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假设:引发这些精神疾病的可能原因是紊乱的肠道菌群系统。肠道菌群是后方大总管,敦促免疫系统产生某些细胞因子[2]。肠道菌群还负责管理肠道内细胞的内分泌活动,而后者可以产生血清素。肠道菌群费尽心机,不过是为了帮助大脑及早意识到身体状况如果肠道菌群失控,不仅可能发生肠易激综合征,而且连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出现问题。......
2023-10-28
对于如此篇幅的科普作品,写人工智能不写奇点,等同于耍流氓。笔者自然知道奇点的重要性,故此放在末尾压轴。
奇点,表示独特的事件以及种种奇异的影响。数学家用这个词表示一个超越了任何限制的值,是无穷大的值。一般来说,含有奇点的函数在这个点是没有定义也无法定义的,但科学家已经证明,函数在这个奇点附近的值超过任何具体的有限的值。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一个比我们所能想象的微小更微小的点,注入能量,引起爆炸,整个宇宙随之呱呱坠地。
冯·诺依曼第一次提出奇点的概念:“技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我们将朝着某种类似奇点的方向发展,一旦超越了这个奇点,我们现在熟知的人类社会将变得大不相同。”冯·诺依曼把奇点表述为一种可以撕裂人类历史结构的能力,或者我们可以把撕裂理解为终结。现在看来,拥有这种能力的除了外星人就是人工智能。20世纪60年代,I.J.古德将奇点描述为智能爆炸:“假定有一种机器,无论多聪明的人做出的智力活动都可以被它超越,我们就把它称作‘超级智能’。由于机器的设计也是这些智力活动中的一种,一个超级智能就能比人类设计出更好的机器;那么毫无疑问地,接下来就会迎来智力爆炸,人类的智力会被远远甩开。这样一来,第一台拥有超级智能的机器就会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项发明,我们也只能希望超级智能足够温顺体贴,能告诉人类一些办法避免完全脱节。”这与前文所说的提高机器智能水平的方法和定向演化不谋而合。值得一提的是,科幻作家费诺·文奇曾在1986年出版的科幻小说中提到了“技术奇点”的概念。幻迷对这位科幻大师一定不陌生,他写出了永恒的经典《真名实姓》,强烈推荐阅读。
《奇点临近》的作者雷·库兹韦尔从生物和技术两个方面将进化的历史概念划分为六个纪元,奇点将伴随第五纪元到来,或者说,奇点的到来宣告人类正式进入第五纪元。奇点将允许我们超越身体和大脑的限制,可以获得超越命运的力量,控制生命的长度,逃避死亡的威胁;奇点代表我们的生物思想与现存技术融合的顶点,使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局限性。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一个哲学问题:如果人类超越了生物本性,我们还能称为人类吗?这或许是奇点带给我们永恒的思考。幸运的是,现在的人类只是需要思考,未来的人类也许就要真正面对这个问题。雷·库兹韦尔认为2045年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可以完美地相互兼容,纯人类文明也将终止,届时强人工智能出现,并具有幼儿智力水平。在到达这个节点一小时后,AI立刻推导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其他作为人类认知基础的各种理论;而在这之后一个半小时,这个强人工智能变成了超级人工智能,智能瞬间达到了普通人类的17万倍。这一刻就是人工智能的奇点,也是人类的奇点。
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奇点理论,反对者指出:指数增长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受限于技术和材料的物理极限,增长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放缓甚至停止。奇点的重要依据是加速回报定律和指数增长,然而反对者认为在某个领域做科学研究的难度会随着时间指数增加。领域的创始人基本上摘走了所有伸手就能够到的果实,之后的研究者想要达成可以相提并论的成就,就需要付出指数增加的精力。他们举了一个例子:在信息论领域,没有任何研究者做出的成果可以和香农在1948年的论文中的成果相提并论。随着一个领域变得越来越大,研究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也变得指数级地困难,想要跟上最新的学术文章也变得越来越难。一个有N个节点的网络,节点间连线的数目是N(N-1)/2;连线的增加要比节点的增加快多了。随着科学技术知识越来越多,人们需要在教育和技术训练中投入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每个研究者自己所能探究的方向也越来越狭窄。
雷·库兹韦尔的六纪元:
第一纪元,物理与化学
第二纪元,生物与DNA
第三纪元,大脑
第四纪元,技术
第五纪元,人类智能与人类技术的结合
第六纪元,宇宙觉醒
雷·库兹韦尔并不担心反驳者的抨击,摩尔定律的速度放慢,不过是推迟极限实现的时间,并不意味着那伟大的一天永远不会来。至于那一天何时到来,只能交给时间判断。
【注释】
[1]纳米:长度的度量单位,国际单位制符号为nm。1米=1000000000纳米。
[2]叠加态:量子力学里,态叠加原理表明,假若一个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是几种不同量子态中的任意一种,则它们的归一化线性组合也可以是其量子态,这种线性组合为“叠加态”。
[3]扭力矩:力矩是决定物体转动的难易程度、具有大小及方向性的物理量。扭力矩则是指在外力扭动下,物体所承受的力矩。
[4]迭代: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有关你好人类,我是人的文章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假设:引发这些精神疾病的可能原因是紊乱的肠道菌群系统。肠道菌群是后方大总管,敦促免疫系统产生某些细胞因子[2]。肠道菌群还负责管理肠道内细胞的内分泌活动,而后者可以产生血清素。肠道菌群费尽心机,不过是为了帮助大脑及早意识到身体状况如果肠道菌群失控,不仅可能发生肠易激综合征,而且连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出现问题。......
2023-10-28
昆明广播电视台于紫微每一粒种子,都有它神奇的生命状态。在纪录片《播种未来》中,钟扬说:“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虽然他永远停下了冲锋的脚步,但他留下的种子和梦想,依然会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播种希望,播种未来。......
2023-11-26
与此同时,新技术面临的社会伦理压力与舆论挑战也日益严峻。事实上,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漫漫征途中,从来都不缺少质疑和对立。今天,围绕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伦理与道德,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争议。科技发展将遭受伦理的挑战,而社会固有的道德伦理也未尝不会被科技重塑。技术本没有善恶之分,而是否会给未来世界带来深重灾难最终取决于我们人类自身。斯特普托于1988年3月21日逝世。......
2023-10-28
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幸福”相对于苦痛,“完整”相对于残缺。“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致教师》里太多太多拨动心弦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一个教师“幸福与完整”的精神世界。......
2023-08-02
沉睡中的生命生命不但能在高温高压、冷暗、缺氧、冻结的环境中保持,而且还能突破时间这个“禁区”,在令人难以置信的长时间中保持下来。这些沉睡千年的动植物是靠什么来维持生命的呢?“生命禁区”内生命的发现,打破了人们对生命存在已有的常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启迪了人们的思维。而生命如此顽强,能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那么地球绝不是生命诞生的唯一场所,也不只诞生于与地球环境相似的星球。......
2024-05-13
有一次,我带着很多孩子,站在西双版纳的一棵大榕树面前。在西双版纳,我们还认识了一种树,它长得很丑。千百年来,人们用它烧火做饭,保住了西双版纳的所有树木,保住了这个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活标本!这样的教育只有一个初心,那就是让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都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一代超过一代。这样的教育只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让天道、地道、人道,三道合一,大道通天,让普天下的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2023-11-26
朴树唱着《NEW BOY》我行我素的走在他的星光大道上,而韩寒也挟着他的《三重门》疲惫的跻身于“新书排行榜”的前十名。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在中国全体少年的心中掀起了涟漪。韩寒也是由那个时候,从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变成了一个话题。前段时间,报纸上登了韩寒的专访。韩寒出书了,他认为他以后可以靠写书来过活。韩寒说他不想被炒作。现在,有关韩寒的报道也从各大媒体上隐退了。最后,韩寒说“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
2023-08-08
生物界中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直径可达12厘米。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直径多在10~100微米。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图8是真核细胞模式图。图8真核细胞结构模式图人体由数十万亿个细胞组成,它们最初都是从一个受精卵演变而来的。在发育完成之后,整个生命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还要周期性地分裂和更新,以保持生命的活力。......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