的水系之一,从温尼伯湖湖口起河长660km,注入哈得孙湾,落差217m,流域面积107万km2。温尼伯湖下泄年径流量608亿m3,从丘吉尔河跨流域引水265亿m3,使得总径流量达到970亿m3/a。

纳尔逊河流域是加拿大重要的农业区,而流域大部分地区径流偏少,不利于农业发展需要,为了保持灌溉等需求,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当地各省规划投资约10亿加元兴建55座水库及23个引水工程,对该流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治理开发,以便兴利除害,见图5-3。

图5-3 纳尔逊河水电站及跨流域引水位置图

大型灌溉工程有圣玛丽灌溉工程和南萨斯喀彻温河工程。圣玛丽灌溉工程位于艾伯塔省斯布里季南约48km处,横跨圣玛丽河兴建一座坝,高61m,库容3.94亿m3,灌溉面积88000hm2。水库水通过6m直径的钢筋混凝土隧洞输送至灌区干渠。沿渠道还有些枢纽工程及反调节水库,以调节渠系流量。反调节水库有镜湖、靳寿湖、勒季湖和格拉色湖等。第一期工程于1946~1951年间施工,修建了圣玛丽坝,保证了艾伯塔铁路一带和本灌区内48560hm2土地灌溉用水,还可以扩大灌溉面积40470hm2。第二期工程从1956年开工,1957年完成,发展灌溉面积19425hm2。该工程拦蓄水量3700万m3,引水渠长达51.5km,过水能力68.8m3/s。第三期工程1958年开工,1963年完成,修建沃特通坝,坝高54m,库容1.73亿m3。圣玛丽、伯利和沃特通3个水库总库容为6亿m3,现在灌溉面积为121600hm2,约为这个地区可灌溉面积202345hm2的60%。

南萨斯喀彻温河工程位于萨斯喀彻温省中南部,是一个大型多目标工程,包括灌溉、发电、防洪、生活和工业用水及旅游业等。该工程有两座水库,大坝为土坝,高63m,库容98.64亿m3,位于南萨斯喀彻温河上,在欧特路克城和埃耳博城之间;另一座水库位于南萨斯喀彻温河和卡佩勒河之间。电站装机为150MW。大坝于1967年竣工。本区可灌面积为113500hm2,而1979年只开发了17500hm2,实际灌溉为13100hm2

此外,为开发纳尔逊河流域的水能资源,在流域内多处河段进行了梯级开发。其中在纳尔逊河下游干流上规划兴建10级水电站:共利用水头约200m,总装机容量7554MW。

丘吉尔河位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和马尼托巴省北部,是加拿大的主要河流。丘吉尔河在马尼托巴省内河段,水头落差达254m,估计水能资源蕴藏量在3000MW以上。该河流主要水能资源开发工程是引水发电工程。

丘吉尔调水工程是1976年建成的。在该工程实现之前的经济研究表明,虽然丘吉尔河有很高的水力发电潜力,但是把该河80%(265亿m3/a)的径流调到纳尔逊河并使用改造过的河网系统,比单独使用这些河流更有效。丘吉尔调水工程包括:拦截萨兹捷尔-印第安湖水的梅西福尔斯坝,使水流通过萨兹捷尔-印第安湖流入丘吉尔河;兴建长35km渠道,该渠道将汇入纳尔逊河系的勒特河与萨兹捷尔-印第安湖联在一起。丘吉尔河水从勒特河经过本特伍德河进入斯普利特湖和纳尔逊河的下游。在勒特河上建成容量为45亿m3的水库,以调节纳尔逊河的供水。此外,在上游温尼伯湖出口兴建控制工程,抬高水位1.3m,得到调节库容270亿m3并通过丘吉尔河-纳尔逊河调水工程引水流量850m3/s,在支流本特伍德河上兴建4座梯级水电站,共装机730MW,从而使纳尔逊河梯级电站总装机达到8284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