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阿兰·图灵:他的生平和著名测试

阿兰·图灵:他的生平和著名测试

【摘要】:人们或许不清楚图灵的生平,但是提到图灵测试,多少都知道个大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阿兰·图灵提出了一种假想测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目前来看,他的乐观有些“盲目”了,至今并不存在一台可以完全通过真正图灵测试的机器人,只有少量接近。2011年9月6日,在印度古瓦哈提举行了一场对人工智能程序“Cleverbot”的图灵测试。

人们或许不清楚图灵的生平,但是提到图灵测试,多少都知道个大概。智能很难定义,我们不能说你跟电脑下跳棋输了就得出电脑比你更聪明的结论。同样,思考能力也无法简单定义。相比情感,前者更加符合人类对于计算机的预期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阿兰·图灵提出了一种假想测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的大致过程是把一台机器放置在人们不可见的远端(许多变相的测试改为放置在对面不可见的隔断之中),通过互联网和一组人类鉴定专家对话,如果专家不能辨别对方是人还是机器人,那么可以称这台机器拥有自主思考的能力,甚至可以说具有某种程度的智能。图灵曾经乐观地认为,2000年左右,人工智能就有能力取得成功,他估计,在一个为时5分钟的对话测试结束后,鉴别专家至少有30%的概率会将机器人程序误判为人类。目前来看,他的乐观有些“盲目”了,至今并不存在一台可以完全通过真正图灵测试的机器人,只有少量接近。

2011年9月6日,在印度古瓦哈提举行了一场对人工智能程序“Cleverbot”的图灵测试。现场一共有30个鉴定人员和“Cleverbot”进行了4分钟对话,最终,鉴定人员和所有在场通过大屏幕看到对话的观众进行评判,总数为1334的投票中大约59.3%的比例认为Cleverbot是真实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让一个成年人类在后台进行同样的对话实验,也仅有63.3%的人会认为隐藏的对话者是真实的人。这说明Cleverbot足够聪明,但仍然无法说明它具有思考能力。更为著名的案例是2014年9月6日,为了纪念图灵逝世60周年,英国皇家学会举办了一场图灵测试,参试者是一个名为尤金·古斯特曼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30位鉴定人员中,10位认为被测试者是一个真实的人。不过,古斯特曼把自己伪装成一名13岁的乌克兰男孩,算是属于作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