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态泄流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分析

生态泄流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分析

【摘要】:通过河流纵向的上下游连通性,河流横向的河道与河漫滩连通性,河流垂向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连通性,在水文过程的驱动下,以水体为载体的物质流、物种流和信息流能够通畅流动,以维系河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物质流包括水体、泥沙、营养物质、木质残骸和污染物等。

1.1.3.1 河道断流阻断河流连通性

河流连通性具有生态学意义。通过河流纵向的上下游连通性,河流横向的河道与河漫滩连通性,河流垂向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连通性,在水文过程的驱动下,以水体为载体的物质流、物种流和信息流能够通畅流动,以维系河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

物质流包括水体、泥沙、营养物质、木质残骸和污染物等。物种流指鱼类洄游,漂流性鱼卵和植物种子传播。信息流指河流通过水位的消涨、流速以及水温的变化,为诸多鱼类、底栖动物及着生藻类等生物传递着生命节律的信号。

参见图表1-1、1-1、图1-2。

表1-1 连通性损坏的生态影响

图1-1 三流四维连通性生态模型

图1-2 河流脉冲驱动力效应

1.1.3.2 引水式电站的生态胁迫

我国小型水电站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超过50%为引水式电站。引水式电站造成闸坝与厂房之间的河段常年或季节性断流,对厂坝间河段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山区河流梯级开发造成的累积效应,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系统退化。

引水式电站主要生态问题:厂坝河段脱流——物质流,洄游鱼类障碍物——物种流,洪水脉冲削弱——信息流(参见图1-3、图1-4)。

图1-3 引水式电站造成河道断流原理图

图1-4 水电站减水河段实例影像

1.1.3.3 落实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组织开展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确定、泄放设施改造、生态调度运行、监测监控等工作,切实加强农村水电站(单站装机5万kW及以下)生态流量泄放及监督管理,尽快健全保障生态流量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落实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保障河湖生态用水,推进小水电绿色发展,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为确保落实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应做好以下重点工作:科学确定小水电站生态流量,完善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做好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监控,推动小水电站开展生态调度运行,建立小水电站生态用水保障机制,强化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