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珍贵红木打造高雅仙游古典家具

珍贵红木打造高雅仙游古典家具

【摘要】: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大量的紫檀、花梨等珍贵红木,滞留在泉州港,成为仙游官宦富贵人家制作家具的首选材料。如今,仙游古典家具应用的材质丰富多样,整体上依然以木为主,遵循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讲究质朴无华,营造高雅品位。即便无法一木一器具,也尽量选择材质接近的,用同批次、同产地、树龄更接近的材料来拼作。

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大量的紫檀、花梨等珍贵红木,滞留在泉州港,成为仙游官宦富贵人家制作家具的首选材料。如今,仙游古典家具应用的材质丰富多样,整体上依然以木为主,遵循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讲究质朴无华,营造高雅品位。

仙作古典家具用料考究。选用的木材必须具有“四品”,即质坚,材质坚韧、耐腐,便于世代相传;纹美,纹理千变万化,如水波纹、凤尾纹、雨滴纹、虎皮纹等,极具自然情趣;色丽,金丝楠的金、黄花梨的黄、紫檀的紫、大红酸枝的红,均天生丽质;味香,用老红木制作的家具暗香浮动,馨香悠远,往往有安神定宁等功效。

最好的古典家具一般使用一木成器。即便无法一木一器具,也尽量选择材质接近的,用同批次、同产地、树龄更接近的材料来拼作。木材不允许有开裂、虫孔、缺损、朽木;用于雕刻的部件表面不允许有开裂、死节、活节、变形等影响雕刻的瑕疵;精心比对纹理、颜色等,配得色泽相当、纹理走向一致、过渡自然。对于材料的严格要求,成就了仙作古典家具的不败地位。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遵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至质至美”的艺术传统,产生了宋代的白瓷和青瓷、元代的青花瓷,它们成为民族物质文化中“芙蓉出水”“妙造自然”之美的典型。仙作古典家具继承和发扬了明清家具“造型淳朴古雅,气韵生动,不重雕饰”的艺术传统,强调天然材质的审美格调,表现出与之异曲同工的妙趣。这种旨趣和审美情趣,正是今人所探索的,古时江南文人以“醇古风流”为根本的追求。

仙作古典家具不仅在选材时追求天然美,在制作过程中还巧妙地运用木材天生的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做过多的雕琢,使作品看上去浑然天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仙作古典家具在选材上极为讲究,以昂贵的硬木为主,因为它们具有坚硬致密、色泽幽雅、花纹华美的特性。选用的基本上是纹理清晰可见或细腻的优质木材,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韵味。艺人们在制作家具时,往往把纹理最美的木材用在显眼部位,以木材的天然纹理作为装饰。黄花梨木色泽不静不喧,纹理跳脱自然,最受文人青睐;紫檀木纹虽不及黄花梨绮丽,但色泽深沉,亦受文人喜爱;鸡翅木的纹理纤细曲折,尤其是老鸡翅木,纹理最美处像禽鸟颈部和翅膀上羽毛的花纹那样瑰丽多变,通常用在家具最突出的部位,如柜门、抽屉面板、靠背板等构件上。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些木材的质地、强度、色泽和纹理,以及清晰而华丽的天然之美,如今的工艺师们在用这些材料制作家具时,往往不再进行覆盖式的表面涂饰,而是选用了比较简单的表面处理方式,如打蜡、上清油等,使之光腻如镜,充分显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木雕神像的外观通常会采用传统的烫蜡饰材工艺,将珍贵木材用炭火进行烘烤,后将融化的蜡液趁势侵入木材棕眼。擦抹后,木材会衍射出一种含蓄柔和的光泽。

仙作古典家具的选材和制作过程都高度体现了仙游工匠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古朴端庄的艺术宗旨,着意体现材质的天然情趣,着重写意传神的表达,通过外在雕琢,营造出别出心裁的意境。在珍贵木材资源越来越枯竭的情况下,如此做法是向外界传导一种理念:古典工艺家具的根本,并非原材料的投资价值,而是其工艺特色、艺术属性和文化内涵。

●大红酸枝丨背雕麒麟圈椅三件套

2016年10月,此作品作为国礼赠予菲律宾总统。

此款背雕麒麟圈椅精选上等大红酸枝制作而成,椅圈弧度流畅。靠背板分三段,上段透雕如意纹,中段浮雕麒麟纹,一大一小,鬃鬣竖立,火焰飞动,下段锼出如意亮脚。前后足与扶手相交处,两旁用木条拼出,雕卷草纹,加强了装饰效果。座面下三面安券口牙子,雕卷草纹,沿边起肥满的“灯草线”。整套圈椅造型舒展而凝重,线脚明快利落,给人以庄重大气之感。

●大红酸枝丨云蝠扇面椅

2015年6月,此作品作为国礼赠予比利时国王。

此款扇面椅精选上等大红酸枝制作而成,为明式家具之代表。所谓“南官帽”即它的外形类似于古代官吏所佩戴的帽子。其靠背板带“S”型弧度,契合人体脊椎,并浅雕蝙蝠纹,寓意福在眼前。鹅脖抑扬与联帮棍的俯曲形成动静对比,突显出作品外刚内柔的灵动美。椅面前宽后窄,大边做弧度向前突出,造型舒展而凝重,工艺细腻严谨,线脚明快利落,整体给人以古朴、空灵、典雅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