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轮盘类零件加工及精度要求

轮盘类零件加工及精度要求

【摘要】:轮盘类零件的功用和受力情况相差很大,因此毛坯种类也不相同。这类零件孔的精度一般要求较高,孔的表面粗糙度值Ra 为1.6 μm 或更小;外圆的精度一般比孔低,表面粗糙度值比孔大些。一般均选用外圆作粗基准,这是因为多数中小型轮盘类零件在加工前尚未铸出或锻出孔,或虽有毛坯孔,但孔径太小或余量不匀等,无法作粗基准。有些精度要求不高的轮盘类零件,如结构上允许,或选用棒料为毛坯时,可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完毕。

轮盘类零件在机械中应用很广,其种类也很多,如齿轮、带轮和端盖等。轮盘类零件的功用和受力情况相差很大,因此毛坯种类也不相同。一般齿轮毛坯常用锻件,也可用铸件;带轮、端盖等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常用灰铸铁件;直径较小的轮盘类零件也可用棒料为毛坯。

轮盘类零件的结构一般由孔(光孔或花键孔)、外圆、端面和沟槽等组成,有的零件上还有齿形。技术要求除表面本身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外,还可能有内外圆间的同轴度、端面与孔轴线的垂直度等位置精度要求。这类零件孔的精度一般要求较高,孔的表面粗糙度值Ra 为1.6 μm 或更小;外圆的精度一般比孔低,表面粗糙度值比孔大些。

1.机械加工工艺特点

轮盘类零件一般以孔为设计基准,以一个主要端面为轴向尺寸的设计基准。一般均选用外圆作粗基准,这是因为多数中小型轮盘类零件在加工前尚未铸出或锻出孔,或虽有毛坯孔,但孔径太小或余量不匀等,无法作粗基准。当有些零件有较大和较准确的毛坯孔时,为较容易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则选孔作粗基准。

精基准可选孔和外圆。生产中考虑到内外圆加工的难易程度、刀具刚性和夹具结构的复杂程度,实际上大多选孔作为零件最后加工的精基准。而在加工过程中则往往采用孔与外圆反复互相作为精基准,以利于逐步提高相互位置精度。

当孔直径过小或长度太短,易使心轴等夹具刚性不足或定位精度不高时,可采用外圆(需有较高的精度)或轮齿的渐开线作精基准,最后精加工孔。

有些精度要求不高的轮盘类零件,如结构上允许,或选用棒料为毛坯时,可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完毕。

2.典型工艺过程

(1)拉孔方案(大批大量生产)。调质—车端面、钻孔、扩孔—拉孔—粗、精车另一端面和外圆—滚齿或插齿—热处理—齿形精整加工—以齿形定位磨内孔。

(2)车孔方案。车端面、钻孔、粗车孔—以孔定位粗车另一端面及外圆—调质—以外圆定位半精车、精车端面和内孔—以孔定位精车另一端面和外圆—滚齿或插齿—热处理—齿形精整加工—磨内孔。

有的方案最后一次热处理采用高频淬火,此时就不需要齿形精整加工,也不需要磨削内圆。有的无齿形加工,在精车外圆后即加工完毕。

3.双联齿轮加工工艺过程

双联齿轮如图4-31所示,成批生产(每批100 件);材料为40Cr;毛坯为锻件;两端孔口φ34 mm 成15°倒角,必须在粗加工中车至尺寸,并应考虑精车余量,否则工件套在花键心轴上后,精车端面时会将心轴车坏,或端面车不平。因花键孔在拉削时定位基准是浮动的,无法保证孔与外圆的同轴度,因此车削齿坯时,先粗车齿坯各外圆和端面,各留精车余量1~2 mm,待拉削好花键孔后,套上花键心轴再精车各部分至尺寸,以保证孔与外圆的同轴度,以及孔与端面的垂直度。

图4-31 双联齿轮

m1=m2=2.5,α=20°,z1=33,z2=19;精度7FL;齿部50 HRC

双联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见表4-15。

表4-15 双联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