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选择与控制齿轮渗碳工艺参数

选择与控制齿轮渗碳工艺参数

【摘要】:渗碳层深度与渗碳温度的关系见表5-14,可供齿轮渗碳时参考。表5-14 渗碳层深度与渗碳温度的关系2.渗碳气氛碳势目前齿轮多采用气体渗碳,渗碳阶段的炉气组分应基本上符合表5-15的数值表5-15 渗碳阶段的炉气组分(%)渗碳过程中的碳势控制是工艺的关键所在,目前齿轮渗碳基本上已实现了微机碳势控制,使渗碳质量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1.渗碳层深度与渗碳温度

齿轮渗碳温度常用900~930℃。渗碳层深度与渗碳温度的关系见表5-14,可供齿轮渗碳时参考。

表5-14 渗碳层深度与渗碳温度的关系

978-7-111-50759-8-Chapter05-16.jpg

2.渗碳气氛碳势

目前齿轮多采用气体渗碳,渗碳阶段的炉气组分应基本上符合表5-15的数值

表5-15 渗碳阶段的炉气组分(体积分数)(%)

978-7-111-50759-8-Chapter05-17.jpg

渗碳过程中的碳势控制是工艺的关键所在,目前齿轮渗碳基本上已实现了微机碳势控制,使渗碳质量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渗碳控制系统分为单级控制系统和集散式控制系统。渗碳控制系统的配制,可根据齿轮种类、生产量及对质量的要求,参考表5-16进行选择。

表5-16 渗碳控制系统的配制

978-7-111-50759-8-Chapter05-18.jpg

3.渗碳时间

1)渗碳时间主要根据渗层深度确定,且与渗碳温度及炉内气氛等因素有关。在某一给定条件下,渗层深度与渗碳时间存在以下关系:

978-7-111-50759-8-Chapter05-19.jpg

式中 δ——渗碳层深总深度(mm);

τ——渗碳时间(h);

K——与渗碳温度有关的系数,870℃时K=0.457,900℃时K=0.533,925℃时K=0.635

2)简单计算渗碳和扩散时间公式如下式:

Tc=Tt×(D/C)2式中 Tc——渗碳时间(h);

Tt——渗碳时间+扩散时间(h);

D——扩散终了时的表面碳量和材料的碳含量之差(质量分数)(%);

C——初始碳势和材料碳含量之差(质量分数)(%)。

举例:在927℃渗碳,取总渗碳层深度1.6mm,使表面碳量达到0.80%(质量分数),按碳势w(C)为1.00%的气体渗碳时间和按碳势w(C)为0.8%的气体扩散时间可用下述方法求得即由哈里斯(F.E.Harris)求得的渗碳时间-温度-渗碳深度的关系(见表5-17),可知要求得到1.6mm的渗碳层需要6h。

由上式计算:

Tc=6×(0.80-0.19/1.00-0.19)2=3.4h式中 0.19——材料的原始碳的质量分数(%)。

因而在碳势w(C)为1.00%下渗碳3.4h,然后在碳势w(C)为0.80%下,再进行6h-3.4h=2.6h的扩散,就可得到表面碳的质量分数为0.80%、总渗碳层深度为1.6mm的渗碳件。

上述公式适合于渗碳层深度较浅的渗碳场合,而较深的渗碳场合,则产生较大的偏差。

表5-17 渗碳温度-时间-总渗碳层深度的关系(摘取部分)

978-7-111-50759-8-Chapter05-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