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陕西省水利投资情况分析

陕西省水利投资情况分析

【摘要】:图4-22001-2012年陕西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额及其年度增长率资料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和陕西省水利局陕西省水利设施建设投资是以中央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的财政支出体系。由图4-2可知,2001-2012年,陕西省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图4-2 2001-2012年陕西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额及其年度增长率

资料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2001-2012)和陕西省水利局

陕西省水利设施建设投资是以中央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的财政支出体系。由图4-2可知,2001-2012年,陕西省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呈持续增长的态势。2012年中央水利设施基本建设共投资679556万元,比2001年增加投资536046万元,增长了3.74倍。地方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增加比呈现波浪式的增长,2006、2007和2008年的年投资增长明显升高,主要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自2006年税费改革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反复强调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增加投资力度,投资额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08年是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增长最快的一年。陕西省地方政府响应“十一五”政策号召,采取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等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累计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专项资金24.6亿元,其中农民自投资金6.8亿元,共实现改造衬砌小型灌溉渠道5680千米,改造塘坝110座,堰闸250座,机电井7352座,小型抽水泵站542座,集雨水窖1.68万眼,累计恢复有效灌溉面积98万亩,建成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5100万方,新增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能力38.4万吨,显著改善了全省农业水利设施条件。

尽管陕西省水利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近年来干旱连年不断,洪涝灾害也时常发生,严重困扰了农业生产,对部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造成影响,威胁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2010年中央将陕西全省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由15个扩大到34个,截至2009年底,省财政厅和水利厅联合将12.28亿元中省资金下达到34个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区),但不足全省县(区)数的三分之一,且投入资金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市县政府投入积极性也明显较低,农田水利投入不足、小水利配套设施不全仍是水利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据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统计的关于陕西省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全省统计的17.8万眼机井和9300座抽水站中近一半不能正常使用。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以及滞后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极大降低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由于新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匮乏,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越发薄弱。

图4-3所示,2012年咸阳市水利设施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央,占总投资的35%,呈逐年增加趋势,省级和市级的投资相对较少,分别占12%和5%,与2011年相比呈下降趋势,主要受地方财政收紧政策影响,而县级以下地区的投资势力上升,2012年县级以下水利设施的投资增长344%,民间投资比例占21%,虽然低于2011年投资水利,但仍表现扩大趋势。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建设小型水利设施重点县要依靠民间资本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民间投资和农户合作,除了中央财政支持大中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外,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更多的依靠县级政府和民间组织。咸阳市采用“民办公助”机制、“一事一议”机制、“以奖代补”机制等加大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民间投资和村民自筹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咸阳各级水利部门完成投资3.3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新增提引蓄能力400万立方米,恢复(新增)灌溉面积4万亩。

但是,由于咸阳市农村水利工程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投入使用,加之多年来的运行中管护不到位,造成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全市现有66座水库中,病险水库占到总数量的40%;全市22000多眼机井中,目前能正常使用的14000眼,不足70%;已建成的1044处抽水站中,能正常启用的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小型水利农田灌溉设施年久失修,老化破损程度相当严重,田间灌溉末级渠道损毁更是突出,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极大地降低灌溉用水效率,也成为降低抗旱能力的重要原因。(周明君、张扬,2012)。此外,尽管市政府投入小型水利设施总量有一定增加,但增加的比例仍相对较低,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缺口依然很大,民间资本吸引不足。

图4-3 咸阳市水利建设投资来源及增长率(2010-2012)

注:数据来源于2010-2012年《陕西省统计年鉴》。水利建设投资主要包括:防洪、险库、重点水源及枢纽、灌排、饮水、水土保持、农村小水电渔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