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避免使用振动去应力法在铸钢件上

如何避免使用振动去应力法在铸钢件上

【摘要】:振动去应力消除铸造应力或铸钢件焊接应力的危害 如果采用振动去应力法消除铸造应力或铸钢件补焊后的应力,则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显著增大,在材料超出疲劳限度以上时会导致结构破坏。另外,铸钢件补焊后大多数要求补焊区硬度与母材基本接近,以便加工和加工后的表面无色差区别,这些都是振动去应力无法达到的。

(1)概述 振动去应力法又称振动时效技术,它的实施过程主要是通过振动时效装置,采用谐振的方法将构件在其谐振频率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振动处理,引起工件微小塑性变形及位错滑移阻力增大,促使其内部残余应力降低和均化,从而达到提高工件尺寸精度稳定性,增加变形能力的目的。

(2)振动时效与热时效(高温去应力)机理 热时效与振动时效机理不同。构件内的残余应力使材料在常温下发生塑性变形,热时效是靠温度升高、降低材料的屈服强度使应力得到释放,稳定了构件的尺寸并且降低了铸钢件补焊区的硬度;而振动时效是在构件受激发生共振,主要是周期性动应力的剪切分量与残余应力叠加,在高应力区超过了材料的动态剪切屈服强度,使之发生微观塑性变形,从而释放了部分应力。因此振动时效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构件降低和均化应力,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二是构件在经历机械加工后的服役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尺寸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加工和使用精度。

(3)振动去应力消除铸造应力或铸钢件焊接应力的危害 如果采用振动去应力法消除铸造应力或铸钢件补焊后的应力,则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显著增大,在材料超出疲劳限度以上时会导致结构破坏。铸钢件的组织致密度不同于锻造和轧制钢板,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超标的显微疏松、夹渣等缺陷,这些缺陷在振幅较大的高频振动下会使这些不超标的显微疏松、夹渣扩展或加大导致超出标准要求,严重时还会形成裂纹成为不合格产品。因此,在JB/T 5926—2005《振动时效效果 评定方法》中明确规定“不允许试振的工件存在缩孔、夹渣、裂纹、虚焊等严重缺陷”。

另外,铸钢件补焊后大多数要求补焊区硬度与母材基本接近,以便加工和加工后的表面无色差区别,这些都是振动去应力无法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