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84 年,Schmidt等才首先提出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概念。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种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在纳米尺度结合的复合材料,两相间存在强的作用力或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InP纳米线和ITO电极之间属于欧姆接触。另外,该杂化纳米线阵列装置的填充因子为0.44,显示出其作为替代目前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巨大潜力。图4.1InP纳米线/聚合物杂化二极管......
2023-06-30
1.噬菌体法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控制微生物及其黏泥的典型生物方法是噬菌体法。噬菌体也称为细菌病毒,依靠“寄主”细菌进行繁殖,最终可通过溶菌作用而消灭细菌。噬菌体靠寄生在“宿主”细菌里进行繁殖,繁殖的结果是将“宿主”吃掉,这个过程称溶菌作用。利用细菌的天敌——噬菌体,防止和消除冷却水系统中的生物黏泥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生物学方法。
2.添加杀菌剂
添加杀菌剂法是向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投加有机或无机化学杀菌剂,杀菌剂又称抑制菌剂或杀菌灭藻剂,各种杀菌剂以不同的杀菌机理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常用的循环冷却水杀菌剂品种很多,根据杀菌机理可分为氧化型杀菌剂和非氧化型杀菌剂两大类。常用的氧化型杀菌剂有氯、次氯酸钠、溴和溴化物、氯化异氰尿酸、二氧化氯、臭氧和过氧乙酸等。常用的非氧化型杀菌剂有季铵盐、氯酚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有机锡化物、有机溴化物、异噻唑啉酮、戊二醛和季鏻盐等。另外,根据杀菌剂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杀菌剂和有机杀菌剂。氯、次氯酸盐、二氧化氯、臭氧、溴化物和过氧化氢等属于无机杀菌剂,季铵盐、氯酚、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等则属于有机杀菌剂。添加杀菌剂是目前控制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生长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杀菌剂投加方法有连续与间歇投加两种。连续投加可经常保持循环冷却水中一定的杀菌剂浓度,将微生物总量持续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之下,但费用大。间歇式投加时在停止加药期间允许微生物总量有所升高,不过当它们总量还未达到危害程度时,一次冲击式大剂量投药,有利于迅速将其集中杀灭。视微生物繁殖情况,一般是每天或每隔数日投药一次,每次持续加药时间一般为1~3h。这种方法比较经济,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杀菌处理方法。
有关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文章
直到1984 年,Schmidt等才首先提出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概念。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种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在纳米尺度结合的复合材料,两相间存在强的作用力或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InP纳米线和ITO电极之间属于欧姆接触。另外,该杂化纳米线阵列装置的填充因子为0.44,显示出其作为替代目前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巨大潜力。图4.1InP纳米线/聚合物杂化二极管......
2023-06-30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无机或有机纳米材料作为模板,通过在纳米材料表面进行改性,控制在模板表面进行原位聚合,或者通过静电等作用在模板的表面进行自组装。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多,也是最完善的杂化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之一。......
2023-06-30
环境可分为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前者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后者主要指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密切相关。无机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繁殖和数量变化,生物则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经常影响无机环境。(二)生物影响无机环境无机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也表现在生物对无机环境的作用上。......
2023-08-1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特殊的形态结构而具有更优异的电学、光学、力学和热学等性能,逐渐成为材料科学中最具前途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充分关注。......
2023-06-30
废水中能对生物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称为有毒污染物,简称为毒物。工业上使用的有毒化学物已经超过12000种,而且每年以500种的速度递增。大量有毒物质排入水体,不仅危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而且许多有毒物质能在食物链中逐级转移、浓缩,最后进入人体,危害人的健康。有毒污染物废水中的毒物可分为无机毒物、有机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3类。......
2023-10-28
当清洗对象构造复杂、清洗液难以彻底排放,或者由于氯离子残留使结构材料可能引起应力腐蚀开裂时,不能使用无机酸,而采用有机酸,有时也使用螯合剂。综合比较各种无机酸对垢物的溶解能力、操作难易、价格等因素,以盐酸作清洗剂最好。此外,使用磷酸作清洗剂,其废清洗液排放时应注意防止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但是,因为析出的草酸铁、草酸钙等盐类的溶解度小,所以用作清洗剂时要注意。......
2023-06-30
书中提出的思想在今天已成为控制论的基本概念。这是第一篇关于控制论的论文。以后又接连举行了这样的讨论会,对控制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维纳接受了这一请求,于1947年底完成了《控制论》一书的写作,并于1948年正式出版。图1-1控制系统框图1.3.2.1 控制论的定义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对控制论给出的定义是:控制论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
2023-07-15
实验类型 综合性教学时数 6一、实验目的了解发酵过程中无机磷的作用,掌握定磷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本实验利用无机磷与钼酸形成的磷钼酸络合物能被还原剂α-1,2,4—氨基萘酚磺酸钠还原成钼蓝的原理来测定发酵前后反应混合物中无机磷的含量,用以观察发酵过程中无机磷的消耗。将匀浆转移至50mL锥形瓶中并立即取出0.5mL均匀的悬浮液,加入到已盛有3.5mL三氯乙酸溶液的试管中,摇匀作为试样1。将每个试样过滤后,得无蛋白滤液备用。......
2023-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