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19三轴蠕变数值模型建立炭质板岩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试件尺寸h=10 cm,D=5 cm。图4.20为不同含水状态下,由岩石三轴压缩蠕变模拟试验得到的试件顶点蠕变曲线与竖直方向的位移云图。如图4.20所示,三轴压缩蠕变数值试验中的自然含水状态试样在围压25 MPa下,轴向加载40 MPa、60 MPa、80 MPa、100 MPa时对应的竖向位移分别约为0.27 mm、0.36 mm、0.45 mm、0.56 mm。......
2023-09-21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区埋深215m,紧邻F15断层。F15断层包括2条分支断层,两分支断层在引水隧洞下平段左侧合并,断层间最大相距5m左右。为研究高压岔管两高压引水隧洞在一洞运行一洞检修情况下岩体渗透特性,对岔管区岩体进行了高压压水试验。图3.4为高压压水试验平面布置图,图3.5和图3.6为测试孔孔内结构布置图。
试验试验过程中,岩体内水流状态在压水试验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高压渗透系数计算公式的推导基于恒定流假定。为了保证渗透系数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计算时需要采用岩体内水流处于相对恒定状态下的数值进行计算。
图3.4 高压压水试验系统钻孔布置平面图
图3.5 4号、5号测试孔剖面及孔内结构布置简图
图3.7给出了测试孔渗压和压水孔压力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图;图3.8给出了测试孔渗压和压水孔压入流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图3.7和图3.8表明:在压水的起始阶段,尽管试验孔压力逐步增加,但试验孔中的压水流量和渗压孔中的压力基本保持恒定,当压水压力达到6.0MPa后,试验孔内的流量几乎同时急剧增加,表明裂隙岩体产生了水力劈裂,使得压入试验孔中的水量迅速向岩体裂隙通道扩散。压水压力维持在7.0MPa后,压水流量维持33.0L/min。渗压测试孔中的压力在流量突增大约7min之后开始增加,15min后,渗压孔中的压力基本稳定下来,其值约为0.67MPa。
图3.6 6号、7号测试孔剖面及孔内结构布置简图
图3.7 测试孔渗压和压水孔压力与时间关系图
从图3.7和图3.8还可以看出,试验孔内的压力与流量同步,但渗压孔内的压力变化存在滞后现象,表明水流从试验孔流向渗压孔需要一定的时间,符合渗流基本特征。试验孔压力降低后,压水流量随之同步降低,且压水压力小于6.0MPa之后,压水流量急剧减少,表明前期劈开的岩体裂隙出现弹性闭合,减小了渗流通道的面积。渗压孔内的压力在经过7min后开始降低,并和压力降低保持相同的趋势。
图3.8 测试孔渗压和压水孔压入流量与时间关系图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当压水压力维持在7.0MPa、压水流量维持在33.0L/min、渗压孔中维持在0.67MPa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试验孔和渗压测试孔之间岩体的水流达到恒定流状态,满足前述高压渗透系数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同样,可以根据降压阶段压水孔和渗压孔内的压力值确定出渗透系数计算所需的相对稳定压力和流量。
已知试验孔直径0.11m,试验孔压水段长度10m,试验孔和渗压孔间距5m。表3.3为依据层流和紊流理论推导的渗透系数计算公式估算得到的紊流渗透系数,同时也给出了按压水试验规程推荐公式(层流理论)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
由表3.3可以看出,无论岩体内高压水流按紊流还是按层流考虑,其计算结果均表明岩体发生水力劈裂前渗透系数较小,而发生水力劈裂后渗透系数急剧增大得特点。同时,岩体紊流渗透系数大约是层流渗透系数得44~48倍。由此可见,渗流流态对渗透系数的估计起决定性作用。按层流计算公式、压水规程公式、巴布什金公式及透水率换算得到的渗透系数比较接近。
表3.3 渗透系数计算值 单位:cm/s
图3.9给出了紊流状态下岩体渗透系数随压水压力的变化趋势。由图3.9可知,在压力相对较低情况下,裂隙岩体由于没有产生水力劈裂,裂隙岩体中连通的空隙空间变化甚微,水流沿裂隙岩体中既有的连通裂隙流动,因此渗透系数基本保持一致。发生水力劈裂后,新生成的连通裂隙通道为水流的流动提供了新的空间,从而导致渗透系数急剧增加。对本工程试验岩体来说,可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得到岩体渗透系数与压水压力关系如下。
图3.9 渗透系数与压力关系图
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是反映岩体渗透性大小最本质的水力学参数。研究表明:
(1)裂隙岩体在高水压状态下的渗流定律更适合于用紊流定律加以描述。
(2)裂隙岩体的紊流渗透系数远大于按层流考虑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同时高水压引起的水力劈裂会引起裂隙岩体高压渗透系数取值的急剧增加。
有关工程渗流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文章
图4.19三轴蠕变数值模型建立炭质板岩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试件尺寸h=10 cm,D=5 cm。图4.20为不同含水状态下,由岩石三轴压缩蠕变模拟试验得到的试件顶点蠕变曲线与竖直方向的位移云图。如图4.20所示,三轴压缩蠕变数值试验中的自然含水状态试样在围压25 MPa下,轴向加载40 MPa、60 MPa、80 MPa、100 MPa时对应的竖向位移分别约为0.27 mm、0.36 mm、0.45 mm、0.56 mm。......
2023-09-21
一般位置空隙率为20%±2%,索夹位置空隙率为18%±2%,通过对高强螺柱副张拉紧固的实际操作试验,掌握张拉高强螺柱副的特性。索夹转动体的机械性能试验表明,索夹转动体内径为475 mm、索夹体圆柱外径为472 mm时安装顺利。索夹转动体与索夹体配合安装后,给索夹转动体加载3 倍最大吊杆拉力时,索夹转动体没有发生塑性变形和破坏。......
2023-07-01
传统系统高可用方案中由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精细化操作,安全管理的粒度只能停留于区域级别。因此,在数据层面理论上SDN是增强了安全可控性与隔离粒度,而不会造成额外的安全风险。控制器的安全性。通过对SDN交换机的访问控制、SDN控制器的反向验证及南向通信加密验证等手段[10-11],实现南向链路的安全性。......
2023-10-21
撑杆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钢箱梁的跨径,对于改善结构局部乃至整体的受力状态均比较有效。撑杆构件是改善该桥受力状态的关键构件,其处理方法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其在受压并承受一定水平剪力的同时,可能承受较大拉力。通过观测模型变形及应力分布,研究该撑杆的受力机理。通过试验,得到检测数据,对比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图4-26撑杆加载试验......
2023-07-01
自然环境西岔镇西岔村位于西岔镇中心地带,西岔镇政府所在地,东至皋兰县黑石川镇三和村,南邻西岔镇陈家井村,西接西岔镇赵家铺村,北抵西岔镇火家湾村,管辖面积54.6平方千米。西岔村地处于今X124县道的岔口处,且位于路以西,得名西岔村。经同治年间兵乱后,迁居小西岔。1958年12月,时为皋兰县源泰人民公社的西岔大队被评为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并获得由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署名的奖状1面,奖状现存于西岔村村委会。......
2023-08-23
严竞雄研究千枚岩施工期结构受力与变形机理,提出有效的变形控制措施。王襄禹针对高应力软岩隧道的变形力学机制提出了预留刚柔层支护技术。首先在隧道开挖后设置足够厚度的刚柔层来吸收高应力软岩隧道的大变形,并使柔性层具有足够的强度来限制软岩隧道的破坏性变形。......
2023-0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