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计算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如何计算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摘要】:高压用户功率因数高则电费单价也低。因此,改善功率因数可以节约电能,对国家有利;可以提高负载的电压等,对用电单位也有利。对新建的工厂,功率因数低于0.9时,不予供电。求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1)负载功率一定时,功率因数越高,电源有功功率越大。

2)线路功率损耗ΔP小。当电压、线路电阻RL和负载功率一定时,功率因数越高,电流越小,线路功率损耗ΔP=I2RL越小。

3)电压损失ΔU小。同理,ΔU=IRLI越小则ΔU越小。

4)节省投资。因为功率因数高,线路电流小,所以导线截面小,还可降低控制设备投资。

5)功率因数高节省电费。规定对低压用户,功率因数小于0.85,调高电费单价。功率因数大于0.85,则调低电费单价。对高压用户,功率因数小于0.9则调高电费单价。高压用户功率因数高则电费单价也低。

因此,改善功率因数可以节约电能,对国家有利;可以提高负载的电压等,对用电单位也有利。对新建的工厂,功率因数低于0.9时,不予供电。

2.功率因数的计算

cosφ=P/S

例1 某教室有10个40W的荧光灯(实际应用中包括镇流器,按50W计算),电压为220V,总电流为3.35A。求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解:根据计算公式,视在功率S=IU=(3.35×220)V·A=737V·A=0.737kV·A

cosφ=P/S=(50×10/737)=0.678

采用电容补偿提高功率因数,例如图8-6所示电路是交流无级调速主电路,采用220V单相电源供电。双向晶闸管VS1、VS2分别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

例2 M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功率1.1kW,实心转子,转速2700r/min,380V/220V,2.63A/4.55A,定子绕组为三角形联结。补偿电容为90μF,耐压为600V。电路通过移相电容把单相电路变换供给电动机。在补偿前后的功率因数计算如下:

解:1)未加移相电容时的功率及功率因数

加负载运行时,

P=0.615kW,I1=7.5A

S(视在功率)=I1U=(7.5×380)V·A=2.86(kV·A)

P2=0.615×3=1.85kW

cosφ=1.85/2.86=0.646,φ=49.8°

2)加移相电容时功率及功率因数

加负载运行时,

W=1.3kW,I=7A,C=90μF,

S(视在功率)=IU=(7×220)V·A=1.54kV·A

P2(有功功率)=P=1.32kW

cosφ=1.32/1.54=0.858,φ=32°

由上述计算可知,由于移相电容的作用使单相线路的功率因数提高了。

根据实验结果,电路移相电容C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最后通过实验确定。

星形联结:

CY=(24)IE/UE×10-3(μF)

式中,IEUE分别为电机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而三角形联结的移相电容又是星形联结的3倍,即CΔ=[3(2~4)IE/UE×10-3]μF。电容耐压应是单相电源电压的3~4倍。

图8-6 交流无级调速主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