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号控制电路优化技巧

信号控制电路优化技巧

【摘要】:图5-47 信号控制简化电路可见,调节电位器RP4(近控)或RP3(远控),可以改变给定电压Ug,从而改变控制电压信号Uk,导致晶闸管导通角的变化,达到了调节弧焊电源输出电流的目的。图5-47中的运算放大器N4及其外围电路构成了信号比较与PI控制电路。在引弧电路中,将弧焊电源输出电压Uf加到控制线路的48端,经电阻R52和RP14分压,由电位器RP14取出电压反馈信号,经稳压管VS10及电阻R53输入到晶体管VT9的基极。

信号控制电路见图5-43的中、下部分。图5-47所示是信号控制电路的简化图。该电路主要由运算放大器N3和N4电位器RP1~RP4、RP6、RP7和RP14整流二极管VD28~VD31、二极管VD17和VD18稳压管VS10晶体管V9、电容C24C25等组成。

1.给定电路与电网电压补偿电路

给定电路的作用是提供给定电压信号Ug。给定电路如图5-47所示,主要由+15V稳压电源、电位器RP4组成。可以通过电位器RP4调节给定电压信号UgUg送入运算放大器N4进行反相比例放大,得到控制电压信号Uk(不考虑反馈信号)。Uk再通过R69连接到触发脉冲移相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VT3和VT4的基极,给定电压Ug为正值,控制电压信号Uk为负值,Ug正值越大,Uk负值也越大(绝对值越大)。增大UgUk的负值也增大,VT3和VT4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减小,电容C20C21的充电速度加快,触发脉冲相位前移,晶闸管的导通角增大,弧焊电源的输出电压、电流增大。

图5-43中的RP3为远控调节电位器(RP4为弧焊电源焊接电流近控调节电位器),RP3的功能与RP4相同,RP4与RP3通过转换开关S2进行转换。

978-7-111-51182-3-Chapter05-55.jpg

图5-47 信号控制简化电路

可见,调节电位器RP4(近控)或RP3(远控),可以改变给定电压Ug,从而改变控制电压信号Uk,导致晶闸管导通角的变化,达到了调节弧焊电源输出电流的目的。电路中的电位器RP1、RP2用来设定弧焊电源输出电流的范围,调整额定电流的大小。弧焊电源出厂前已调整好RP1、RP2,用户一般不要再调整。

弧焊电源在实际应用时,如果电网电压发生波动,弧焊电源的输出也会发生波动。一般情况下,如果电网电压升高,弧焊电源输出电压(或电流)也随之升高。为了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对弧焊电源输出的影响,本弧焊电源采用了图5-47所示的普通整流电源作为电网电压补偿电路。如图5-43所示,该整流电源由二极管VD28~VD31构成单相桥式整流电源,其整流电源输出的正端接“地”,负端电位为UPUP随电网电压的变化而变化。UP串联在由R67、RP1、+15V稳压电源而组成的支路上,当电网电压上升时,+15V稳压电源输出的电压不变,而普通整流电源负端电位UP将变得更负,受UP的影响,RP1动点的电位下降,使得给定电压Ug以至控制电压Uk的绝对值减小,导致触发脉冲后移,整流晶闸管导通角减小,弧焊电源输出电压降低,从而抵消了由于电网电压升高对弧焊电源输出电压的影响;反之,当电网电压下降时,补偿情况相反。

2.电流反馈与PI控制电路

电子控制型弧焊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可知,采用不同电参数的负反馈形式可以获得不同形状的弧焊电源外特性。ZX5系列弧焊电源主要用于焊条电弧焊,因此需要下降的外特性。该电源的下降外特性主要是依靠电流负反馈获得的。

如图5-47所示,运算放大器N3及其外围电路构成了电流负反馈信号处理电路。从主电路分流器RS上采样得到正的电流信号,经电阻R38进入N3构成的反相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输出负的信号电压-Ufi,该信号就是外特性控制中所需要的电流负反馈信号。

图5-47中的运算放大器N4及其外围电路构成了信号比较与PI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是弧焊电源外特性和动特性控制的核心。电流负反馈信号-Ufi由N4的反相端输入;由电位器RP4上取出的弧焊电源输出电流给定信号Ug也由N4的反相端输入;-UfiUg进行比较,其偏差值经N4构成的放大电路放大处理,得到整流晶闸管触发脉冲相位控制电压Uk

Uk=-KUg-Ufi

UkR69加到触发脉冲电路中的晶体管VT3、VT4的基极,控制VT3、VT4的导通情况。当Ug一定时,随着弧焊电源输出电流If的增加,相应的电流负反馈信号Ufi增加,Ug-Ufi值减小,Uk的绝对值减小。这使得VT3和VT4的集电极电流减小,C20C21的充电速度减慢,触发脉冲相位后移,晶闸管导通角减小,弧焊电源输出的电压降低,从而得到下降的外特性。而N4R47C23构成的PI控制,是在弧焊电源输出电流即焊接电流发生动态变化时发挥作用,控制弧焊电源输出电流的动特性,减少电源输出电流的稳态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触发脉冲电路的145点与接地点之间接有稳压管VS11(见图5-47),使电流负反馈带有截止电流负反馈的性质。即当电流If减小时,电流负反馈信号Ufi减小,Uk=-KUg-Ufi)增大。当Uk大于VS11的稳压值时,这时加在145点与接地点之间的电压就是VS11的稳压值,该电压值成为触发脉冲的控制信号“Uk”,该控制信号的电压值与Ufi无关,相当于电流负反馈被截止,此时弧焊电源的输出为平缓外特性。只有当Uk小于VS11的稳压值时,145点与接地点之间电压才是由给定电压Ug和电流负反馈信号Ufi所确定的控制信号Uk,此时的UkUfi有关,即电流负反馈起作用,弧焊电源输出陡降的外特性。

3.引弧电路与推力电路

引弧和推力电路在图5-47所示电路的下半部分,由晶体管VT9、稳压管VS10、二极管VD17、VD18、电容C24C25、电位器RP6、RP7、RP14、电阻R49R55R57等组成。

在引弧电路中,将弧焊电源输出电压Uf加到控制线路的48端,经电阻R52和RP14分压,由电位器RP14取出电压反馈信号,经稳压管VS10及电阻R53输入到晶体管VT9的基极。在焊接电弧引燃前,由于弧焊电源输出的是空载电压,因此从RP14取出的电压反馈信号较高,足以使稳压管VS10击穿导通,并使晶体管VT9饱和导通,电容C24C25被短接,电位器RP7动点输出电压为“0”,二极管VD17承受反压截止,该路电压对弧焊电源的控制无影响。焊接引弧时,弧焊电源从空载变为短路,弧焊电源输出电压为“0”,则48点电位变为“0”,RP14取出的电压反馈信号也为“0”,致使VS10阻断,VT9截止,+15V稳压电源经电阻R57C24C25充电,电位器RP7的动点输出正电压,并逐渐增大,当该电压大于RP4给出的给定信号Ug时,VD17导通,RP7给出的附加电压与RP4给出的给定信号相加,相当于调大给定信号Ug,使N4输出的控制电压Uk增大,触发脉冲相位前移,整流晶闸管导通角增大,弧焊电源输出较大的引弧电流。当电弧引燃后,弧焊电源从短路状态变为负载状态,弧焊电源输出负载电压(即电弧电压),此时由RP14取出电压反馈信号也足可以使VS10、VT9再次导通,C24C25被短接放电,RP7输出的附加电压逐渐减小直到消失,VD17截止,Ug恢复到正常值。这就是引弧电路的作用。调节RP7,可调节引弧电流的大小。

推力电路的作用主要是当弧焊电源输出电压即电弧电压比较低时,也就是在接近焊接短路时,增大焊接电流,以便加速熔滴过渡、增加焊接熔深并避免焊条被粘住。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弧焊电源输出端(48点)电压Uf高于15V时,控制电路中的二极管VD18因承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由121点输往N4同相输入端的电压是±15V电源在RP6R50R49上的分压,由于该电压此时接近于“0”,因此对弧焊电源的输出电压无影响,也就是说,输出电压Uf对N4输出的控制电压信号Uk无影响,只有电流负反馈控制,弧焊电源输出下降外特性。当弧焊电源输出电压Uf低于15V时,VD18导通,使121点电位随Uf降低,此时N4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不为0,而且随Uf一起降低,也就是说,此时的控制电压信号Uk不仅与给定电压Ug、电流负反馈信号Ufi有关,而且与弧焊电源输出电压Uf有关,弧焊电源的控制既采用了电流负反馈,又采用了电压负反馈,因而使弧焊电源下降外特性在低压段变缓,出现外拖,从而增大了焊接电流和短路电流。为了满足不同工件施焊时对外拖缓降特性的要求,可以通过调节RP6来改变外拖特性下降的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