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阻垢剂和分散剂的作用机理详解

阻垢剂和分散剂的作用机理详解

【摘要】:以成垢物质CaCO3为例说明,当CaCO3在溶液中形成微晶时,表面会吸取水中阻垢剂,吸取动力主要是阻垢剂与Ca2+之间的螯合反应。当溶液中CaCO3的过饱和度很大时,由于结晶的倾向加大,微晶可以在那些没有吸取阻垢剂的慢发育表面上成长,从而把活性点上的阻垢剂分子覆盖起来,于是晶体又会增长。

1.晶格畸变理论

晶格畸变理论认为,阻垢剂干扰了成垢物质的结晶过程,抑制了水垢的形成。

以成垢物质CaCO3为例说明,当CaCO3在溶液中形成微晶时,表面会吸取水中阻垢剂,吸取动力主要是阻垢剂与Ca2+之间的螯合反应。这样,因微晶的表面状态有所改变,CaCO3不再增长,而是稳定在溶液中。微晶吸取阻垢剂的反应主要发生在其成长的活性点上。只要这些活性点被覆盖,结晶过程便被抑制,所以阻垢剂的加药量不需很多。当溶液中CaCO3的过饱和度很大时,由于结晶的倾向加大,微晶可以在那些没有吸取阻垢剂的慢发育表面上成长,从而把活性点上的阻垢剂分子覆盖起来,于是晶体又会增长。但此时生成的晶体受阻垢剂的干扰,会发生空位、错位或镶嵌构造等畸变。

有机膦酸在水中能离解出H+,本身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

这些负离子能与Ca2+、Mg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从而提高CaCO3晶粒析出时的过饱和度,也就是增加了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人通过实验测出,水中加入1~2mg/L的HEDP后,可使CaCO3析出的临界pH提高1.1左右。另外,由于有机膦酸能吸附在CaCO3晶粒活性增长点上,使其畸变,即相对于不加药剂的水平来说,形成的晶粒要细小得多。从颗粒分散度对溶解度影响角度看,晶粒细小也就意味着CaCO3溶解度变大,因此提高了CaCO3析出时的过饱和度。

2.分散理论

有些阻垢剂在水中会电离,吸附在某些小晶体的表面形成双电层,使小晶体稳定地分散在水体中,这种阻垢剂可称为分散剂。

例如,聚羧酸在水中电离成阴离子后有强烈的吸附性,它会吸附到悬浮在水中的一些泥砂、粉尘等杂质的粒子上,使其表面带有相同的负电荷,因而使粒子间相互排斥,呈分散状态悬浮于水中,如图4-9所示。

图4-9 阴离子型分散剂分散作用示意图

1—泥沙粉尘等杂质 2—阴离子型分散剂 3—被分散在水中的泥砂、粉尘等杂质

分散剂不仅能吸附于颗粒上,而且也能吸附于凝汽器的壁面上,阻止了颗粒在壁面上沉积;即使发生了沉积现象,沉积物与接触面也不能紧密相粘,只能形成疏松的沉积层。

有些阻垢剂为链状高分子物质,它们与水中胶体或其他污物形成絮凝。絮凝的密度较小,易被水流带走,阻止了它们在冷却水系统中沉积。用作絮凝剂的高分子一般为相对分子质量106~107的链状聚合物,长链上有许多具有吸附能力的基团。

3.络合理论

有些阻垢剂如有机膦酸在水中电离出H+,本身成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这种阴离子能与水中的金属阳离子Ca2+、Mg2+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它们不能结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