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探索未来:强人工智能的科幻想象与现实

探索未来:强人工智能的科幻想象与现实

【摘要】:强人工智能,简单说就是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如此看来,麦卡锡教授当时就是把强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标准进行定义。听上去非常美妙,不过目前我们只能在科幻小说中塑造强人工智能的形象。想来,大部分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机器人其实都是以强人工智能为模板进行设计,至少在功能和行为上是如此。经过成千上万次反复繁殖,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将产生越来越强大的人工智能,优胜劣汰,物竞天择。

人工智能,简单说就是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约翰·麦卡锡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即关于各个方面的学习或其他任何智能化的特征,能在理论上进行精确描述,可以用机器进行模拟。如此看来,麦卡锡教授当时就是把强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标准进行定义。现代人工智能学更为精准的定义为:“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可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听上去非常美妙,不过目前我们只能在科幻小说中塑造强人工智能的形象。想来,大部分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机器人其实都是以强人工智能为模板进行设计,至少在功能和行为上是如此。“强人工智能”一词最初由约翰·罗杰斯·希尔勒针对计算机和其他信息处理机器创造的,他的定义为“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计算机不仅是用来研究人的思维的一种工具,相反,只要运行适当的程序,计算机本身就是有思维的”。可以看出,他们强调的都是思维。针对人工智能而言,思维意味着智能的级别。

一个有趣的现象:人工智能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都超过了人类,但是在那些人类和其他动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相去甚远。事实上,那些对我们来说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是很复杂的。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经历上亿年优化,人工智能诞生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相反,大数相乘、下棋等方面,对于人类来说是很新很难的技能,但人工智能很轻易地就能击败我们。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人工智能的级别,让“它们”变成“他们”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人工智能的运算能力。用来描述运算能力的单位叫作CPS(Calculations Per Second,每秒计算次数)。前文有过介绍,中国的天河二号每秒运行3.4亿亿次,已经超过人脑每秒1亿亿次的运算力。但是,天河二号占地720平方米,耗电2400万瓦,耗费了3.9亿美元建造,别说个人,就是许多贫困的国家都消费不起如此巨型的人工智能,只能望洋兴叹。但科技产品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试想一下,不用相隔太久,把今天大家习以为常的智能手机带到十年前,人们一定会目瞪口呆,叹为观止。根据摩尔定律,全世界的电脑运算能力每两年就翻一倍,这一定律有历史数据支持,这同样表明电脑硬件的发展和人类发展一样是指数级别的。同理,依托电脑硬件的运算能力也会翻倍增长。

■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其次就是提高电脑智能。写出来就是一句话的事,却是最让科学家头疼的环节。所有人都知道关键在于提高电脑的智能,问题是如何提高?科学家们给出3个相当科幻的方向:

第一,抄袭人脑。科学界正在努力逆向工程人脑,一旦达成,就可以获知人脑能够如此高效、快速运行的奥秘,反过来应用于电脑之上。人类大脑逆向工程的能力正在飞速增长,一旦我们理解隐藏在思维、知识全部范围内的运作原则,这些将为开发智能机器的软件提供强大的程序支持。

第二,模仿生物演化,建立一个反复运作的表现、评价过程。一组电脑将执行各种任务,最成功的将会获得“繁殖”权,把各自程序融合,产生新的电脑,不成功的将会被剔除。经过成千上万次反复繁殖,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将产生越来越强大的人工智能,优胜劣汰,物竞天择。

第三,建造一个能研究人工智能和修改自己代码的人工智能,等于直接把电脑变成电脑科学家。这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却是可实施性最高的一种选择。机器可以在近乎光速的速度下进行信号的处理和转换,人类大脑进行信号传输的速度仅为百米每秒,是机器的三百万分之一,如此天壤之别的差距势必会给人工智能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