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压喷射灌浆施工的关键要素及优化方法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的关键要素及优化方法

【摘要】:(一) 孔距及布置形式孔距及布置形式的设计合理与否,对高压喷射灌浆的造价及质量影响很大。表13-3高压喷射灌浆固结体特性指标(二) 施工工艺技术参数高压喷射灌浆质量的好坏、工效和造价的高低,不仅受工程类型、喷射地形及地质地层条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工艺技术参数的合理选用。表13-4高压喷射灌浆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表(三) 施工流程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流程见图13-16。

(一) 孔距及布置形式

孔距及布置形式的设计合理与否,对高压喷射灌浆的造价及质量影响很大。表13-3所示就是常用的几种孔距及布置形式。大值适用于细颗粒地层,小值适用于大颗粒地层。在相同的工艺参数情况下,在中细砂、粉砂地层,孔距可大些,一般为2.0~2.5m;在砾卵石及卵漂石地层,孔距多采用1.0~1.5m;在中粗砂、壤土或杂填土层,孔距多采用1.5~2.0m。

根据目前的工程实践经验,交叉折线型连接形式较为可靠,特别是其中的微摆喷法在堤防、土坝工程防渗中经常使用。喷射方向与轴向的夹角一般为20°~30°,连接角度120°~140°,布孔施工时可按由疏到密的原则,分序施工,先喷一序孔,再喷二序孔。如遇到转折孔,则孔距和喷射角度要做适当调整,以确保转折孔与邻孔墙体之间的紧密连接。

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为加固目的时,可按正方形、矩形或梅花形等布孔,孔距一般为旋喷桩径的3~4 倍。对防渗工程多采用双排或三排布孔,使旋喷桩形成帷幕。旋喷桩的桩间距为0.86R (R 为旋喷桩设计半径)、排距为0.75R 时较为经济

表13-3 高压喷射灌浆固结体特性指标

(二) 施工工艺技术参数

高压喷射灌浆质量的好坏、工效和造价的高低,不仅受工程类型、喷射地形及地质地层条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工艺技术参数的合理选用。

高压射流压力是产生破坏力的主要因素,压力越大,其冲切破坏效果越好。限于目前国内机械水平,常用的喷射压力为20~40MPa,最大可达50MPa,采用时应根据地层结构强弱、孔距、设备状况和喷射形式综合考虑。

提升速度与旋转速度是决定射流冲击切割地层时间长短的两大因素。二者的配合至关重要,一般控制在每旋转一周,提升0.5~1.25cm。当为定喷时,提升速度仅考虑孔距及地层情况选取。

介质流量喷嘴直径等其他参数与喷射压力密切相关,一般讲,流量大,压力也大;喷嘴直径小,压力大。浆液流量与压力应视地层孔隙、渗透性合理选用。一般常用参数见表13-4。

表13-4 高压喷射灌浆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表

(三) 施工流程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流程见图13-16。

图13-16 高压灌浆施工流程图

(四)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大体分为钻孔、下注浆管、喷射、提升等,见图13-17。

图13-17 施工程序示意图

(a)钻孔;(b)下注浆管;(c)喷射提升;(d)成桩或成墙

1.钻孔

首先把钻机对准孔位,用水平尺掌握机身水平,垫稳、垫牢、垫平机架。控制孔位偏差不大于1~2cm,钻孔要深入基岩0.5~1.0m。钻进过程要记录完整,终孔要经值班技术员签字认可,不得擅自终孔。

严格控制孔斜,孔斜率可根据孔深经计算确定,以两孔间所形成的防渗凝结体保证结合,不留孔隙为准则。孔深大于15m 的,以用磨盘钻造孔为好,每钻进3~5m,用测斜仪量测一次,发现孔斜率超过规定应随时纠正。

2.下喷射管

将喷射管下放到设计深度,将喷嘴对准喷射方向不准偏斜是关键。用振动钻时,下管与钻孔合为一体进行。为防止喷嘴堵塞,可采用边低压送水、气、浆,边下管的方法,或临时加防护措施,如包扎塑料布或胶布等。

3.喷射灌浆

当喷射管下到设计深度后,送入合乎要求的水、气、浆,喷射1~3min;待注入的浆液冒出后,按预定的提升、旋转、摆动速度自下而上边喷射边转动、摆动,边提升,直到设计高度,停送水、气、浆,提出喷射管。

喷射灌浆开始后,值班技术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检查注浆的流量、气量、压力以及旋、摆、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随时做好记录。

4.清洗

当喷射到设计高度后,喷射完毕,应及时将各管路冲洗干净,不得留有残渣,以防堵塞,尤其是浆液系统更为重要。通常是指浆液换成水进行连续冲洗,直到管路中出现清水为止。

5.充填

为解决凝结体顶部因浆液析水而出现的凹陷现象,每当喷射结束后,随即在喷射孔内进行静压充填灌浆,直至孔口液面不再下沉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