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淀粉胶的制备与改性方法分析

淀粉胶的制备与改性方法分析

【摘要】:专利权人主要是美国国民淀粉公司、德国汉高公司和美国玉米技术公司等,其淀粉卷烟胶专利基本涵盖了所有常见淀粉变性方法,如酸解、热解、酶解、氧化、磷酸酯化、醋酸酯化、醚化和交联等。淀粉及改性淀粉是淀粉胶的主要原料。基于此,必须采用多种改性手段对淀粉进行复合改性,才能制备得到具有良好上机适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淀粉卷烟胶。为了进一步提高淀粉胶的

国外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研制淀粉高速卷烟胶,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很多专利,但基本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专利权人主要是美国国民淀粉公司、德国汉高公司和美国玉米技术公司等,其淀粉卷烟胶专利基本涵盖了所有常见淀粉变性方法,如酸解、热解、酶解、氧化、磷酸酯化、醋酸酯化、醚化和交联等。在2002年的巴塞罗那烟草博览会上,美国国民淀粉公司(现已被德国汉高公司收购)展出了淀粉卷烟胶产品。2004年前后,该公司在我国青岛、玉溪、新郑、昆明上海等多家卷烟厂推广淀粉搭口胶,当时的产品形态为白色粉剂,需要在卷接包现场加水搅拌,即配即用,卷接速度达到4000多支/min,超过则跑条停机。由于使用麻烦,设备作业效率低,卷烟企业普遍不愿使用。2006年,该公司对淀粉胶进行了改进,由粉剂改为液体,解决了使用方便性问题,但卷制速度仍未能提高。2011年,汉高公司又在上海卷烟厂进行了淀粉搭口胶上机试验,但性能仍停留在原来水平,未进入实质性应用环节。

国内淀粉卷烟胶研究较少,原颐中烟草(集团)公司2004年曾委托青岛科技大学开展烟用淀粉搭口胶研发,经过两年研究,实验室样品在Protos70卷接机组上达到4000多支/min,卷制速度未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也没有解决放置稳定性问题。另外,中国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也有淀粉搭口胶的相关文献报道,但是其文献基本上只是笼统介绍制备的淀粉胶性能,很少提及上机试验情况,可能是没有进行上机试验或上机试验效果不理想,也未见有产品应用方面的实例。

相对于常用的VAE乳液为代表的化学胶黏剂,淀粉胶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VAE乳液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少量醋酸乙烯酯残留单体。乙烯与醋酸乙烯酯聚合反应的起始阶段速度较快,随着聚合反应进行两种聚合单体的浓度大幅度降低,后期的聚合反应非常缓慢,提高反应完全度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制约生产效率。一般而言,反应达到99.9%已属非常完全,但据此计算仍有约500mg/kg的醋酸乙烯酯残留。醋酸乙烯酯一方面有一定毒性,另一方面残留过高影响卷烟感官质量。

(2)为改善铺展性、降低玻璃化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VAE乳液可能会使用增塑剂,如使用我国已明令禁止使用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则会存在安全隐患。

(3)搭口胶参与卷烟燃烧,就燃烧裂解产物而言,淀粉胶比化学胶裂解产物更接近于烟丝本身的燃烧释放物,因此感官上有较大优势。

淀粉及改性淀粉是淀粉胶的主要原料。淀粉是一种多糖类天然高分子,来源于植物,属于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淀粉种类很多,按照来源可分为薯类淀粉(如红薯、木薯、马铃薯淀粉等)、禾谷类淀粉(如玉米、大米小麦淀粉等)、豆类淀粉(绿豆、豌豆、赤豆淀粉等)等。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淀粉的天然品质已逐渐不能满足许多工业领域的使用要求。为此,在淀粉固有特性基础上,人们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修饰,通过分子切断、重排、氧化或在淀粉分子中引入新的取代基团,使其更能适合一定的应用要求,这种经过二次加工,改变了性质的产品统称为改性淀粉。

目前国内主流卷烟机车速基本在7000支/min左右,以此卷烟速度计算,烟条的卷出速度约为500~600m/min,也就是说从胶涂在卷烟纸上到烟条出来之间的时间小于0.1s,干燥时间只有不到0.1s,否则卷烟机就会出现“跑条”现象而停止工作。因此,这就要求淀粉卷烟胶具有优异的初黏力、黏结性能及快干性。此外,由于淀粉存在着老化(回升)作用,会引起胶液黏度的升高及胶液分层等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淀粉卷烟胶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及流变性能。基于此,必须采用多种改性手段对淀粉进行复合改性,才能制备得到具有良好上机适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淀粉卷烟胶。烟用淀粉胶使用的改性淀粉主要有以下几种。

(1)糊精 糊精包括麦芽糊精、环状糊精和热解糊精三大类,通常指的是热解糊精。热解糊精又分为白糊精、黄糊精和英国胶三种。白糊精是加酸于淀粉中低温(约130℃)加热制备而成,颜色呈白色;黄糊精是加酸于淀粉中高温(约170℃)加热制备而成,颜色呈黄色;英国胶是淀粉不加酸直接高温(约220℃)加热制备而成,颜色为棕色。

(2)酸变性淀粉 是指在糊化温度以下,用无机酸处理而成,称之为酸变性淀粉。

(3)氧化淀粉 淀粉在酸、碱、中性介质中与氧化剂作用,氧化所得的产品称为氧化淀粉。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次氯酸钠、双氧水、高锰酸钾、高碘酸钠等。

(4)交联淀粉 淀粉在碱性条件下与交联剂作用制备而成的产品称为交联淀粉,常用的交联剂包括三氯氧磷、三偏磷酸钠、己二酸、六偏磷酸盐等。

(5)酯化淀粉 是指淀粉分子中的羟基被无机酸或有机酸酯化而得到的产品,包括淀粉无机酸酯和淀粉有机酸酯两大类,常见的酯化淀粉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黄原酸酯淀粉、烯基琥珀酸酯淀粉、脂肪酸酯淀粉等。

(6)醚化淀粉 是指淀粉分子中的羟基与反应活性物质反应生产的淀粉取代基醚,包括羟烷基淀粉(羟乙基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阳离子淀粉等。

(7)预糊化淀粉 是指淀粉事先经过糊化并干燥粉碎的产品,称为预糊化淀粉。其应用时只要用冷水调成糊,免除了加热糊化的麻烦。

(8)接枝淀粉 是指淀粉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引发,与丙烯腈、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酸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形成接枝共聚淀粉。

稻谷、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又可加工成可溶淀粉、糊精、羟乙醚淀粉等多种形式。因此,根据不同的用途要求,以不同的淀粉为基料,配合相应的添加剂,可制成黏度、固含量、颜色、机械性能各异的淀粉胶。

淀粉胶黏剂是利用淀粉糊化或淀粉衍生物制成的黏合剂。工业用淀粉胶通常以玉米为原料,将玉米淀粉在水中分散,然后加热或添加少量的苛性钠使淀粉糊化,再加水稀释,就制成普通玉米淀粉胶。实际配制淀粉胶时,常加入淀粉质量的0.2%~2%的硼砂,起防霉、交联、增韧的作用,还可提高耐水性和耐霉菌性,有的加入0.5%~3%的甲醛苯酚作防腐剂;有的加入甘油、乙二醇等作增塑剂。为了进一步提高淀粉胶的实用性,也可以用聚乙烯醇、脲醛树脂、间苯二酚-甲醛树脂(见酚醛树脂)或异氰酸酯来改性。

淀粉胶黏剂典型生产工艺如下:

(1)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再加淀粉搅拌均匀;

(2)将增强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

(3)将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加入反应釜中搅拌5~30min;

(4)将烧碱用3~5倍冷水溶解,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0~60min;

(5)将硼砂用5~10倍开水溶解加入反应釜中,搅拌3~5min;

(6)最后加入适量消泡剂搅拌2~3min即成。

淀粉胶黏剂典型配方之一如表1-30所示。

表1-30 典型淀粉胶配方

目前已发布淀粉相关标准共计15项,具体见表1-31。

表1-31 部分改性淀粉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要求

续表

部分与淀粉胶黏剂相关的淀粉添加剂标准及具体要求见表1-32。

表1-32 部分改性淀粉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要求

从食品行业多个改性淀粉标准来看,均是强制性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1)不同的改性淀粉标准,对所采用的改性试剂有明确的要求,如《GB 29928—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酸处理淀粉》对允许使用的酸处理试剂进行了规定,仅可以使用盐酸、正磷酸或硫酸;(2)不同的改性淀粉标准,有较多共性指标,如砷、铅、二氧化硫等,另外不同的改性方式会存在一些个性化指标,如磷酸酯化改性(GB 29926—2013)会提出残留磷酸的要求,醋酸酯化改性(GB 29925—2013)会提出乙酰基和乙酸乙烯酯的要求。

《GB 27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制品》是淀粉制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偏重于食品。标准中对淀粉制品定义为以薯类、豆类、谷类等植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的食用淀粉为原料,经和浆、成型、干燥(或不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的产品,如粉条、粉丝、粉皮、凉粉等,具体要求见表1-33。

表1-33 《GB 27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制品》要求

综上所述,虽然行业内无论是卷烟纸搭口还是接装纸接装过程很少使用淀粉胶,但若干研究表明淀粉胶应该说是比较有前景的产品,在影响卷烟感官方面比水基胶这类化学胶要小,甚至会带来某些正面的感官影响。另外,在有害成分释放方面也优于水基胶这类化学胶,但淀粉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质量稳定性、上机的制造稳定性,今后的研究也应集中于梳理出淀粉胶本身的关键性理化指标,以及影响上机表现的关键性理化指标,发现关键控制指标从而加以控制,可能会改善淀粉胶的质量波动以及上机表现的波动。在淀粉胶的安全性方面,欧盟、美国和我国均许可淀粉及改性淀粉用于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国际烟草界最具权威的德国烟草法令许可改性淀粉用于卷烟生产。因此,淀粉胶黏剂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国际认可,可能是今后烟用胶黏剂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