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安全平台支撑体系模型探析

安全平台支撑体系模型探析

【摘要】: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知,是因为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四个子系统产生了“轨迹交叉”效应,使得它们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同时,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图7-4安全平台支撑体系是一个巨系统协同性安全平台支撑体系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与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动态特征相比,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结构的自调性和转换性特征,使其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

本书通过电话访谈、面谈、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石油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企业负责人进行咨询,征询其对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看法,初步确定了企业安全生产平台支撑体系构成的宏观模型。企业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包括制度支撑体系、组织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以及成员支撑体系四个方面,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核心应该是人员,即企业员工,只有具有能动性的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才能实现根本意义上的安全。

1.石油企业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宏观模型

为了更加直观的表述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研究视角当中的“均衡发展”和“短柱效应”,突出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研究特点,课题组构建了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宏观模型。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制度支撑体系、组织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以及成员支撑体系必须均衡发展才能保证安全平台支撑体系支撑功能的实现。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知,是因为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四个子系统产生了“轨迹交叉”效应,使得它们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

安全科学理论认为,典型的安全系统主要是由人、机、环境三要素所构成。而根据2005年的研究,导致事故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人、物、安全管理和环境这四个方面。结合安全系统理论和事故系统四要素理论,本书认为,企业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四大系统,与安全系统理论及事故系统四要素理论的对应关系如图7-3所示。

图7-3 企业安全支撑体系结构与安全系统理论及事故系统理论的对应关系

2.石油企业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微观模型

安全平台支撑体系自组织系统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系统内部的组成要素数必须大于3,只有这样,系统内部才有可能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而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自组织系统演化基本动力所必需的基础。二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只有当外部环境向系统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的自组织才能发生。

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元素及其之间的关系纷繁交错、不断变化,很难找到一个在因素数量及其相关性上如此复杂的系统,安全平台支撑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巨系统,如图7-4所示。

同时,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

(1)开放性

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支撑要素间、子系统间、系统与边界之间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不断发生人员、物质、能量、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换。开放性是安全平台支撑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系统通过与外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不但能使系统进行结构重组,产生新的有序结构,还能不断地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吸收新的要素,使自己不断复杂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耗散性

虽然其通过自组织作用可以达到局部的、暂时的、相对的稳定,但这种稳定很容易为微小的扰动所破坏。特别是由于系统的突变或畸变,或过程由连续到非连续变化,使致灾物质或能量突然释放。

图7-4 安全平台支撑体系是一个巨系统

(3)协同性

安全平台支撑体系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系统结构具有整体性,这就是说结构的内部具有贯通性,各个系统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独立系统的混合。

(4)整体性和相干性

转换性是指结构的变动性,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自调性是指结构能够自行调整,自行发展,结构某一成分的变化必将引起相关成分的变化。与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动态特征相比,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结构的自调性和转换性特征,使其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正是这种相对稳定的态势使安全平台支撑体系能够在面对来自系统内外的发展变化时,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结构的相对稳定,而也正是由于这种结构的相对稳定,时常会掩盖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已经存在的问题。

(5)层次性

安全系统具有很强的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安全系统耦合度高,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广泛而紧密,使得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微观模型实质就是对于宏观模型的进一步细化,我们通过BEI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分析,设计问卷时主要要注意信度与效度的问题。信度就是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多种原因都可导致信度的降低。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3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1)信度估计

一份调查问卷的质量如何,信度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根据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采用“内在一致性信度”来衡量本次调查的信度。由于测验既无复本,又由于条件限制,不可能重新测验,故采用内在一致性系数来估计测验的信度。用“分半法”把测验题目按奇偶顺序分成两个尽可能平行的半份测验,然后计算两半之间的相关度,即得到分半信度系数γhh,由于这种方法很可能低估原长测验的信度,所以需要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Spearman-Brown)对分半信度系数进行修正,可以获得修正后的分半信度,即原长测验的信度估计值γtt。公式为

式中:xo——奇数题目得分;

xe——偶数题目得分。

将数据代入式(7-1)得到γtt=0.724,具有较好的信度。

(2)效度估计

效度是能够准确测量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鉴于研究的具体条件,我们采用“结构效度”。结构效度是一种能说明心理学上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的测量,或者说是用心理学上的结构或特质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恰当程度。其着重点则是测验本身,测验赖以编制起来的心理结构理论和测验测量到该理论结构或者特质的能力。采用因素分析法来验证测验的效度。因素分析是在分析人的行为资料的内部相关,探索人的心理特质结构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通过因素分析,研究者可以探明测验究竟测到了几个彼此相对独立的因素,测验各组成部分甚至各试题在几个公共因素上的负荷大小,从而从整体关系和各个方面对所测的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因此,因素分析是测验结构效度验证的有效方法。同时,利用因素分析法,测验编制者还可以在测验编制过程中进行测验题目的选编。编制题目时,测验编制者总是试图使用少数几个测验题目,尽可能完整地反映测验内容。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看,好的测验其所测量到的应该是同一变量。为达到这一个目的。可以通过实施大量测题,并计算测题间的相关性之后,进行因素分析,选取在一般因素上负荷高的题目构成测验。因素分析方法在选题中的应用保证了测验符合预定的测量要求,提高了测验的结构效度。为此,采用因素分析,对问卷中的项目进行斜交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5的4个因子,这4个因子累计能够解释85.892%的变异量,进一步用最大变异旋转法进行旋转,结果表明,这4个主因素可以分别命名为:制度、组织因子、技术因子、成员因子,从而可知测试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对重庆市部分石油企业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进行访谈,得到大量资料并进行取舍后,初步确定了有关企业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具体指标。再对指标进行简单的归纳统计分析整理,剔除明显重复指标和相关性较强的指标,最后初步确定入选36个指标,对指标进行明确界定后,设计出《企业安全因素调查表》(36个题目)。

调查样本选取重庆部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选取人数121名,年龄在30~46岁,文化程度为专科至研究生,均为男性。实际接受调查118人,共填写《企业安全因素调查表》118份,回收110份,有效100份,有效率为84.75%,全部数据在13.0版本SPSS统计软件包上进行统计分析。随后得到可能安全因素的排名和重要性程度,结合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初步整理获得安全因素指标共32个,将这些因素编制成Likert5点量表,如表7-1所示。运用德尔菲法,请12位有关专家(取得高级职称的专业安全技术人员5名、院校资深教授4名、高级主管3名)分别从毫不重要(1分)~至关重要(5分)对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逐一评定。根据重要程度的差异,去掉得分在4分(非常重要)以下的项目,由此共选出16个安全特征指标(表7-1中画线部分)。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为行为事件访谈法(BEI)、问卷调查(CRQ)、德尔菲法(Delphi)。

表7-1 安全指标重要性程度平均分统计

续表

注:有下划线项即为选择的指标。

将表7-1中选出的16个安全特征指标提出来,得到安全平台支撑体系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7-5所示。

图7-5 安全平台支撑体系微观模型

在企业安全支撑体系中成员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以及组织支撑体系三大体系是企业安全支撑体系的内部变量,是企业安全系统的支柱;制度支撑体系是系统的外部变量。

(1)成员支撑体系

成员支撑体系与安全系统理论和事故系统四要素理论中的“人”相对应。该系统主要集中于对企业从业人员的研究,由于人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而企业安全支撑体系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在于避免事故发生,确保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这决定了成员支撑系统在企业安全支撑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成员支撑系统,可以根据人的不同属性划分出不同的子系统。例如以不同员工的职位划分,可以将组织成员系统划分为高层管理者子系统、中层管理者子系统和普通员工子系统;而如果按照不同员工的工作性质又可以划分为管理者子系统、技术员工子系统和操作人员子系统。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按照哪种属性来划分组织成员的子系统,组织成员系统都将以员工在页岩气开发生产中保障安全所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如文化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安全意识等内在的通用属性为主要考量指标。

(2)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系统与安全系统理论中的“机”和事故系统四要素理论中的“物”相对应。在安全系统和事故系统四要素理论中的“机”与“物”的含义相对比较单薄,主要指的是页岩气开发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操作设备。而企业安全支撑体系的技术支撑体系含义却相对广泛,不仅包含操作设备,同时也包含页岩气开发生产过程中起到保障作用的技术要素。技术指的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需要的技术,主要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大方面。硬件技术在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软件技术的发展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技术支撑体系是企业安全支撑体系的物质技术保障。

(3)组织支撑体系

组织支撑体系对应安全系统理论中提到的“环境”要素,应理解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部分。企业内部的安全环境,是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推动安全发展的重要支柱,主要通过企业的安全管理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使得整个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水平,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安全管理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其最终目的在于营造一个企业的安全环境。而外部环境则主要依靠政府的监管以及培训宣教,可以与事故系统四要素理论中的“管理”要素相对应。

(4)制度支撑体系

制度支撑体系对应安全系统理论中的“环境”要素(主要指外部环境要素)和事故系统四要素理论中的“环境”要素。制度支撑体系是企业安全支撑体系的重要外部变量,是推动企业安全支撑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安全支撑体系的三大内部支柱(成员支撑体系系统、技术支撑体系系统、组织支撑体系系统)与外部制度环境间的不断交互,从外部环境主体中获取信息、摄取能量,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身,才使得安全支撑体系得以发展。安全支撑体系的制度支撑体系系统主要包含法律法规、管理模式、安全制度规范、技术标准、文化氛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