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实施阶段是业主意图得以实现并最终形成成果实体的过程。所以,要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预控为主,加强在测绘实施阶段的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查和控制。 设计文件按照项目的技术设计书或项目的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是测绘生产实施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
2023-06-28
检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测绘工程监理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监理工作的成败。引进监理的测绘项目一般都是重大测绘项目,尤其是以航测法数字化测图、数据库建设和大型工程测量等项目为多。这一阶段的监理工作非常复杂,需要在质量、进度控制和关系协调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中心的工作是按照监理合同的约定进行质量检查及质量问题的处理,保证成果质量满足项目设计要求,为项目验收奠定基础。
5.5.1 检查验收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1. 检查验收的含义
为了评定测绘成果质量,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细则或技术标准,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和比较,适当结合测量、试验等方法对测绘成果质量进行符合性评价。
2. 相关术语
①单位成果。为实施检查与验收而划分的基本单位。
②批成果。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的、同一比例尺 (或等级) 单位成果集合。
③批量。批量成果中单位成果的数量。
④样本。从批成果中抽取的用于评定批成果质量的单位成果集合。
⑤样本量。样本中单位成果的数量。
⑥全数检查。对批成果中全部单位成果逐一进行检查。
⑦抽样检查。从批成果中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检查。
⑧质量元素。说明质量的定量、定性组成部分。即成果满足规定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基本特性。质量元素的适用性取决于成果的内容以及成果规范,并非所有的质量元素适用于所有的成果。
⑨质量子元素。质量元素的组成部分,描述质量元素的一个特定方面。
⑩检查项。质量子元素的检查内容。说明质量的最小单位,质量检查和评定的最小实施对象。
详查。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的全部检查项进行检查。
概查。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中的部分检查项进行检查。部分检查项一般指重要的、特别关注的质量要求或指标,或系统性的偏差、错误。
错漏。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本章根据差异的程度,将其分为AB-CD四类。A类: 极重要检查项的错漏; B类: 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严重错漏;C类: 较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较重错漏; D类: 一般检查项的轻微错漏。
高精度检测。检测的技术要求高于生产的技术要求。
同精度检测。检测的技术要求与生产的技术要求相同。
简单随机抽样。从批成果中抽取样本时,使每一个单位成果都以相同概率构成样本,可采用抽签、掷骰子、查随机数表等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将批成果按作业工序或生产时间段、地形类别、作业方法等分层后,根据样本量分别从各层中随机抽取1个或若干个单位成果组成样本。
5.5.2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基本规定
1.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1)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测绘成果质量通过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测绘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其要求如下:
①测绘单位实施成果质量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
②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质量检验机构应对样本进行详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进行概查。
③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
④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质量错漏处理。
(2) 提交检查验收的资料
项目提交的成果资料必须齐全,一般应包括:
①项目设计书、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等。
②文档簿、质量跟踪卡等。
③数据文件,包括图库内外整饰信息文件、元数据文件等。
④作为数据源使用的原图或复制的二底图。
⑤图形或影像数据输出的检查图或模拟图。
⑥技术规定或技术设计书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提交验收时,还应包括检查报告。
2.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依据
测绘成果质量的检查验收依据有关的测绘任务书、合同书中有关产品质量元素的摘录文件或委托检查验收文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规定等。
3. 数学精度检测
图类单位成果高程精度检测、平面位置精度检测及相对位置精度检测,检测点 (边)应分布均匀、位置明显。检测点 (边) 数量视地物复杂程度、比例尺等具体情况确定,每幅图一般各选取20~50个。
按单位成果统计数学精度,困难时可以适当扩大统计范围。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含2倍) 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同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误差倍以内(含
倍) 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
倍的误差视为粗差。检测点(边) 数量少于20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 大于20时,按中误差统计。
高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式 (5.1) 执行:
式中,M为成果中误差;n为检测点(边) 总数;Δi为较差。
同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式 (5.2) 执行:
式中,M为成果中误差;n为检测点(边) 总数;Δi为较差。
4.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记录与报告
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及其处理记录、质量统计记录等。记录填写应及时、完整、规范、清晰。检验人员和校核人员签名后的记录禁止更改、增删。最终检查、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并随测绘成果一起归档。
5. 质量问题处理
验收中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或其他有关技术规定的成果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测绘单位进行改正。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成果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重新处理,然后再进行验收。
经验收判为合格的批,测绘单位或部门要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复查。经验收判为不合格的批,要将检验批全部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理,然后再次申请验收。再次验收时应重新抽样。
过程检查、最终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改正。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分歧时,由测绘单位总工程师裁定; 验收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分歧时,由委托方或项目管理单位裁定。
5.5.3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实施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
1.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工作实施
(1) 过程检查
只有通过自查、互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过程检查。过程检查应该进行逐单位成果详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应复查,直至检查无误为止,方可提交最终检查。
(2) 最终检查
通过过程检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最终检查。最终检查应进行逐单位成果详查。对野外实地检查项,可抽样检查,样本量不应低于表5.1的规定。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最终检查不合格的单位成果退回处理,处理后再进行最终检查,直至检查合格为止。最终检查合格的单位成果,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经复查无误,方可提交验收。最终检查完成后,应编写检查报告,随成果一并提交验收。最终检查完成后,应书面申请验收。
表5.1 样本量确定表
注: 当样本量等于或大于批量时,则全数检查。
2. 测绘成果验收工作实施
1) 验收
单位成果最终检查全部合格后,才能验收。样本内的单位成果应逐一详查,样本外的单位成果根据需要进行概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验收不合格的批成果退回处理,并重新提交验收。重新验收时,应重新抽样。验收合格的批成果,应对检查出的错误进行修改,并通过复查核实。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验报告。
2) 验收工作程序
(1) 组成批成果
批成果应由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的、同一比例尺 (或等级) 单位成果汇集而成。生产量较大时,可根据生产时间的不同、作业方法不同或作业单位不同等条件分别组成批成果,实施分批检验。
(2) 确定样本量
根据检验批的批量按照表5.1的规定确定样本量。
(3) 抽取样本
样本应分布均匀,以“点”、“景”、“测段”、“幢”或“区域网”等为单位在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样本,一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也可根据生产方式或时间、等级等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按样本量,从批成果中提取样本,并提取单位成果的全部有关资料。下列资料按100%提取样本原件或复印件: 项目设计书、专业设计书、生产过程中的补充规定、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及检查记录、仪器检定证书和检验资料复印件、其他需要提供的文档资料等。
(4) 检验
根据测绘成果的内容与特性,分别采用详查和概查的方式检验。
详查应根据各单位成果的质量元素及相应的检查项,按项目技术要求逐一检验单位成果,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概查是指对影响成果质量的主要项目和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一般性检查,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
(5)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通过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评定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优级品、良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四级。概查只评定合格品、不合格品两级。详查评定四级质量等级。其工作内容如下:
①根据质量检查的结果计算质量元素分值 (当质量元素检查结果不满足规定的合格条件时,不计算分值,该质量元素为不合格)。
②根据质量元素分值,评定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见下面公式,附件质量可不参与式(5.3) 的计算; 根据式 (5.3) 的结果,评定单位成果质量等级,如表5.2所示。
S=min(Si)(i=1,2,…,n) (5.3)
式中,S为单位成果质量得分值;Si为第i个质量元素的得分值; min为最小值;n为质量元素的总数;
若质量元素拥有权值,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单位成果质量得分。S值按式 (5.4)计算:
式中,S、Si为单位成果质量、质量元素得分;pi为相应质量元素的权;n为单位成果中包含的质量元素个数。
表5.2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等级
(6) 批成果质量评定
批成果质量判定通过合格判定条件 (表5.3) 确定批成果的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合格批、不合格批两级。
表5.3 批成果质量评定
(7) 编制检验报告。
5.5.4 主要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验收方法
1. 质量评分方法
测绘成果质量的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具体内容参考本章5.3节。对成果单位成果的质量评定须遵守数学精度评分方法、质量错漏扣分标准、质量子元素计算以及质量元素计算方法。
(1) 数学精度评分方法
数学精度按表5.4的规定采用分段直线内插的方法计算质量分数; 多项数学精度评分时,单项数学精度得分均大于60分时,取其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
表5.4 数学精度评分标准
表中,M0为允许中误差的绝对值,,m1为规范或相应技术文件要求的成果中误差,m2为检测中误差(高精度检测时取m2=0); M为成果中误差的绝对值; S为质量分数 (分数值根据数学精度的绝对值所在区间进行内插)。
(2) 测绘成果质量错漏和扣分标准
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按表5.5执行。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地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测绘成果具体的质量错漏扣分标准参考相关国家标准。
表5.5 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
注: 一般情况下取t=1。需要进行调整时,以困难类别为原则,按《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进行调整 (平均困难类别t=1)。
(3) 质量子元素评分方法
首先将质量子元素得分预置为100分,根据表5.5的要求对相应质量子元素中出现的错漏逐个扣分。S2的值按式(5.5) 计算。
式中,S2为质量子元素得分;a1、a2、a3为质量子元素中相应的B类错漏、C类错漏、D类错漏个数; t为扣分值调整系数。
(4) 质量元素评分方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质量元素得分。S1的值按式(5.6) 计算。
式中,S1、S2i为质量元素、相应质量子元素得分;pi为相应质量子元素的权;n为质量元素中包含的质量子元素个数。
2. 大地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大地测量成果主要包括GPS测量成果、三角测量成果、导线测量成果、水准测量成果、光电测距成果、天文测量成果、重力测量成果以及大地测量计算成果。
1) GPS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GPS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点位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 GPS点水准联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归心元素、天线高测定方法的正确性; 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PDOP值、钟漂、多路径效应等参数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和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画改的规范性; 数据质量检验的符合性; 规范和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 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起算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起算点的兼容性及分布的合理性; 坐标改算方法的正确性; 数据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各项外业验算项目的完整性、方法的正确性,各项指标的符合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点位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点位观测条件的符合情况;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②埋石质量。主要检查埋石坑位的规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 标石类型和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 标志类型、规格的正确性; 标石质量,如坚固性、规格等; 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正确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点之记和托管手续、观测手簿、计算成果等资料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格式的规范性; 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 检查报告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 检查上交资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
2) 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符合性; 最弱点中误差符合性; 测角中误差符合性。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 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时间及投影偏差情况,觇标高的测定方法及量取部位的正确性; 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光段分布,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天顶距 (或垂直角) 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画改的规范性。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 验算数据的正确性及验算结果的符合性; 已知三角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锁段图形权倒数值的符合性; 展点图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点之记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②埋石质量,主要检查觇标的结构及橹柱与视线关系的合理性; 标石的类型、规格和预制的质量情况; 标石的埋设和外部整饰情况; 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和正确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选点、埋石及验算资料整饰的齐全性和规整性; 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 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3) 导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导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点位中误差符合性; 边长相对精度符合性; 方位角闭合差符合性; 测角中误差符合性。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 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时间及投影偏差情况,觇标高的测定方法及量取部位的正确性; 水平角和导线测距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光段分布,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天顶距 (或垂直角) 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画改的规范性。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 验算数据的正确性及验算结果的符合性; 已知三角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上交资料的齐全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导线网网形结构的合理性; 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展点图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点之记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导线曲折度。
②埋石质量。主要检查觇标的结构及橹柱与视线关系的合理性; 标石的类型、规格和预制的规整性; 标石的埋设和外部整饰; 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和正确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选点、埋石及验算资料整饰的齐全性和规整性; 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 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4) 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每公里偶然中误差的符合性; 每公里全中误差的符合性。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测段、区段、路线闭合差的符合性; 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测站观测误差的符合性; 对已有水准点和水准路线联测和接测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和检测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性、合理性; 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画改的规范性。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环闭合差的符合性; 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 已知水准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水准路线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路线图绘制的正确性;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②埋石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正确性; 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 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 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5) 光电测距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光电测距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和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边长精度超限。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画改的规范性; 归心元素测定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测定时间和投影偏差情况; 测距边两端点高差测定方法的正确性及精度情况; 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性、光段分配的合理性,气象元素测定情况; 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 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 验算结果的正确性; 观测成果采用正确性。
(2)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 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全面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6) 天文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天文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经纬度中误差的符合性; 方位角中误差的符合性; 正、反方位角之差的符合性。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画改的规范性; 归心元素测定方法的正确性; 经纬度、方位角观测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性、合理性; 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各项外业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性; 各项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性。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 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 验算结果的正确性; 观测成果采用正确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②埋石质量。主要检查天文墩结构的规整性、稳定性; 天文墩类型及质量符合性; 天文墩埋设规格的正确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 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全面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7) 重力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重力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重力联测中误差符合性; 重力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符合性; 重力点高程中误差符合性。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重力测线安排的合理性,联测方法的正确性; 重力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测定方法的正确性; 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画改的规范性; 外业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性,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性。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 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 重力基线选取的合理性; 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重力点布设位密度的合理性; 重力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②造埋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规范性和标石质量情况; 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照片资料的齐全性; 托管手续的完整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 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全面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上交成果资料的齐全性。
8) 大地测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大地测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成果正确性和成果完整性。
(1) 成果正确性
①数学模型。主要检查采用基准的正确性; 平差方案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完备性;平差图形选择的合理性; 计算、改算、平差、统计软件功能的完备性。
②计算正确性。主要检查外业观测数据取舍的合理性、正确性; 仪器常数及检定系数选用的正确性; 相邻测区成果处理的合理性; 计量单位、小数取舍的正确性; 起算数据、仪器检验参数、气象参数选用的正确性; 计算图、表编制的合理性; 各项计算的正确性。
(2) 成果完整性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各种计算资料的规整性; 成果资料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的规整性; 检查报告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成果表编辑或抄录的正确性、全面性; 技术总结或计算说明内容的全面性; 精度统计资料的完整性; 上交成果资料的齐全性。
3. 工程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工程测量成果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成果、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大比例尺地形图、线路测量成果、管线测量成果、变形测量成果、施工测量成果以及水下地形测量成果。
1)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点位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 GPS点水准联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归心元素、天线高测定方法的正确性; 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PDOP值、钟漂、多路径影响等参数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和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画改的规范性; 数据质量检验的符合性; 水平角和导线测距的观测方法、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天顶距 (或垂直角) 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规范和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起算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起算点的兼容性及分布的合理性; 坐标改算方法的正确性; 数据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各项外业验算项目的完整性、方法正确性,各项指标符合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点位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点位满足观测条件的符合情况;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②埋石质量。主要检查埋石坑位的规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 标石类型和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 标志类型、规格的正确性; 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点之记和托管手续、观测手簿、计算成果等资料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 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 检查报告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 检查上交资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
2)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以及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每公里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的符合性; 每公里高差中数全中误差的符合性; 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的符合性。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测站观测误差的符合性; 测段、区段、路线闭合差的符合性; 对已有水准点和水准路线联测和接测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和检测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性、合理性; 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记簿计算正确性及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画改的规范性。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 已知水准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环闭合差的符合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水准路线布设、点位选择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水准路线图绘制的正确性;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②埋石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规范性和标石质量情况; 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托管手续内容齐全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各类报告、总结、附图、附表、簿册整饰的完整性; 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 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编写内容的全面性及正确性; 提供成果资料项目的齐全性。
3)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数据及结构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附件质量。
(1) 数据精度
①数学基础。主要检查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的正确性; 各类投影计算、使用参数的正确性; 图根控制测量精度; 图廓尺寸、对角线长度、格网尺寸的正确性; 控制点间图上距离与坐标反算长度较差。
②平面精度。主要检查平面绝对位置中误差、平面相对位置中误差、接边精度。
③高程精度。主要检查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等高线高程中误差、接边精度。
(2) 数据及结构正确性
主要检查: 文件命名、数据组织正确性; 数据格式的正确性; 要素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 属性代码的正确性; 属性接边质量。
(3) 地理精度
主要检查: 地理要素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地理要素的协调性; 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综合取舍的合理性; 地理要素接边质量。
(4) 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 符号、线画、色彩质量; 注记质量; 图面要素协调性; 图面、图廓外整饰质量。
(5)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 元数据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 检查报告、技术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及正确性; 成果资料的齐全性; 各类报告、附图 (结合图、网图)、附表、簿册整饰的规整性;资料装帧。
4) 线路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线路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成果数学精度; 点位或桩位测设成果数学精度; 断面成果精度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控制测量成果。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和验算方法的正确性; 平差计算及其他内业计算的正确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控制点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②造埋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规范性和标石质量情况; 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点之记、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 提供项目成果资料的齐全性; 各类报告、总结、图、表、簿册整饰的规整性。
5) 管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管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控制测量精度、管线图质量、资料质量。
(1) 控制测量精度
主要检查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2) 管线图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明显管线点量测精度; 管线点探测精度; 管线开挖点精度; 管线点平面、高程精度; 管线点与地物相对位置精度。
②地理精度。主要检查管线数据各管线属性的齐全性、正确性、协调性; 管线图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 管线调查和探测综合取舍的合理性。
③整饰质量。主要检查符号、线画质量; 图廓外整饰质量; 注记质量; 接边质量。
(3) 资料质量
①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工程依据文件; 工程凭证资料; 探测原始资料; 探测图表、成果表; 技术报告书 (总结)。
②整饰规整性。主要检查依据资料、记录图表归档的规整性; 各类报告、总结、图、表、簿册整饰的规整性。
6) 变形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变形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基准网精度; 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测量精度。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设备的符合性; 规范和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 各项限差与规范或设计书的符合情况; 观测方法的规范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 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观测周期及中止观测时间确定的合理性; 数据采集的完整性、连续性。
③计算分析。主要检查计算项目的齐全性和方法的正确性; 平差结果及其他内业计算的正确性; 成果资料的整理和整编; 成果资料的分析。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基准点、观测点布设及点位密度、位置选择的合理性。
②造埋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标志构造的规范性和质量情况; 标石、标志埋设的规范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报告、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报告、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 提供成果资料项目的齐全性; 技术问题处理的合理性。
7) 施工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施工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控制测量精度; 点位或桩位测设成果数学精度。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技术设计和观测方案的执行情况; 水平角、天顶距、距离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 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手工记簿计算的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画改的规范性; 电子记簿记录程序的正确性和输出格式的标准化程度; 各项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和验算方法的正确性; 平差计算及其他内业计算的正确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控制点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
②造埋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规范性和标石质量情况; 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正确性; 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 提供成果资料项目的齐全性。
8) 水下地形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水下地形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观测仪器。主要检查仪器选择的合理性; 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技术设计和观测方案的执行情况; 数据采集软件的可靠性; 观测要素的齐全性; 观测时间、观测条件的合理性; 观测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合理性; 岸线修测、陆上和海上具有引航作用的重要地物测量、地理要素表示的齐全性与正确性; 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重复观测成果的符合性。
③计算质量。主要检查计算软件的可靠性; 内业计算验算情况; 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2) 点位质量
①观测点位。主要检查工作水准点埋设、验潮站设立、观测点布设的合理性、代表性; 周边自然环境。
②观测密度。主要检查相关断面线布设及密度的合理性; 观测频率、采样率的正确性。
(3) 资料质量
①观测记录。主要检查各种观测记录和数据处理记录的完整性。
②附件及资料。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和规格的正确性; 提供成果资料项目的齐全性; 成果图绘制的正确性。
4. 摄影测量与遥感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摄影测量与遥感成果主要包括像片控制测量成果、像片调绘成果、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及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1) 相片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相片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布点质量、整饰质量和附件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各项闭合差、中误差等精度指标的符合情况计算的正确性。
②观测质量。主要检查观测手簿的规整性和计算的正确性; 计算手簿的规整性和计算的正确性。
(2) 布点质量
主要检查控制点点位布设的正确、合理性; 控制点点位选择的正确性、合理性。
(3) 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控制点判、刺的正确性; 控制点整饰规范性; 点位说明的准确性。
(4)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布点略图、成果表。
2) 相片调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相片调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地理精度、属性精度、整饰质量和附件质量。
(1) 地理精度
主要检查地物、地貌调绘的全面性、正确性; 地物、地貌综合取舍的合理性; 植被、土质符号配置的准确性、合理性; 地名注记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
(2) 属性精度
主要检查各类地物、地貌性质说明以及说明文字、数字注记等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
(3) 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各类注记的规整性; 各类线画的规整性; 要素符号间关系表达的正确性、完整性; 相片的整洁度。
(4)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 上交资料的齐全性; 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3) 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布点质量和附件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数学基础。主要检查大地坐标系、大地高程基准、投影系等。
②平面位置精度。主要检查内业加密点的平面位置精度。
③高程精度。主要检查内业加密点的高程精度。
④接边精度。主要检查区域网间接边精度。
⑤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基本定向点权,内定向、相对定向精度,多余控制点不符值,公共点较差。
(2) 布点质量
主要检查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是否超基线布控; 定向点、检查点设置的合理性、正确性; 加密点点位选择的正确性、合理性。
(3)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上交资料的齐全性; 资料整饰的规整性和点位略图。
4)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数据及结构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及附件质量。
(1) 数学精度
①数学基础。主要检查格网、图廓点、三北方向线。
②平面精度。主要检查平面绝对位置中误差; 接边精度数学精度0.25 (单位)。
③高程精度。主要检查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接边精度。
(2) 数据及结构正确性
主要检查文件命名、数据组织的正确性; 数据格式的正确性; 要素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 属性代码的正确性; 属性接边正确性。
(3) 地理精度
主要检查地理要素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地理要素的协调性; 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 综合取舍的合理性; 地理要素接边质量。
(4) 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符号、线画、色彩质量; 注记质量; 图面要素协调性; 图面、图廓外整饰质量。
(5)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元数据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 检查报告、技术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及正确性; 成果资料的齐全性; 各类报告、附图 (接合图、网图)、附表、簿册整饰的规整性。
5. 地图编制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地图编制成果主要包括普通地图的编绘原图和印刷原图、专题地图的编绘原图和印刷原图、地图集、印刷成品以及导航电子地图。
1) 普通地图的编绘原图、印刷原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普通地图的编绘原图、印刷原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和附件质量。
(1) 数学精度
主要检查展点精度 (包括图廓尺寸精度、方里网精度、经纬网精度等); 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位置精度; 地图投影选择的合理性。
(2) 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
主要检查文件命名、数据组织和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规范性; 数据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
(3) 地理精度
主要检查制图资料的现势性、完备性; 制图综合的合理性; 各要素的正确性; 图内各种注记的正确性; 地理要素的协调性。
(4) 整饰质量
主要检查地图符号、色彩的正确性; 注记的正规性、完整性; 图廓外整饰要素的正确性。
(5)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图历簿填写的正确性、完整性; 图幅的接边正确性; 分色参考图 (或彩色打印稿) 的正确性、完整性。
2) 专题地图的编绘原图、印刷原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专题地图的编绘原图、印刷原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地图内容适用性、地图表示的科学性及地图精度、图面配置质量和附件质量。
(1) 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
主要检查文件命名、数据组织和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规范性; 数据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
(2) 地图内容适用性
主要检查地理底图内容的合理性; 专题内容的完备性、现势性、可靠性。
(3) 地图表示的科学性
主要检查各种注记表达的合理性、易读性; 分类、分级的科学性; 色彩、符号与设计的符合性; 表示方法选择的正确性。
(4) 地图精度
主要检查图幅选择投影、比例尺的适宜性; 制图网精度; 地图内容的位置精度; 专题内容的量测精度。
(5) 图面配置质量
主要检查图面配置的合理性; 图例的全面性、正确性; 图廓外整饰正确性、规范性、艺术性。
(6)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设计书质量; 分色样图的质量。
3) 地图集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地图集的质量元素包括整体质量和图集内图幅质量。
(1) 质量元素整体质量
①图集内容思想性。主要检查思想正确性; 图集宗旨、主题思想明确程度; 要素表示正确性。
②图集内容全面性、完整性。主要检查图集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 图集结构的完整性。
③图集内容统一、协调性。主要检查图集内容的统一、互补性; 要素表达协调、可比性。
(2) 质量元素图集内图幅质量
①数据完整性与正确性。主要检查文件命名、数据组织和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规范性; 数据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
②地图内容适用性。主要检查地理底图内容的合理性; 专题内容的完备性、现势性、可靠性。
③地图表示的科学性。主要检查各种注记表达的合理性、易读性; 分类、分级的科学性; 色彩、符号与设计的符合性; 表示方法选择的正确性。
④地图精度。主要检查图幅选择投影、比例尺的适宜性; 制图网精度; 地图内容的位置精度; 专题内容的量测精度。
⑤图面配置质量。主要检查图面配置的合理性; 图例的全面性、正确性; 图廓外整饰正确性、规范性、艺术性。
⑥附件质量。主要检查设计书质量和分色样图的质量。
4) 印刷成品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印刷成品的质量元素包括印刷质量、拼接质量和装订质量。
(1) 印刷质量
主要检查套印精度、网线、线画粗细变形率,印刷质量和图形质量。
(2) 拼接质量
主要检查拼贴质量和折叠质量。
(3) 装订质量
平装主要检查折页、配页质量、订本质量、封面质量和裁切质量; 精装主要检查折页、配页、锁线或无线胶粘质量,图芯脊背、环衬粘贴质量,封面质量,图壳粘贴质量,订本、裁切质量和版芯规格。
5) 导航电子地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导航电子地图的质量元素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与正确性、图面质量和附件质量。
(1) 位置精度
主要检查平面位置精度。
(2) 属性精度
主要检查属性结构、属性值的正确性。
(3) 逻辑一致性
主要检查道路网络连通性; 拓扑关系的正确性; 节点匹配的正确性; 要素间关系的正确性和要素接边的一致性。
(4) 完整性与正确性
主要检查安全处理符合性; 地图内容的现势性; 兴趣点完整性; 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文件命名、数据组织和数据分层的正确性和要素的完备性。
(5) 图面质量
主要检查各种注记表达的合理性、易读性; 色彩、符号与设计的符合性; 图形质量。
(6)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附件的正确性、全面性; 成果资料的齐全性。
6. 地籍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地籍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地籍图和宗地图。
1) 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地籍控制测量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
(1) 数据质量
①起算数据。主要检查起算点坐标的正确性和相关控制资料可靠性。
②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基本控制点精度符合性。
③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方法的正确性; 各种记录的规整性; 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 各项观测误差符合性。
④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
(2) 点位质量
①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控制网布设合理性; 点位选择的合理性和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清晰性。
②埋设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正确性; 标志设置的规范性和标石埋设的规整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和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技术总结和检查报告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成果资料的完整性; 技术总结内容和检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2) 地籍细部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地籍细部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界址点测量、地物点测量和资料质量。
(1) 界址点测量
①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手簿记录、属性记录和草图绘制的正确性、完整性; 界址点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各项观测误差与限差符合的正确性。
②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界址点相对位置精度; 界址点绝对位置精度; 宗地面积量算精度。
(2) 地物点测量
①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手簿记录、属性记录和草图绘制的正确性、完整性; 地物、地类测量精度; 各项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②数学精度。主要检查地物点相对位置精度和地物点绝对位置精度。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和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 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和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成果资料的完整性; 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3) 地籍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地籍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要素质量和资料质量。
(1) 数学精度
①数学基础。主要检查图廓边长与理论值之差; 公里网点与理论值之差; 展点精度;两对角线较差; 图廓对角线与理论之差。
②平面位置。主要检查界址点、线平面位置精度; 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 地类界的平面位置精度。
(2) 要素质量
①地籍要素。主要检查地籍要素表示的正确性。
②其他要素。主要检查地物要素的正确性; 综合取舍的合理性; 各要素协调性; 图幅接边的正确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 整饰的规整性、正确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结合图、编图设计和总结正确性、全面性。
4) 宗地图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宗地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要素质量和资料质量。
(1) 数学精度
①界址点精度。主要检查界址点平面位置精度和界址边长精度。
②面积精度。主要检查宗地面积正确性。
(2) 要素质量
①地籍要素。主要检查宗地号、宗地名称、界址点符号及编号、界址线、相邻。
②其他要素。主要检查地物、地类号等表示的正确性。
(3) 资料质量
①整饰质量。主要检查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 注记和符号的规范性。
②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设计和总结全面性。
7. 测绘航空摄影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测绘航空摄影成果主要包括航空摄影成果、航空摄影扫描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
1) 航空摄影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航空摄影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飞行质量、影像质量、数据质量和附件质量。
(1) 飞行质量
主要检查航摄设计; 相片重叠度 (航向和旁向); 最大和最小航高之差; 旋偏角; 相片倾斜角; 航迹; 航线弯曲度; 边界覆盖保证; 像点最大位移值。
(2) 影像质量
主要检查最大密度Dmax; 最小密度Dmin; 灰雾密度D0; 反差 (ΔD); 冲洗质量; 影像色调; 影像清晰度和框标影像。
(3) 数据质量
主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摄区完成情况图、摄区分区图、分区航线结合图、摄区分区航线及像片结合图航摄鉴定表的完整性、正确性; 航摄仪技术参数检定报告的正确性; 航摄仪压平检测报告的正确性; 各类注记、图表填写的完整性、正确性; 航摄胶片感光特性测定及航摄底片冲洗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成果包装。
2) 航空摄影扫描数据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航空摄影扫描数据质量元素包括影像质量、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以及附件质量。
(1) 影像质量
主要检查影像分辨率的正确性; 影像色调是否均匀、反差是否适中; 影像清晰度; 影像外观质量 (噪声、云块、划痕、斑点、污迹等); 框标影像质量。
(2) 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
主要检查原始数据的正确性; 文件命名、数据组织和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规范性; 存储数据的介质和规格的正确性; 数据内容的完整性。
(3)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 元数据文件正确性、完整性; 上交资料齐全性。
3) 卫星遥感影像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
卫星遥感影像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影像质量和附件质量。
(1) 数据质量
主要检查数据格式的正确性,影像获取时的“侧倾角”等主要技术指标。
(2) 影像质量
主要检查影像反差; 影像清晰度; 影像色调。
(3) 附件质量
主要检查影像参数文件内容的完整性。
8. 地理信息系统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
地理信息系统的质量元素包括资料质量、运行环境、数据 (库) 质量、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管理与维护。
1) 资料质量
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技术方案完整性; 数据处理与质量检查资料齐全性; 数据字典规范性和齐全性; 评审报告、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等资料的齐全性。
2) 运行环境
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硬件平台符合性; 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平台、GIS软件平台、中间件、应用软件等) 的符合性; 网络环境的符合性。
3) 数据 (库) 质量
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数据组织正确性; 数据库结构正确性; 空间参考系正确性; 数据质量; 各类基础地理数据一致性。
4) 系统结构与功能
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系统结构的正确性; 数据库管理方式的符合性; 系统功能符合性; 服务器、客户端功能划分正确性; 系统效率符合性和系统稳定性。
5) 系统管理与维护
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安全保密管理情况; 权限管理情况; 数据备份情况和系统维护情况。
9. 数字线画地形图成果的质量元素
数字线画图的质量元素主要有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完整性、逻辑一致性、时间准确度、元数据质量、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
其中,针对建库数据,质量元素空间参考系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等子元素; 质量元素位置精度包括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和地图投影; 质量元素属性精度包括属性项完整性、分类正确性和属性正确性; 质量元素完整性包括数据层的完整性、数据层内部文件的完整性和要素完整性; 质量元素逻辑一致性包括概念一致性、格式一致性和拓扑一致性; 质量元素时间准确度主要包括数据更新和数据采集; 质量元素元数据质量包括元数据完整性和元数据准确性; 质量元素表征质量包括几何表达和地理表达; 质量元素附件质量包括图历簿质量和附属文档质量。
针对制图数据,质量元素空间参考系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等子元素;质量元素位置精度包括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和地图投影; 质量元素属性精度包括分类正确性和属性正确性; 质量元素完整性主要指要素完整性; 质量元素逻辑一致性包括概念一致性、格式一致性和拓扑一致性; 质量元素时间准确度主要包括数据更新和数据采集; 质量元素元数据质量包括元数据完整性和元数据准确性; 质量元素表征质量包括几何表达、符号正确性、地理表达、注记正确性和图廓整饰准确性; 质量元素附件质量包括图历簿质量和附属文档质量。
10. 数字高程模型成果的质量元素
数字高程模型的质量元素主要有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时间准确度、栅格质量、元数据质量和附件质量。其中,质量元素空间参考系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等子元素; 质量元素位置精度包括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 质量元素逻辑一致性主要指格式一致性; 质量元素时间准确度主要包括数据更新和数据采集; 质量元素栅格质量主要指格网参数; 质量元素元数据质量包括元数据的完整性和元数据准确性; 质量元素附件质量包括图历簿质量和附属文档质量。
11. 数字正射影像图成果的质量元素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质量元素主要有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时间准确度、影像质量、元数据质量、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其中,质量元素空间参考系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等子元素; 质量元素位置精度主要指平面精度; 质量元素逻辑一致性主要指格式一致性; 质量元素时间准确度包括数据更新和数据采集; 质量元素影像质量包括影像分辨率和影像特性; 质量元素元数据质量包括元数据完整性和元数据准确性; 质量元素表征质量主要指图廓整饰准确性; 质量元素附件质量包括图历簿质量和附属文档质量。
12. 数字栅格地图成果的质量元素
数字栅格地图的质量元素主要有空间参考系、逻辑一致性、栅格质量、元数据质量和附件质量。其中,质量元素空间参考系主要指地图投影; 质量元素逻辑一致性主要指格式一致性; 质量元素栅格质量主要指影像分辨率和影像特性; 质量元素元数据质量包括元数据完整性和元数据准确性; 质量元素附件质量包括图历簿质量和附属文档质量的等质量子元素。
13. 数字测绘成果的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数字测绘成果的质量检查验收方法主要是对数字线画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栅格地图等成果进行质检的方法。其他专业的测绘成果质量的检查、验收可参照使用。质量检查的主要检查方法有:
1) 参考数据比对
与高精度数据、专题数据、生产中使用的原始数据、可收集到的国家各级部门公布、发布、出版的资料数据等各类参考数据对比,确定被检数据是否错漏或者获取被检数据与参考数据的差值。在对比中应该考虑参考数据与被检数据由于生产 (或发布) 时间的差异造成的偏差、综合取舍的差异造成的偏差。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室内方式检查矢量数据,如检查各类错漏、计算各类中误差等,也可用于实测方式检查影像数据、栅格数据,如计算各类中误差等。
2) 野外实测
与野外测量、调绘的成果对比,确定被检数据是否错漏或者获取被检数据与野外实测数据的差值。在比对中应考虑野外数据与被检数据的时间差异。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实测方式检查矢量数据,如检查各类错漏、计算各类中误差等,也可用于实测方式检查影像数据、栅格数据,如计算各类中误差等。
3) 内部检查
检查被检数据的内在特性。该方法可用于室内方式检查矢量数据、影像数据、栅格数据。如逻辑一致性中的绝大多数检查项、接边检查、栅格数据的数据范围、影像数据的色调均匀、内业加密保密点检查中误差等。
质量检查可使用以下方式:
(1) 计算机自动检查
通过软件自动分析和判断结果。如可计算值 (属性) 的检查、逻辑一致性的检查、值域的检查、各类统计计算等。
(2) 计算机辅助检查
通过人机交互检查,筛选并人工分析、判断结果。如检查有向点的方向等。
(3) 人工检查
不能通过软件检查,只能人工检查。如矢量要素的遗漏等。
在质量检查工作中,应该优先使用软件自动检查、人机交互检查。
5.5.5 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编写
1. 质量检验报告的概念
质量检验报告是测绘项目检验机构对所检验测绘成果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后撰写的报告文档,由测绘成果检查工作概况、受检成果概况、检验依据、抽样情况、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质量统计及质量综述、验收结论、附件 (附图、附表) 等部分构成。
2. 质量检验报告的主要内容
(1) 检查工作概况
应包括检验的基本情况,包括检验时间、检验地点、检验方式、检验人员、检验的软硬件设备等。
(2) 受检成果概况
简述成果生产基本情况,包括来源、测区位置、生产单位、单位资质等级、生产日期、生产方式、成果形式、批量等。
(3) 检验依据
列出全部检验依据。
(4) 抽样情况
包括抽样依据、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等。若为计数抽样,应列出抽样方案。
(5) 检验内容及方法
阐述成果的各个检验参数及检验方法。
(6) 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
按检验参数,分别叙述成果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并举例 (图幅号、点号等) 说明; 质量问题的处理结果。
(7) 质量统计及质量综述
①按检验参数分别对成果质量进行综合叙述 (不含检验结论)。
②样本质量统计: 检查项及差错数量和错误率、样本得分、样本质量评定;
③其他意见或建议。
(8) 验收结论
单位成果质量等级评定和批成果质量评定。
(9) 附件
准备正确、齐全的附图、附表等附件,确保质量检验报告的完备。
3. 质量检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质量检验报告的内容,格式按GB/T18316—2008的规定执行。
质量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全面、真实、文字表述要准确、清晰。
质量检验报告是测绘项目成果的重要技术档案之一,其正式文本和电子文档应按照测绘成果技术档案的管理规定长期保存。
◎习题和思考题
1. 简述质量控制的概念,简述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 简述编制测绘工程技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3. 简述测绘工程技术设计阶段监理的内容。
4. 监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形象问题有哪些?
5. 实施阶段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6. 简述实施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内容。
7.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的内容和要求有哪些?
有关工程测量(测绘类)的文章
测绘工程实施阶段是业主意图得以实现并最终形成成果实体的过程。所以,要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预控为主,加强在测绘实施阶段的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查和控制。 设计文件按照项目的技术设计书或项目的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是测绘生产实施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
2023-06-28
测绘工程监理的设计阶段主要是业主或是委托技术设计单位或是测绘生产单位编制的技术设计能否满足工程总的控制目标,是否符合项目本身的技术标准和国家规范等。......
2023-06-28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会同业主对中标单位进行进一步的资质审查,协助业主检查中标单位的测绘资质等级、主要业绩、技术力量、管理能力、资金或财务状况等。......
2023-06-28
化学热处理后质量指标包括表面渗入原子浓度、层深、沿层深浓度分布和渗层组织等。这几个过程对化学热处理整体速度的影响不是等同的,一般取决于其中最慢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化学热处理过程的“控制因子”。......
2023-06-24
对于过共析钢而言,退火后的组织为珠光体+碳化物,正火时网状碳化物的析出受到抑制,从而得到全部细珠光体,或仅仅沿晶界析出一部分条状碳化物。3)低合金工具钢和轴承钢球化退火后的正常组织应为均匀分布的球化体。一般规定退火与正火后的畸变量应小于其单面加工余量的1/3、1/2或2/3。......
2023-06-24
在总监理工程师的具体领导下,组建项目的监理组织。监理机构是采取集权形式还是分权形式,要根据测绘工程的特点、监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总监理工程师的能力、精力和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组长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023-06-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