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加强救火机器人研发:地震、水面救助、军医领域都有发展

加强救火机器人研发:地震、水面救助、军医领域都有发展

【摘要】:许多媒体撰文,呼吁尽快加强救火机器人的研制,让机器人取代消防官兵冲在火灾第一线。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救助机器人有地震救助“爬行机器人”。“爬行机器人”配备四条履带,能够轻松翻越障碍物,内置功率强劲的马达,运载量最高可以达到110千克,一般的成年人都可搭载。还有一种水面救助机器人,用于落水者施救。另外,在军事和医学领域,救助机器人的发展也非常喜人,许多项目都已经从研发阶段逐步投入使用。

小说中,卡-5面对警察的刁难,并没有放弃救助主人。警察对卡-5下达的指令是在地上画一个圈,保证受伤的主人待在圈里。卡-5的应对措施是:“机械臂有力地挥舞,铲入地下,它将那个圈下所有的土壤,连同地表上那个圈,以及自己的主人一同托起,马力全开,向着救助站冲去,丝毫没有顾虑。”之所以“丝毫没有顾虑”,是因为卡-5既没有违背警察的指令——保证主人待在圈里,又可以争分夺秒,对自己的主人进行救助。卡-5此举不仅完成了对主人的救助,更是对自我的救赎。

就在前不久,30多名消防官兵被四川凉山木里火场夺去宝贵生命,举国为之哀悼。许多媒体撰文,呼吁尽快加强救火机器人的研制,让机器人取代消防官兵冲在火灾第一线。这样的想法值得鼓励,但并不现实。首先,机器人难以适应复杂的山地环境,机器人的轮子、履带或者机械臂,都只适合在平地行进,崎岖蜿蜒的山路难以对付;其次,机器人对于火场的把控能力无法和人类相提并论,对于复杂的火势很难合理而及时地应变。火灾治理必须深入森林从源头解决火种,根据林场海拔、地形、气温、湿度、风力、风向、树种、密度等气候和自然条件,分析得出最佳解决方案。这需要救助者拥有极高的综合素质和救助经验,并不是简单挖掘一条隔离带就能万事大吉。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救助机器人有地震救助“爬行机器人”。“爬行机器人”配备四条履带,能够轻松翻越障碍物,内置功率强劲的马达,运载量最高可以达到110千克,一般的成年人都可搭载。运输过程中,机器人能够随时测量伤者的血压以及其他重要医疗数据,内置的红外摄像头能够在夜间以及恶劣的天气下实现远程遥控。还有一种水面救助机器人,用于落水者施救。该机器人具有抗涌浪能力强、体积小、质量轻、速度快以及机动灵活的特点,能在恶劣海况下,向遇险船舶送递导引缆绳和向落水人员快速送递救生圈等救援作业。另外,在军事和医学领域,救助机器人的发展也非常喜人,许多项目都已经从研发阶段逐步投入使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一定会在许多危险领域取代人类去冲锋陷阵,只是我们必须祈祷它们不要遇见卡-5那样的问题,被一个圈搞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