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齿轮气体渗碳工艺的优化

齿轮气体渗碳工艺的优化

【摘要】:常用气体渗碳方法及其工艺特点、适用范围表5-18 常用气体渗碳方法及其工艺特点、适用范围(续)常用气体渗碳剂的特性 气体渗碳使用的渗碳剂可分为两大类。图5-3所示为现代化计算机控制的直生式气氛渗碳工艺控制原理图。

气体渗碳方法有滴注式气体渗碳、吸热式气体渗碳、氮基气氛渗碳、直生式气体渗碳和真空(式)气体渗碳等。

(1)常用气体渗碳方法及其工艺特点、适用范围(见表5-18)

表5-18 常用气体渗碳方法及其工艺特点、适用范围

978-7-111-50759-8-Chapter05-21.jpg

(续)

978-7-111-50759-8-Chapter05-22.jpg

(2)常用气体渗碳剂的特性 气体渗碳使用的渗碳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液态渗碳剂主要有煤油、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乙醚等液体有机物;另一类是直接使用气体渗碳剂如天然气、丙烷、丁烷、发生炉煤气、吸热式气体等。

对渗碳剂的要求:分解后的炭黑要少,含硫和其他杂质少,不形成环境污染。常用气体渗碳剂的特性、主要指标、组成及使用方法见表5-19~表5-21。

表5-19 常用气体渗碳剂的特性

978-7-111-50759-8-Chapter05-23.jpg

表5-20 几种渗碳用有机液体的主要指标

978-7-111-50759-8-Chapter05-24.jpg

表5-21 常用气体渗碳剂组成及使用方法

978-7-111-50759-8-Chapter05-25.jpg

(3)气体渗碳炉换气率的计算 渗碳炉气体换气率较小时,容易产生渗碳不均匀情况,气体渗碳炉载体气的换气率见表5-22。

表5-22 气体渗碳炉载体气的换气率

978-7-111-50759-8-Chapter05-26.jpg

计算公式为

换气率=每小时的载体气流量/炉膛容积

举例:连续式渗碳炉(单排,共4个区),炉膛容积8.52m3;载体气供给量=(1区)6(m3 h)+(2区)12(m3/h)+(3区)10(m3/h)+(4区)14(m3/h)=42m3/h。

其渗碳炉载体气的换气率=载体气供给总量/炉膛容积=42(m3/h)/8.52(m3)=5次/h。

当然,即使载体气的换气率较大,工件和载体气氛也不一定是均匀的接触。为了使工件和炉气适当地接触,除了合理装炉,渗碳炉搅拌风扇应保证正常,风扇电动机功率可使用2.2~5.5kW,风扇的叶片4、6或8个,搅拌的转速2.5~6m/s。

(4)各种炉型吸热式气氛用量与炉膛关系的经验数据(见表5-23~表5-25)

表5-23 带前室的多用炉吸热式气氛用量与炉膛体积的关系

978-7-111-50759-8-Chapter05-27.jpg

表5-24 井式渗碳炉吸热式气氛用量与炉膛体积的关系

978-7-111-50759-8-Chapter05-28.jpg

表5-25 连续推杆式渗碳炉吸热式气氛用量与炉膛体积的关系

978-7-111-50759-8-Chapter05-29.jpg

1.齿轮在井式渗碳炉中的气体渗碳工艺

(1)甲醇-煤油滴注式气体渗碳 甲醇-煤油滴注式气体渗碳通用工艺如图5-2所示,供齿轮渗碳时参考。

978-7-111-50759-8-Chapter05-30.jpg

图5-2 甲醇-煤油滴注式通用气体渗碳工艺

图5-2中,q为按渗碳炉电功率计算的渗剂滴量(mL/min),由下式计算:

q=CW式中 C——每千瓦功率所需要的滴量[mL/(kW·min)],取C=0.13;

W——渗碳炉功率(kW)。

Q为按工件有效吸碳面积计算的渗剂滴量(mL/min),由下式计算:

Q=KNA式中 K——每平方米吸碳表面积每分钟耗渗碳剂量[mL/(m2·min)],取K=1;

N——装炉工件数(件);

A——单件有效吸碳表面积(m2/件)。

上述工艺适用于不具备碳势测量与控制仪器的情况。强渗时间、扩散时间与渗碳层深度的关系可参考表5-26,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表5-26 强渗时间、扩散时间与渗碳层深度的关系

978-7-111-50759-8-Chapter05-31.jpg

注:若渗碳后直接降温淬火,则扩散时间应包括降温及降温后停留的时间

(2)井式炉用甲醇+煤油作为滴注剂用量(见表5-27)

表5-27 井式炉用甲醇+煤油作为滴注剂用量

978-7-111-50759-8-Chapter05-32.jpg

(3)以煤油为渗剂的气体渗碳

不同型号井式气体渗碳炉各阶段煤油滴量见表5-28

表5-28 不同型号井式气体渗碳炉各阶段煤油滴量(单位:滴/min)

978-7-111-50759-8-Chapter05-33.jpg

注:1.煤油100滴为3.8~4.2mL。

2.数据适用于合金钢,碳素钢应增加10%~20%;装入工件的总面积过大或过小时,应适当修整

3.渗碳温度为920~930℃。

(4)以苯、煤油+酒精、甲醇+丙酮为渗剂的井式炉气体渗碳(见表5-29)

表5-29 井式炉其他渗碳剂滴量(单位:滴/min)

978-7-111-50759-8-Chapter05-34.jpg

(5)以天然气为渗剂的井式炉气体渗碳工艺 利用天然气、裂化气、氨气进行气体渗碳不仅可以使渗碳时间大为缩短,节省能源,而且可以获得较好的渗碳质量。表5-30为井式炉天然气渗碳工艺应用实例。

表5-30 井式炉天然气渗碳工艺应用实例

978-7-111-50759-8-Chapter05-35.jpg

(6)齿轮在井式炉中的渗碳工艺实例(见表5-310)

表5-31 齿轮在井式炉中的渗碳工艺实例

978-7-111-50759-8-Chapter05-36.jpg

2.齿轮在连续式渗碳炉中的渗碳工艺

(1)连续式渗碳炉各区温度及碳势的选择 连续式渗碳炉各区温度应控制在±10℃以内温度波动不仅会引起碳势的变动还会影响渗碳层深度,包括渗碳质量。其各区温度及碳势选择见表5-32。

表5-32 连续式渗碳炉各区温度及碳势的选择

978-7-111-50759-8-Chapter05-37.jpg

连续式渗碳炉(单排)吸热式气氛和丙烷流量的分配比例见表5-33

表5-33 连续式渗碳炉(单排)吸热式气氛和丙烷流量的分配比例

978-7-111-50759-8-Chapter05-38.jpg

注:1.吸热式气氛的露点在-5~0℃,渗碳时的露点在-15~-5℃

2.通气量应根据炉膛尺寸大小而定。

(2)齿轮在连续式渗碳炉中的渗碳工艺(见表5-34)

表5-34 齿轮在连续式渗碳炉中的典型渗碳工艺

978-7-111-50759-8-Chapter05-39.jpg

3.齿轮在可控气氛多用炉中的渗碳工艺

齿轮在可控气氛多用炉中的渗碳工艺见表5-35

表5-35 齿轮在可控气氛多用炉中的渗碳工艺

978-7-111-50759-8-Chapter05-40.jpg

4.直生式气氛渗碳技术及其应用

直生式气氛渗碳,即超级渗碳,它是将原料气体(或液体渗碳剂)与空气或CO2气体直接通入渗碳炉内,直接生成渗碳气氛的一种渗碳工艺。燃料气体或液体是定数,炉内碳势通过调节空气输入量来控制。图5-3所示为现代化计算机控制的直生式气氛渗碳工艺控制原理图

直生式气氛渗碳的特点:碳势调整速度快于吸热式和氮基渗碳气氛;渗碳层均匀,重现性好具有较高的碳传递系数(见表5-36),对原料气的要求较低,气体消耗量低于吸热式气体渗碳最大优点是节省渗碳原材料,缩短渗碳周期;直生式气氛由于炉内气体不稳定,CH4含量较高对此须采用特殊氧探头,并用O2、CO、温度T三参数微机进行碳势控制,从而提高炉气碳势控制精度。

978-7-111-50759-8-Chapter05-41.jpg

图5-3 直生式气氛渗碳工艺控制原理

1—Carb-O-prof渗碳专家系统 2—空气流量计

3—燃料气流量计 4—空气电磁阀 5—辅助单元

6—氧探头 7—炉膛 8—热电偶 9—CO分析仪

10—微机 11—空气泵

表5-36 直生式气氛与其他气氛中的碳传递系数(β)比较

978-7-111-50759-8-Chapter05-42.jpg

注:渗碳温度要求为950℃,碳势w(C)要求为1.15%

(1)直生式气氛渗碳工艺在双排连续式渗碳炉上的应用 一汽公司在双排连续式渗碳炉中采用直生式气氛(丙烷+空气)渗碳工艺及其应用实例见表5-37。

表5-37 直生式气氛(丙烷+空气)渗碳工艺及其应用实例

978-7-111-50759-8-Chapter05-43.jpg

(2)直生式渗碳气氛在多用炉上的应用 多用炉用丙酮+空气直生式气氛渗碳工艺及其应用实例见表5-38。

表5-38 多用炉用丙酮+空气直生式气氛渗碳工艺及其应用实例

978-7-111-50759-8-Chapter05-44.jpg

5.氮-甲醇气氛渗碳技术及其应用

(1)氮-甲醇气氛渗碳技术 在可控气氛中,氮气是作为稀释剂使用的,当气氛中加入一定量的氮气时,可以减少原料气的消耗与炭黑的形成。在氮基气氛中,不仅CO2和H2O可减少而且CO也可适当降低。由于CO2和H2O可与钢中的Cr、Mn、Si等元素发生氧化作用,无疑氮基气氛渗碳可降低钢件的内氧化程度。

一般推荐的最佳氮气与甲醇分解产物的比例:40%氮气+60%甲醇裂解气。这种气氛组成和吸热式气氛(RX)发生气的组成基本一样。

大型井式气体渗碳炉采用氮气-甲醇气氛,异丙醇作为富化剂,红外分析仪检测炉内CO体积分数,L-探头控制碳势,CO参与计算时,碳势波动和偏差均较小。

几种类型氮基渗碳气氛的成分见表5-39。

表5-39 几种类型氮基渗碳气氛的成分

978-7-111-50759-8-Chapter05-45.jpg

(续)

978-7-111-50759-8-Chapter05-46.jpg

注:甲醇+N2+富化气中氮气与甲醇裂解气的体积比为2∶3

(2)氮-甲醇和吸热式渗碳气氛的应用与比较(见表5-40)

表5-40 氮-甲醇和吸热式渗碳气氛的应用与比较

978-7-111-50759-8-Chapter05-47.jpg

(3)多用炉氮基气氛渗碳工艺设计(见表5-41)

表5-41 多用炉氮基气氛渗碳工艺设计

978-7-111-50759-8-Chapter05-48.jpg

(续)

978-7-111-50759-8-Chapter05-49.jpg

(4)在推杆式连续渗碳炉上的氮基气氛碳氮共渗工艺设计(见表5-42)

表5-42 在推杆式连续渗碳炉上的氮基气氛碳氮共渗工艺设计

978-7-111-50759-8-Chapter05-50.jpg

6.典型渗碳齿轮材料及其渗碳工艺的实例

典型渗碳齿轮材料及其渗碳工艺的实例见表5-43

表5-43 典型渗碳齿轮材料及其渗碳工艺的实例

978-7-111-50759-8-Chapter05-51.jpg

(续)

978-7-111-50759-8-Chapter05-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