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特性和主要参数分析

特性和主要参数分析

【摘要】:接触器6种特性参数中,影响较大的几项介绍如下。4)和短路保护电器的协调配合接触器和短路保护电器的协调配合试验应由制造厂进行。5)额定工作制接触器有4种标准工作制,具体如下。断续周期工作制时的负载因数标准值为15%、25%、40%和60%。电气控制回路有电流种类、额定频率、额定控制电路电压Uc和额定控制电源电压Us等参数。在多数情况下,这2个电压是一致的。

接触器的特性参数具体如下:

(1)接触器的型式,包括极数、电流种类及交流时的相数和频率、灭弧介质和操动方式;

(2)额定值和极限值,包括额定工作电压、额定绝缘电压、约定发热电流、约定封闭发热电流(有外壳时的)、额定工作电流或额定工作功率、额定频率、额定工作制、额定接通能力、额定分断能力和耐受过载电流能力;

(3)使用类别;

(4)控制回路(包括电气控制回路和气动控制回路);

(5)辅助电路(包括辅助电路数和每个辅助电路中的触头种类及触头数量);

(6)和短路保护电器(SCPD)的协调配合。

接触器6种特性参数中,影响较大的几项介绍如下。

1)使用类别

接触器包括主触头、辅助触头、电磁铁、灭弧室、支架和外壳。

我国相关标准是参考IEC标准内容,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IEC标准的修订动向作了一些调整后确定了这些使用类别和相应的试验条件。和现行的IEC相应标准相比,我国标准在使用类别方面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合并、化简了直流时的主触头使用类别(取消了DC—2和DC—4),而增加了交流和直流时的辅助触头使用类别(增加了AC—14、AC—15、DC—13和DC—14),还增加了AC—3使用类别时的第二类电寿命试验条件(第二类试验条件的通断电流条件相同,可减少试验设备,提高试验速度)。

2)耐受过载电流能力

耐受过载电流能力是指接触器承受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和操作过负荷引起的过载电流所造成的热效应的能力。使用类别为AC—2、AC—3和AC—4的交流接触器应能耐受相当于AC—3类最大额定工作电流8倍的过载电流,使用类别为DC—3和DC—5的直流接触器应能耐受相当于DC—3类最大额定工作电流7倍的过载电流。630 A及以下等级的接触器的通电时间为10 s,超过630 A的各等级接触器通电时间可适当缩短。

3)机械寿命和电寿命

接触器的机械寿命用其在需要维修或更换机械零件前(允许进行正常维护,包括更换触头)所能承受的无载操作循环次数来表示。国产接触器的寿命指标一般以90%以上产品能达到或超过的无载循环次数为准。推荐的机械寿命标准数据(次数)为0.001、0.003、0.01、0.03、0.1、0.3、0.6、1、3、6和10(百万次)。如果产品未规定机械寿命数据,则认为该接触器的机械寿命为在断续周期工作制下按其相应的最高操作频率操作8 000 h的循环次数。

接触器的电寿命用在无其他规定的条件下,接触器AC—3使用类别的电寿命次数应不少于相应机械寿命次数的1/20。

4)和短路保护电器的协调配合

接触器和短路保护电器的协调配合试验应由制造厂进行。试验的要求随配合类型而异;“a”型配合的,试验后允许更换零件直至整合接触器(但不得危及周围其他设备);“c”型配合的,只允许接触器出现熔焊

5)额定工作制

接触器有4种标准工作制,具体如下。

(1)8 h工作制。这是接触器的基本工作制,约定发热电流参数就是按8 h工作制确定的。

(2)不间断工作制。这种工作制较8 h工作制更严酷,因为触头氧化和尘埃积累会使触头发热恶性循环。在不间断工作制中,接触器必须降容使用或进行特殊设计。

(3)断续周期工作制。断续周期工作制时的负载因数(也称为通电持续率)标准值为15%、25%、40%和60%。

(4)短时工作制。其触头通电时间标准值分为10、30、60、90 min。

6)控制电路参数

控制回路根据接触器操动方式不同分为电气控制回路(即控制电路)和气动控制回路,常用的为电气控制回路。电气控制回路有电流种类、额定频率、额定控制电路电压Uc和额定控制电源电压Us等参数。单独提出控制电源电压的原因是考虑控制电路中由于接入变压器整流器和电阻器等而可能使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输入电压(即控制电源电压Us)和其线圈电路电压(即控制电路电压Uc)不相同这种情况。在多数情况下,这2个电压是一致的。

当控制电路电压与主电路额定工作电压不同时,应采用如下标准数据。

直流:24、48、110、125、220、250。

交流:24、36、48、110、127、220。

具体产品在额定控制电源电压下的控制电路电流由制造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