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渗压变化过程分析及测点监测

渗压变化过程分析及测点监测

【摘要】:为了解勘探平洞和引水洞之间岩体在施工期及运行期间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特性,计算过程中在断层F35带中的设置渗压监测点,以了解渗透压力的变化过程。总体上,两种情况下F35附近的测点孔隙水压力变化过程基本相同,仅在数值上有差异。其余测点渗压差值在运行初期变化大,在经过约6~12个月的非恒定渗流后,各测点渗压差基本趋于稳定。

为了解勘探平洞和引水洞之间岩体在施工期及运行期间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特性,计算过程中在断层F35带中的设置渗压监测点(图6.17),以了解渗透压力的变化过程。计算过程中分别对各特征点孔隙压力及特征部位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图6.17 渗压测点位置示意图

图6.18和图6.19给出了断层带未置换和置换混凝土两种情形下测点渗压在施工及运行期间的变化过程线。总体上,两种情况下F35附近的测点孔隙水压力变化过程基本相同,仅在数值上有差异。

勘探平洞开挖后,靠近洞壁部位的岩体(测点11)渗压快速下降,而靠近引水隧洞部位岩体中的渗压基本变化很小(测点1)。在引水隧洞开挖排水期间,断层带上各测点的渗压逐渐减小。靠近引水洞洞壁附近的岩体渗压(测点2和测点3)在前期降幅大,后期基本趋于稳定。远离引水隧洞部位岩体(测点7等)的渗压变化相对缓慢,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对稳定渗流状态。引水隧洞充水后,引水隧洞附近围岩(测点1、测点2、测点3)压力快速上升,基本上半年左右渗压达到稳定状态,而远离引水隧洞的测点(测点7)渗压上升缓慢,渗压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更长,在隧道充水1年半后才能基本达到稳定渗流状态。

图6.18 测点渗压变化过程图(断层带不置换)

图6.19(一) 测点渗压变化过程图(断层带置换混凝土)

图6.19(二) 测点渗压变化过程图(断层带置换混凝土)

图6.20 测点渗压差变化过程图

图6.20给出了引水隧洞中断层置换和不置换混凝土两种方案条件下测点渗压计算差值对比过程线。由图可知,施工期间(前30个月),由于岩体渗流条件一样,各测点的渗压差都为零。在引水隧洞断层带及影响带置换后充水运行条件下,由于置换混凝土的防渗作用,测点的渗压差值也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其中靠近置换混凝土的测点2的渗压差最大,在运行初期达到了1.0MPa左右,在后期由于绕渗作用,该点的渗压差值又逐渐减小。其余测点渗压差值在运行初期变化大,在经过约6~12个月的非恒定渗流后,各测点渗压差基本趋于稳定。

引水隧洞中断层部位置换混凝土后,断层岩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即断层部位置换成混凝土后,可以降低油水隧洞的渗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